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创新药研发应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转型
2022-03-03 14:54:13 来源: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3月3日电(记者李唐宁 王虎云)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建议,我国药物研发需要更好地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转型,在基础研究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沟通机制建设、全球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进行提升优化,从而更好实现新药研发和解决临床需求的共同进步,提升中国制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沈南鹏表示,当前我国新药研发水平与国外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但靶点扎堆、适应症集中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不少新药研发主要通过“跟”“改”“买”等路径,集中在已发现已验证、研发失败率低的跟随创新层面。但实际上,仍有广阔的新药靶点和疾病领域存在可做源头创新的空间:一方面,过去数十年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基础研究成果,却只有极少数最终实现成果转化为药品;另一方面,海洋药、植物药也都是未来可成药的重要来源,但当前开发有限。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可为药物创新提供动力,如AI已在药物研发需要大数据分析和高通量测试的阶段显示出一定优势。

因此,药物研发应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转型,应当重视引导创新药企跳出传统固有思维,破除研发掣肘。

沈南鹏建议,应加大资助药物创新基础研究,优化药物研发配套环境。比如在国家和省地政府层面设立适合药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共同申请的科研资金,出台更多税收激励等政策,拓展社会化非营利机构对药物研发加大自主;加强对高校等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新药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将专利转化运用纳入高校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体系,鼓励以知识产权绩效带动药物创新的科研转化;围绕“出新药”,鼓励科研机构更多进行横向合作及外部创业,同时将临床试验条件和能力评价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对于全球新的靶点/药物给予临床资源的优先权,推动企医协作建立数据共享推动药物研发等。

在技术支持以及政策配套方面,沈南鹏建议应收紧“跟随者时间窗”。根据国内外监管批准动态,进一步加快更新临床指南,政策上鼓励药企提升立项和临床研究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药品进入临床前的会议沟通机制,提前介入原研药的研发整体策略制定并提供指导,进一步明确关键性临床设计的科学性,提升临床资源利用效率。对一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在加速创新药研发中的技术运用建议给予更明确的政策支持,包括设计优化药物分子、指导临床试验方案、开发生物标记物等。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