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新金融 青岛打造经贸合作创新基地
2021-05-24 08:51:13 来源: 华夏时报

2020年11月15日,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RCEP是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中心的区域自贸协定,成员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2021年3月22日,中国已经完成RCEP协定的核准。

在我国金融业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加入RCEP,无疑又给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作为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青岛抓住这一时代机遇,着力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RCEP新金融发展模式。

航运+新金融

5月21日,以“打造双循环新引擎,助力RCEP新金融发展”为主题的2021青岛新金融高峰论坛在青岛市新金融产业园举办。会上,青岛市市北区委书记、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张新竹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把握新一轮开放大势,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市北区抢抓RCEP机遇,提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大力发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率先启动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市北区打造新金融集聚区最早始于2015年。RCEP协定签署后,2020年12月1日,市北区在全国率先发布了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和试验基地经贸方案。

而青岛新金融产业园正是青岛市发展新金融的一个典范。据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李长麟介绍,自产业园自开园以来,入驻的新金融赛道企业超过30家,引入落地基金11支,落地新金融产业园基金总规模已达126亿元。

新金融与传统金融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母基金专业委员会主席王忠民指出,新金融有着新的范式与场景。新金融主要面向企业端、产业端,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股权和权益,通过持续不断地资本供给,让产业从创新到成熟的过程中,始终都能得到资本助力。对于地方上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即是营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让更多企业与股权、基金等组织融合。

青岛在新金融2B服务领域颇有优势。王忠民表示,青岛不仅航运资源丰富,也有大量过去积累下来的场景和产业。当前的关键是提高新金融2B端的数字化水平,这样才能提升资产价值,扩大市场覆盖率。王忠民强调,如今金融行业中,云服务能力是2B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

另外,在保险方面,全国保险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郝演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在提高。以青岛为例,青岛60岁以上人群数量占比在全国位居前列。如何养老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人工智能与保险的结合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保险机构在设计一种特殊的产品,通过使用智能机器人,解决老年人可能面临的问题。

新金融赋能的四点建议

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发布了青岛市新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成果。

曾刚表示,青岛在跨境贸易、航运、产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具备很多场景,青岛很有可能会在这些方面走到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围绕实体经济的需要,青岛在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贸易金融方面都做了很多尝试。

而新金融的核心在于赋能,对此,曾刚提出四个建议。

首先,打造数字人民币等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和生态体系的落地。场景是未来金融发展的重点,围绕航运、跨境贸易、供应链来建立应用场景。而航运目前有很多应用尚不十分清晰,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

其次,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曾刚尤其看好物联网等技术。

再次,探索金融科技制度创新与标准建设。

最后,建立健全金融科技政策体系,包括基础平台建设、人才政策,以及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建立多层次融资体制。

展望未来,曾刚认为新金融发展才刚刚开始,将来围绕着基础研发,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及实体经济的赋能将会不断完善。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中,新金融企业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断拓宽金融服务的边界,让金融更精准、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产融结合的典范。

正深度融入“双循环”的青岛,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是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又是北方第三大城市。可以说,青岛在“双循环”中有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产业发展专班办公室主任张锡涛表示,在RCEP历史机遇下,新金融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青岛对外开放服务水平,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及相关要素整合,促进区域内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发展,有效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双循环发展提供动力引擎。记者 傅碧霄 青岛报道

责任编辑:zN_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