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动物灯,吉祥如意的莲花灯,独具特色的连翘灯……临近春节,走进陵川县附城镇小会村,一批批形态各异的花灯被细心包装后送往省外各地,室内,李喜保正在和花灯匠人们忙着赶制各类花灯。
在陵川,提起花灯,就不得不提小会村。
“小会村多年来一直有做花灯的传统,花灯制作讲究个传承。”李喜保从事花灯制作20多年,是晋城市工艺美术大师、花灯制作匠人,“我家做传统花灯要追溯到清末了,我太爷爷李盛辉就是当时一个小有名气的花灯匠人,传到我这已经是第四代了。”
受到父亲做花灯的熏陶,李喜保自幼对花灯制作技艺耳濡目染,特别是1998年从当地水暖厂下岗后,他便潜心于花灯的制作。
“刚开始学做花灯的时候,光摆弄竹料、苇料、高粱秆这些基础材料就经常扎手。做一个小花灯,双手常是伤痕累累。”摩挲着双手上厚厚的茧子,李喜保说,一盏纯手工制作的花灯要经过搓捻纸绳、编制灯架、制作灯罩、点缀修饰四道工序,一盏花灯做好需要好几天的积淀。
在李喜保看来,灯架是一盏花灯的灵魂。为了塑造最灵动的造型,在制作每一盏花灯之前,李喜保都要先画出草图,再根据草图,将苇料、竹料或高粱秆弯曲,用尺子精确量好距离,将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材料绑扎固定,形成花灯的骨架。
“古老的花灯在骨架处的连接部分一般是用白麻纸搓捻成纸绳进行绑扎固定,后来为使花灯更加结实,就采用绑丝固定了。”拿起一个正在制作的花灯骨架,李喜保讲解着传承中的变化。
而变化不仅在于花灯骨架从芦苇、竹竿、高粱秆变成了铁丝和钢丝,还有过去用来照明的蜡烛和油灯也被各色各样的彩灯所取代,糊裱花灯所用的纸张或者布匹,现在多采用丝绸、刺绣、仿真羊皮等。
“灯架编制好后,通过糊裱、装饰,一盏花灯就制作完成了。”花灯的每处设计、每个细节,李喜保都谙熟于心,如今改良后的花灯,则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自动化发展,带给人视觉上更绚丽、更美观,也更适宜走出太行山。
花灯制作易学难精。为了将花灯这项传统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2018年,李喜保成立了陵川世纪缘工艺品有限公司,利用村集体闲置的场地发展传统花灯产业。去年,李喜保还招收了两个徒弟,以此传承花灯技艺。
“花灯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制作花灯不仅要有设计感,更要有耐心、沉下心。”学徒李雪芳如今颇有心得,已经可以独立进行花灯的制作了。
现如今,李喜保一方面根据旅游景点、宗教庙宇、历史古村落、特色农家乐等不同客户的定制需求,创作了形式多样的花灯;另一方面在传统花灯基础上,组织周边富余劳动力大力生产中国结、宫灯、挂饰等手工艺品。
“你看,这是我们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专门设计的‘锦绣航母’花灯,寓意伟大祖国乘风破浪、繁荣昌盛。”望着一盏盏绚丽的花灯,李喜保兴奋地说,“花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去年花灯销售2万多盏、中国结10万多件,销售额近60万元,产品远销浙江、江苏等地,带动周边10多名富余劳动力月均增收1500多元。”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