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如何赚钱的内容非常火 但是真的可以赚钱吗
2022-08-31 23:52:55 来源: 易有料

在网络上,教人如何赚钱的内容非常火,大部分都是让大家去做他们推荐的副业、学习他们的课程。最后打造自己的IP。博主教赚钱的原因,可能就是要通过这个方式赚你的钱了。想要提高自己的收入,其实应该换个思维,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最近一段时间,赚钱这个词很火。

火到什么程度呢?在小红书这个平台中,这个词的热度超过了99.99%的内容。提到的赚钱方法也很统一,就是让大家去做他们推荐的副业、学习他们的课程、最后打造自己的IP。

这就有违闷声发大财常识了。我们见过偷偷赚钱的,也见过赚钱以后出来吆喝的,就是没见过把赚钱的秘诀公布于众的。

排除掉菩萨们集体下凡的可能性,真相也许只有一个,就是这些博主们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赚你的钱了。

所以,在你还没决定去和这些博主学习赚钱的方法之前,不妨先花一点点时间看一下这篇文章。

一、完整的观念

收入的来源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收入,一种是主动收入。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被动收入是指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照看,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常见的形式包含房产收入、知识产权、理财投资等。

很多人对被动收入感兴趣,因为它是获得财务自由和提前退休的必要前提。

但在获得“被动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劳动和积累足够多的主动收入。

主动收入就是用时间来换取金钱。

在这个视角里,你要识别的第一个认知谬误是时间不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其他人的时间来创造收入。

尽管时间不是有限的,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靠兜售自己的时间来获取收入。这一点从我国《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前者告诉我们在2018年末的就业人员是77586万人,后者告诉我们全国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个体经营户6295.9万个。也就是说,在2018年的时候,有69111.2(89.1%)万人是在靠出售自己的时间赚钱。

在这种既定的条件下,想要提高主动收入,时间的分配就变得格外重要。

二、有效的努力

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曾在微博说:“看年轻人的潜力,看他周末几点起,周末在干嘛,下班在干嘛。甚至不一定要干嘛,只要看想些什么。”

这句话的背后有两个关键信息,第一个关键信息是年轻人的可支配时间有多少,第二个关键信息是年轻人如何使用这些可支配时间。

1. 你有多少可支配时间

理想情况下,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剔除掉睡眠7小时、吃饭1小时和工作9小时的不可支配时间,可支配时间的极值在67个小时。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可支配时间远远低于这个数据,在52个小时左右。

这15个小时的差值主要是受工作的影响。一方面,北京大部分公司的工作时常在10个小时左右;另一方面是北京的通勤成本颇高,日均在2个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利用好周末的可支配时间,降低通勤时长,还有哪些解决方案呢?

2. 有效使用可支配时间

采铜老师在2016年出版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提到,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一是“收益值”,也就是这件事带来的收益的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

二是“半衰期”,也就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以此类推,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

此时引发出了另一个问题,在这么多事情中,有没有一个最佳的时间分配方案?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的菲利普·津巴多在2010年出版的《津巴多时间心理学》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世界上可以存在一个健康、平衡、快乐的时间观配比。当我们把短半衰期的事件占用的时间和长半衰期事件占用的时间按照1:1分配的时候,我们最心安理得。或者说,当我们满足现状但不满足未来时,这种时间的分布最能兼顾当下与未来的收获。

3. 怎样提高使用的效率

刘润老师在同名的公众号中《2022,拼命做多自己》中提到了自己每年在得到上听课的时间超过1000个小时,内容价值2000个小时。

那他这么忙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折叠和倍速。

折叠,就是一石二鸟。比如说刘润老师会在洗漱时听得到、吃饭时听得到、健身时听得到、赶路时听得到。

倍速,就是倍速播放。比如说正常需要1个小时听完的课程,用两倍速播放,半个小时就听完了。

再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同事的通勤工具是自行车,每天上下班骑行的同时听一些内容,实际上这是三重折叠。

第一重折叠是出于工作需要的通勤。第二重折叠是通过骑行车完成通勤,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第三重折叠是在骑行的时候通过听的方式获取输入,达到成长的目的。

按照她每日的通勤1.5个小时,一周就是7.5个小时,在不考虑倍速的情况下,至少能够听完一本15万字的书。

有时候,人生差距真的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

三、谨慎的选择

上面我们讲了被动收入和主动收入,也讲了提升主动收入的关键是在可支配时间里面做一些长半衰期的事情。但是长半衰期的事情可能有很多,我们该怎么选择才能避免盲目的努力。

比如,我现在的精力应该在主业还是副业上;在副业上该不该做自媒体;如果做自媒体我应该是一个什么博主。

坦白说,这件事情上可能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如果有答案,那这个答案一定是看情况。

情况不同,选择就不同。

但归根究底,提高收入就只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提供多样的价值,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的;另一种做法是找到更多愿意为你付费的对象。

1)毕业前2年-工作前2年,慎重地选择你的第一象限

我见过很多人失败,就是在这个象限循环反复。他们总是会阶段性地换工作,并且工作和工作之间没什么必然联系。

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他们带来的价值是弱的。一旦外部环境恶化,总会优先干掉。从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这份工作干不下去就换一个工作。

所以,当你正在选择第一象限时,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你愿意在这个岗位,这个行业干多久。

然后,你还要去看这个行业的体量是不是足够大,竞争是不是足够激烈。因为只有规模足够大,才有容错率;足够激烈,才有上升的空间。

最后,这个行业里面可能有很多公司,要宁做凤尾,不做鸡头。也就是说,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选最好的公司,而不给钱最多的公司。

2)毕业3-5年,第一象限发展到第二象限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晋升路线,意味着你能从深度或广度上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举个例子,起初你是负责公司的市场投放,表现很好。此时公司有两个任务交给你,一个任务是靠内容去做获客,另一个任务是让你去负责销售。

你怎么选?

我的建议是优先选择内容获客,因为它和市场投放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

学校和职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学校时我们靠短板理论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在职场中,只有你的长板足够长,才有可能被别人看得见、用得惯,从而降低自己的可替代性。

3)毕业5-8年,第二象限发展到第三象限

第二象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比如达到大多打工人职级的上限),就可以适当地考虑这条路径。

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的“二舅”,作者衣戈猜想(唐浩)过去是一位高中的历史老师,2020年开始在B站上传一些和历史有关的视频,后续逐渐转为知识科普博主。

在获取收入的同时,增加了自己的抗风险性。

这也是目前大部分职场区KOL的主流做法,先强化自己的专业基本功,再通过新渠道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4)毕业8年以上,第三象限发展到第四象限

经过在第三象限的发展,你可能找到了更多的付费对象,而这些付费对象一定会有更多元的需求。

在这些需求中,有一些是你刚好具备的能力,通过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收入。

举个例子:起初你是靠帮助别人提升表达力走到了第三象限,粉丝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4岁之间。这部分用户大多数是没毕业或刚毕业一两年,有大量简历修改、面试辅导、就业规划的需求。

而你刚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交易自然就发生了。

所以,在这个象限里,最关键的是识别客户的需求。

四、最后的话

赚钱这件事情本身,其实是个动作,不是目的。在你学会正确的赚钱之前,可能更容易的是先学会如何正确的花钱。

因为,你只要学会甄别欲望,判断出这个欲望带来的收益和你付出的成本,干掉那些不必要的,就可以的。

除此之外,如果只是想赚点小钱,少做错事非常非常重要。

比如,不要超前消费;不要在主动收入不够的时候就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被动收入上;不要在主业还没站稳的时候天天思考搞副业。

你大概率,是会很幸福的。

责任编辑:zN_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