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季度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0%
2021-05-21 08:53:58 来源: 经济日报

一季度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4%——

全球贸易从疫情中强劲复苏

5月19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全球贸易从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强劲复苏,其势头在2021年第一季度创历史新高,年度同比增长10%,季度环比增长4%;当前全球贸易的反弹势头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得益于货物贸易的推动,相比之下服务贸易继续滞后。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贸易的反弹势头将持续到2021年第二季度,预计届时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价值将达到6.6万亿美元,这与2020年的最低点相比增长约31%,与2019年疫情前水平相比增长约3%。预计2021年下半年全球贸易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1年全年较2020年的最低点增长约16%,其中货物贸易将增长19%,服务贸易将增长8%。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推出的财政刺激计划预计将有力支持2021年全年的全球贸易复苏。东亚和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将继续保持强劲。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推动,全球贸易价值也将相应上升。此外,2021年全球贸易的积极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封锁限制措施的进一步减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全面限制,以及各国支持经贸复苏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状况等。总体看,全球贸易格局仍存在不确定性。

从主要经济体贸易趋势看,其贸易从2020年秋季开始复苏并持续到2021年第一季度,但这一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的基数较低。目前,许多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仍低于2019年的平均水平。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的复苏势头相对于服务贸易更为强劲,这是所有主要经济体贸易趋势的共同特点。中国、印度和南非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贸易表现相对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其出口不仅高于2020年的平均水平,而且强劲增长势头高于疫情前的水平。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出口仍远低于2019年的平均水平。

从区域贸易趋势看,总体而言,2021年第一季度,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继续呈现更为强劲的反弹势头。与2020年第一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出口价值大幅上升,升幅约为16%。东亚经济体的贸易对促进发展中国家贸易即南南贸易复苏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在所有区域中,只有东亚和太平洋经济体的出口出现较强反弹,而转型经济体、南亚和非洲的出口仍低于平均水平,南美洲出口相对于2020年第一季度有所增长,但仍低于2019年的平均水平。

从行业贸易趋势看,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的大多数行业出现复苏势头,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行业如药品、通信和办公设备的贸易继续反弹,矿产和农业食品等其他行业的贸易也出现增长。相比之下,能源行业继续落后,国际运输设备贸易仍远低于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贸易将有以下趋势:

一是全球经贸复苏进度不平衡,一些经济体的反弹要比其他经济体更强劲和更快。中美两国的经济复苏有望成为2021年全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对与中美贸易一体化程度高的国家,如东亚国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产生积极影响。全球贸易的韧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亚经济体,它们在缓解疫情方面取得的早期成功,以及借助于全球对新冠肺炎相关产品的旺盛需求,使其经济贸易得以更快反弹。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复苏则较为缓慢。发达国家的贸易普遍得到了改善。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至少在2021年继续干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复苏进程。

二是全球价值链的运行模式或进一步演变。新冠肺炎疫情给许多全球价值链的运作带来了不确定性,也为企业细分市场和将生产活动转移到更靠近消费者的地方提供了激励因素。区域贸易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AfCFTA)的持续发展和实施、主要经济体之间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以及持续的集装箱短缺和运费上涨等因素,也可能会导致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发生进一步演变。

三是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将继续影响国际贸易及疫情后经济贸易恢复进程。一些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外交摩擦和多边贸易体制目前面临的困难等,或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抑制效应。此外,各方为推进更具社会和环境效应的可持续复苏进程所作的努力,可能会影响现有的全球贸易模式。

四是全球债务水平趋高,给宏观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期间,各国政府为维持经济而额外举债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即使目前没有出现全面的全球债务危机,不断增加的债务和偿债义务也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利息的任何上升都将给国家和私人借款带来压力,对投资和国际贸易流动产生负面影响,对财政政策空间比较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尤甚。

五是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或出现持久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费者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部门的需求增加了,如保健产品、数字服务、通信和家庭办公设备等,而另一些部门的需求则减少了,如运输设备、国际旅行和接待服务等。如果其中一些变化持久存在,将影响消费者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杨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