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科技 > 正文
广州“科创密码”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2-04-18 10:51:59 来源: 广州日报

日前,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颁发。在这个广东科技界一年一度的“大考”中,广州交出一份靓丽的科创“成绩单”:获奖134项,占总奖项的74.4%,位居全省第一。

134,代表的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年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率呈下降趋势。从2019年度的28.1%降至2021年度的18.9%,降幅不小。如此变化,固然与提名项目数量的增加有关,但根本原因是对“控制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这一原则的坚持。广州此次获奖项目的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广州的科创“成绩单”,不仅在广东亮眼,在全国亦成色十足。去年,广州就斩获了2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广州积极寻求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探索,是广州科技创新实力的节节攀升。那么,广州的“科创密码”究竟是什么呢?

无论是在国家级奖项的角逐中,还是在省内的科技大比拼中,广州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都表现抢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本身底子厚、人才济济,另一方面也与三个因素高度相关。而这三个因素,恰是广州“科创密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战略布局早,科技投入大。广州科研团队之所以能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获奖众多,是因为广州在这些领域布局甚早。广州也从不吝于向科创领域派“利是”。《广州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22年市级财政安排82.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其中超过三成支持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坚。

其二,产学研“牵手”,成果转化快。当企业通过台“牵线搭桥”,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效“速配”,不仅大大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而且也有助于企业自身走向高质量发展。广州不少获奖科技项目中,都能看见企业的身影。如,此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项目,便是由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与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完成的,该研究成果已在公共交通、智能安防、智慧政务等行业落地。

其三,科研人给力,“甘坐冷板凳”。不少科研成果,若不是科研人员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持与专注,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为了构建“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所名誉所长吴清等人,花了十余年时间在全国采集了4.5万份微生物样本。这一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已在6000余家食品企业中得以应用,全面提升了微生物安全、食品安全。

科技奖励制度乃是激励社会自主创新、激励人才创造活力、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的一项重要举措。未来,要继续将科技奖励制度用好,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科创密码”,激发创新要素之间更多“化学反应”,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力”,如此,方能扬起科创之帆,不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