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消息!【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沙漠之舟”到“产业之舟”——阿拉善盟推动驼产业全链条发展
2025-11-20 07:21:40 来源: 正北方网- 《内蒙古日报》

天刚蒙蒙亮,记者走进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巴音宝格德嘎查养驼户常军善的养驼场,只见宽敞的标准化钢结构圈舍内,一峰峰骆驼膘肥体壮,常军善正带着工人忙着挤驼奶。


(相关资料图)

常军善目前养殖挤奶母驼100余峰,工人每天会按照标准流程挤奶,将鲜驼奶冷藏保鲜后,送往长期合作的驼奶加工企业销售。

依托骆驼养殖,常军善实现了致富梦。“近年来通过发展驼产业,我们旗很多牧民走上了致富路。目前我通过驼产业,每年纯收入40—50万元,比原来传统养驼翻了好几倍。”常军善说。

阿拉善享有“中国骆驼之乡”“中国驼奶之乡”的美誉,养殖骆驼历史悠久,是全国双峰驼最为集中的产地之一,在发展骆驼产业上具有显著优势。

近年来,该盟立足地区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阿拉善双峰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年)》《阿拉善盟推进骆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累计争取上级资金1.86亿元,大力推动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构建饲草种植、奶驼养殖、驼产品加工、驼文化旅游等多条产业链,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富民效益的融合共赢,让曾经的“沙漠之舟”成为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舟”。

走进阿拉善右旗神驼乳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新鲜驼奶经过过滤、杀菌、浓缩、干燥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有机驼奶粉、有机鲜驼乳、驼奶肽等20余种产品。这些产品包装上醒目的“阿拉善驼奶”地理标志,不仅是品质的保证,更承载着阿拉善驼产业的品牌价值。

“今年的生产目标是加工驼奶1.2万吨,目前已经完成了9000多吨,进度比预期还要好。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目前已与周边170余户养殖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直接带动3100余名农牧民通过驼奶实现增收致富。”公司执行总裁王海东说。

驼绒有“软黄金”之称,而阿拉善驼绒以纤维细长、弹性好、保暖性强闻名。在阿拉善左旗驼中王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梳绒车间,只见驼绒原料经过分拣、梳理等多道精细工序,被加工成质地均匀、细腻柔软的优质驼绒半成品,而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深加工环节。

记者在该公司线下店铺看到,驼绒披肩、围巾、大衣等产品吸引了不少顾客选购。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驼绒被、驼绒围巾、披肩、驼绒大衣等六大类100余个品种的驼绒产品,这些产品特别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驼绒被,近年来在南方市场销量非常好。”该公司副总经理何睿介绍。

曾经废弃的骆驼骨骼如今在传统工艺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独具特色的驼骨雕刻品。在阿拉善左旗驼城映像工艺品厂的门店内,驼骨手链、吊坠等产品被整齐摆放,负责人杨咏霖正专注地操作数控雕刻机处理一块驼骨原料。

“我从事骆驼骨工艺品制作已10年了,使用阿拉善本地骆驼骨为原料,结合现代工艺和市场需求,制作客户喜欢的、有实用价值的骆驼骨产品,让来阿拉善旅游的朋友能带走阿拉善的记忆。”杨咏霖说。

如今,阿拉善驼产业从单一养殖到全链条发展,早已突破“养驼卖奶”的传统模式。液态奶、驼奶粉、驼肉干、驼绒制品、驼骨雕刻等系列产品,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矩阵,全产业链产品也成为阿拉善对外展示特色产业的重要窗口。

目前,阿拉善全盟骆驼存栏量稳定在16.8万峰,占全国存栏量的三分之一、全区存栏量的五分之四。全盟有能繁母驼约7万峰、挤奶母驼2.5万余峰,年产驼奶1.05万吨、驼绒500余吨,为驼产业全链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下一步,我盟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驼产品精深加工,提升‘阿拉善驼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力争到年底实现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平衡好骆驼养殖与荒漠草原保护的关系,推动驼产业可持续发展。”阿拉善盟农牧局副局长康建军说。(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 刘宏章实习生侍新元)

[责任编辑:贾小燕]

责任编辑:zN_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