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加大高端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提前应对“工程师荒”
2022-03-03 09:24:3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新华财经上海3月3日电(记者黎灵希) “近年来,我围绕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获得的反馈很快,有不少建议被采纳,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已有所体现。”全国人大代表、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自己履职的一些感受。

今年全国两会,刘若鹏将围绕一些关键技术的科研及产业化发展提出多项建议,包括融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重点制造领域技术改造等。

聚焦“工程师荒”新现象

作为一名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科创先锋”,刘若鹏一直关注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革和前沿技术领域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问题。近年来,他集中调研了包括位于深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

在刘若鹏看来,深圳的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各具特色。“它们分别依托华为、中兴、中广核、华大基因和光启,在通信、核安全、基因测序、超材料等新兴领域做前沿技术研究,进行‘产学研用’一体化,这与其他重点实验室的模式不太一样。”他说。

在此基础上,刘若鹏建议,深圳可以作为试点,对这些聚焦前沿技术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合上下游企业实现多方共建,重点围绕科技行业或者创新链条方面进行试验,这与单家企业在某一环节上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有很大区别。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不是在某一个点或者单一环节上,而应该是打通从底层到顶层的整个产业链条,从而进行整体的协同和创新。”刘若鹏以超材料领域为例介绍,该领域属于高分子专业领域,在制造过程中用了很多精细化工设备,还涉及半导体工艺制程、装备制造技术、电磁检测等技术。“全链条上的协同和定制,才造就了超材料的诞生。”刘若鹏说。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平台,还离不开人才。“当前理工类人才缺口非常大,我们调研过不少处于深圳产业发展一线的企业,它们急需研发人员给公司带来生产力。”刘若鹏表示,由于我国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突飞猛进,对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工程师荒”成为新现象,需要尽快解决此类人才缺口问题。

刘若鹏建议,要加大对于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的培养力度,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新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资源和能动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当前经济和科技发展所急需的高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来应对“工程师荒”的新问题。

2021年,光启技术启动了与高校联合培养超材料博士的专项计划暨“钱学森计划”,第一批招收了7位博士。刘若鹏预计,今年光启将继续引进,并从2023年开始增加招收工程类博士。

加快推进新兴领域自动化升级

在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方面,刘若鹏也带来了专项建议。

“近年来,国内制造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在部门产能过剩、业态原始的制造业领域。”刘若鹏认为,要在制造领域加大力度进行硬件的技术改造、工艺革新。

具体来看,刘若鹏建议,首先应该发挥国内企业在智能设备、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积累的优势,设计和开发能帮助产业链自动化生产的新型制造设备。该类型的设备定制化属性强,需要专项支持,应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开发。

其次,对于一定规模的工业制造企业,应提出技改的要求和目标,如高效率、高质量、实现产品性能突破等,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只有加快推进新兴领域自动化升级,提升我国新兴领域企业自身发展质量和抗冲击能力,才能适应新阶段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要求。”刘若鹏说。

刘若鹏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都面临着一定压力,这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在倒逼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要更紧密地结合。

此前,光启耗费近10年时间实现超材料创新技术由“0到1”的产业化,成为全球超材料尖端装备领域唯一能实现批量生产的供应商。刘若鹏介绍,目前光启第三代的超材料技术已经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当前正在努力突破量产中的稳定性问题。“可能还需要1年多时间,稳定性问题将得到彻底攻克。”刘若鹏自信地说。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N_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