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投诉米哈游充值容易退费难
2022-03-04 20:04:02 来源: 成都商报

家长顾先生最近遇到个烦恼事儿。

前阵子,儿子小顾偷拿爷爷的身份证号注册了多款游戏账号,在米哈游、网易、腾讯等平台下载多款网络游戏,小顾还屡次忽悠爷爷充值,供自己游戏消费。

事情被顾先生发现后,经过一番交涉,腾讯和网易退还了部分充值费用,但与米哈游公司的协商过程却并不顺利。顾先生表示,他向米哈游公司提出退费交涉、提交了相关证据后,对方却摆出各种说辞,最后不了了之。

顾先生不太理解:未成年孩子在游戏中高额消费或买游戏账号消费了,费用为啥不能退还?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宋宏宇律师表示,法律对未成年人年龄进行了划分: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至18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若未成年人年满16周岁,并且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这种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此外,宋宏宇律师对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应承担的义务进行了界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纯受益(不承担义务)的合同是有效的,如果父母不追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合同就无效;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言,若其行为超出了自身的处理能力,例如买房买车等大额消费,其签订的合同家长是可以撤销的。

就在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未成年人高额购买网络游戏账号被判返还的典型案例:14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某网店购买了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

最终,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李某某案发时未成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判决被告网店向原告全额返还购买游戏账号款36652元。

投诉:

娃娃用家长身份证号注册、消费

但充值容易退费难

顾先生反映,前段时间,儿子小顾在米哈游、网易、腾讯等平台,下载了多款网络游戏。

为了绕开防沉迷系统对游戏时间的限制,小顾偷拿爷爷的身份证号注册,还屡次忽悠老人消费,仅在米哈游公司,就花了3280元。事情被顾先生发现后,经过一番交涉,腾讯和网易部分退还了充值费用,但顾先生与米哈游公司的协商过程,却并不顺利。

顾先生表示,他向米哈游公司提出退费交涉、提交了相关证据后,事情却未得到解决,“提供的材料也到位了,退款处理大概两三个工作日,过了时间他(米哈游)又反悔了,跟我说还需要手机绑定帐号,发到他邮箱,他说收到了,(但)反馈太晚了订单关闭了,就不了了之了。

顾先生表示,在未成年游戏充值问题上,自己作为家长,也有管理责任,“但是我觉得源头上还是要控制,要多方位、多采取一些验证的方式。”

实际上,有类似遭遇的不止顾先生。

3月3日,以“未成年人”“游戏”为关键词,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共搜索到27967条结果。诸多家长投诉游戏“诱导消费”“未成年人误充值”等,金额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投诉对象有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网易王牌竞速、欢太等,还包括顾先生提到的米哈游。

黑猫投诉显示,截至2022年3月3日,米哈游的投诉量累计超过1432条,投诉回复和完成量皆为0。

3月2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小孩误充值了米哈游原神游戏,他通过电话客服申请了米哈游未成年退款,“可就在提交户口本身份证照片后,就没有下文了”。

回应:

米哈游不限制使用者年龄

人脸识别系统正在试运行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米哈游成立于2012年,业务主要集中在国产动漫文化下的移动游戏、漫画等领域,借助早年成功打造的原创国产动漫IP“崩坏系列”,公司开始在游戏圈内崭露头角。而在推出被业界称为“氪金巨作”的《原神》之后,米哈游更是一跃成为继腾讯、网易之后第三大“吸金”手游公司。

然而,在傲人业绩的背后,米哈游也一直被指责,指责点主要在于未解决未成年人沉迷和过度消费等手游行业的痼疾。

2021年11月发布的《米哈游儿童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政策》提到,儿童(年龄不超过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使用米哈游服务时,平台会收集身份证信息和姓名进行认证,“并可能会委托第三方收集您的孩子的人脸识别信息以进行进一步的身份确认(我们不会直接收集您的孩子的人脸识别信息)”。

不过,部分家长认为,平台目前的未成年人防沉迷举措还远远不够,“娃娃用家长等成年人的手机和身份证号认证、充值,平台能识别出来吗?”

