繁星|裹粽子的下午|时讯
2025-11-07 11:30:12 来源: 扬子晚报

母亲从来不在上午裹粽子。

母亲每天起床很早,她要把家里的事,忙完了就下田干活,一个上午可以做的农活太多了。包粽子的时间放在了下午,母亲和我把装满粽叶和水的洗澡桶抬到了阴凉处。

母亲没让我拎盛满粽子的淘米箩,也没让我碰装有“配角”的老搪瓷缸,但她还是坐在了我准备好了的,放在母亲屁股后面的小凳子上了。


(资料图片)

阳光正好,下午的阴凉正好,我在满是粽叶的洗澡木桶清水里晃动的黑头颅也正好,都在等待母亲取出那根闪亮的粽针。

那闪亮的粽针,就是特大号的绣花针,有针鼻,有针尖,不过针身不是圆形的,而是扁平的。有了粽针,裹粽子工程就正式开始了。

母亲会让四片粽叶首先裹成粽子的主体工程:空粽壳。待给空粽壳里填满了糯米和豆子后,最后一张粽叶,除了负责封口,还要把它的尾部穿进粽针的针鼻里,然后粽针就带着粽叶,无声地刺穿过粽身,完成最后的自我束身任务。

在我的心目中,没有任何绳线加盟的粽子才称得上纯粹的粽子。

记得母亲裹粽子的下午,会有许多过来义务帮忙折叠空粽壳的婶娘们,她们都会像母亲一样,左手摊开,右手取粽叶。一张,二张,三张,四张。被水浸润得十分柔顺的粽叶们很听话地排在她们的巴掌心里,折叠,再折叠,抽出大拇指,大拇指抽空的部分是空粽壳的嘴巴。

四张粽叶做空粽壳的收尾是件技术活,我总是学不会,可我还是想学。母亲责怪我,婶娘们帮我说话,说我从小就想做巧手男人。母亲脸色更不好了。我知道母亲不喜欢“巧手男人”这个词。

有了好几双手帮忙,粽叶们很快变身成空粽壳了。婶娘们都走了,余下的事项全是母亲完成的。

往里面灌米和豆子。

用粽叶封口和粽针束缚。

这两项过程是裹粽子的硬功夫,裹得不好,粽子要么就软,要么就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松散开来。

给粽子封口之前,母亲还会用一根筷子往里面捣实,彻底装满之后再封口束身。

竹筛里都是裹好的粽子,我负责给它们排队。每只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是孙悟空变成的许多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也有粽叶多几张的时候。每每这时候,母亲会用一张粽叶包小粽子,几个小粽子系在一起,成为粽子铃铛。

比起粽子铃铛,我更喜欢那些大粽子。大粽子更能喂饱我的肚子啊,我是饥饿的没有美学意识的“老鼠”。

煮粽子的燃料是妈妈一直舍不得用的棉花秆。棉花秆经烧,火力大而持久。

我们家的灶上一共有三口铁锅,最小的叫“尺二锅”,中间的叫“尺三锅”,最里的也是最大的叫“尺四锅”。平时我们家烧饭,只用到“尺二锅”和“尺三锅”。“尺四锅”一般是用来煮猪食和烧洗澡水的。

我一直记得那煮猪食的“尺四锅”里的粽子们,在开水中翻滚的粽子们。在那口锅里翻滚过的,还有玉米棒子、山芋、南瓜、芋头。

太爱那口锅里与粽子们一起翻滚的气泡了,它们带出了糯米的香气,豆子的香气,芦苇叶的香气。那些香气如同无形的粽叶,总是紧紧地,紧紧地,把我裹在一只叫做童年的粽子里了。

作者:庞余亮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键词: 最新资讯
责任编辑:zN_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