3月1日,记者拨通了米哈游官网的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游戏绑定的账号是未成年人(的),则对账号有诸多限制,“比如(未成年人)每周末晚8点到9点一个小时的游玩时间,对充值的金额也有限制。”

同时,工作人员提到,米哈游是二次元一类的游戏,并不包含打打杀杀等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内容,因此对使用者没有年龄限制。

那部分未成年玩家,是如何绕开监管大额充值的呢?工作人员对买号玩游戏一事进行了解释,“我们账号登录有不同方式(多种方式),如果未成年人通过购买实名认证后的成年人账号,就可能不受未成年(防沉迷系统)限制。”

那游戏能通过人脸识别分辨玩家是否成年吗?工作人员答复到,“游戏的人脸识别目前还在试运行阶段,并非正式上线,(后续进展)官方会发布公告告知玩家。”

如果未成年玩家未征得家长同意大额充值游戏,工作人员建议家长走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流程,“即便是买来的账号,也可以申请相关流程。”

漏洞:

游戏“租号”“卖号”等业务火爆

超四成家长表示孩子曾索要身份证或求帮通过人脸识别

未成年玩家小曾经常在周末和同学一起玩网络游戏,他告诉记者,他目前接触到的游戏里,除了腾讯等头部游戏企业,大部分的实名认证并不复杂,“只要不人脸识别,很多同学都买账号或租账号玩游戏。”

那为何游戏企业未全面开展人脸识别?

有业内人士表示,人脸识别不仅涉及隐私保护,对企业来说,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及不小的经济成本。

游戏行业媒体《游戏观察》曾表示,单次人脸识别的成本约为0.5元,但若是算上庞大的用户基数、一次次的登陆、支付和定期的识别,游戏企业或许需要为此垫付数十亿元的资金。对中小游戏企业来说,无疑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发现了赚钱的商机,游戏“租号”“卖号”“代练”等业务火爆。

3月2日,在某购物平台,记者搜索“租号”,结果显示上百条租号信息,排名考前的店铺几乎都是上千人付款,还有店铺直接售卖“米哈游三无空白号”,价格4.5元。

记者随机进入某家店铺,咨询界面在显著位置提示“未成年人禁止租号”,工作人员还明确表示“购物平台账号未满18岁无法下单”。

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链接,记者发现,不同游戏、不同等级租号价格不一,价格区间普遍在一小时几元至几十元之间。

在留言区,有用户询问租号是否靠谱,有人评论“靠谱”,也有用户称“不知道,现在总有人脸验证,我的号都租不了了。”

用户评论

除了租号,还有一部分孩子会直接向家长索要身份证或求帮通过人脸识别。

开学前,南都教育联盟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过半的学生玩过网络游戏,而“身边同学在玩”是影响主因。

其中,对于每周玩游戏超过3小时的孩子,49.32%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有“直接向家长索要身份证,要求家长帮忙通过人脸识别”的行为。在孩子玩超过5款游戏的情况下,仅18%左右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没有绕开防沉迷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问及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主体责任应该由谁承担时,近五成受访家长表示主体责任应该由家长自己承担。

最高法:

高额购买游戏账号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不相适应

购买行为无效

更多家长关心的是,如果娃娃在游戏中高额消费、买游戏账号了,费用能退还吗?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宋宏宇律师进行了详细解释。

首先,法律对未成年人年龄进行了划分。法律规定,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至18周岁到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宋宏宇律师还补充道,“若未成年人年满16周岁,并且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这种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宋宏宇律师也对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应承担的义务进行了界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纯受益(不承担义务)的合同是有效的,如果父母不追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合同就无效;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言,若其行为超出了自身的处理能力,例如买房买车等大额消费,其签订的合同家长是可以撤销的。

值得注意的,宋宏宇律师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无论哪个年龄阶段)通过父母账户进行充值,而游戏厂商与中间平台无法判断充值行为是谁做出,这种情况下,若没有明显证据(证明是孩子充值的),我认为父母不能通过追认的形式把钱要回来。

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未成年人高额购买网络游戏账号被判返还的典型案例——14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被告经营的网店“x游戏”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李某某案发时未成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游戏账号支付36652元的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李某某的法定代理人亦明确表示对该行为不予追认,故原告李某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无效,判决被告向原告全额返还购买游戏账号款36652元。

责任编辑:zN_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