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环球滚动: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0月17日
2022-10-17 08:35:44 来源: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7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拟出台


【资料图】

证监会正研究制定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的两项政策,即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募基金参照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豁免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专家认为,这是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外资参与A股市场的便利性,稳定外资预期。

•‍政策信号持续释放 加力稳外贸外资

从发挥外贸大省“挑大梁”作用到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从发挥各地专班外资服务机制作用到酝酿出台制造业引资专项政策,扩大制造业外资流入……一系列稳外贸外资的政策信号持续释放。专家认为,伴随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我国外贸稳量提质将更具保障,对外资吸引力将持续增强。

•‍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准备就绪

上交所已完成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各项准备工作,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上线已准备就绪。截至10月14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14家证券公司取得了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标志着部分证券公司具备开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的条件。

•‍可转债发行活跃 料迎上市小高峰

截至10月16日,10月可转债市场有3只可转债上市,8只可转债发行。此外,10月以来,有33家上市公司更新可转债发行预案最新进展。业内人士认为,可转债集中发行,意味着近期可转债上市将迎来小高峰。可转债市场发行活跃,将为上市公司持续发挥融资功能。

上海证券报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大型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投融资力度

多家大型银行保险机构10月16日发布公告,披露今年以来支持实体经济运行的情况。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各大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贷款规模实现较快增长;保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等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是上述银行保险机构的支持重点。

•‍科创板三季报迎开门红 硬科技持续释放动能与活力

10月16日晚间,时代电气、铁科轨道、长远锂科以亮眼业绩拉开科创板公司2022年三季报披露序幕,3家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9.97%、82.54%和128.66%。此外,还有37家科创板公司“预喜”前三季度业绩,其中16家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31家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在50%以上,1家未盈利上市企业实现扭亏为盈。整体来看,科创板公司增长势头强劲,研发扩产马不停蹄,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带来的动能与活力。

•‍一批公司奔跑在回购增持路上 年内A股回购增持金额已超千亿元

10月14日至16日晚,沪深两市超90家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或进展公告,一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董监高以及产业资本等,加快脚步为市场注入信心。新增回购计划中不乏金额数亿元甚至超十亿元的“大手笔”,不少公司在前期披露回购进展后短期内又进行了大额回购。

•‍业绩稳增 贵州茅台三季度获私募加仓

10月16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白酒行业首份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收871.60亿元,同比增长16.77%;实现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19.14%。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95.44亿元,同比增长15.61%;实现净利润146.06亿元,同比增长15.81%。三季报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第三季度继续加仓贵州茅台110.03万股,持股占比升至7.31%。第二季度,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大幅加仓贵州茅台867.07万股,环比增长10.57%。

证券时报

•‍医药板块及时“送温暖” 基金经理能否打翻身仗?

长城基金认为,回顾前三季度,虽然医药的持续下调有业绩的因素,但是市场也存在一些过度反应。另外,去年年中以后市场始终处于存量博弈状态,几波小牛市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等少数赛道,这些赛道对医药板块也有抽水效应。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基本面已经在逐渐修复,所面临的环境也在逐渐好转,医药板块重点还是市场信心的回归,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上市公司三季报透露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调仓路径

市场进入三季报时间,公募调仓换股动向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截至10月16日,已有崔宸龙、杨锐文、丘栋荣、茅炜、王博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出现在星源材质、璞泰来等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另外,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等事项发布的最新股东名单来看,蔡嵩松等人的调仓路径也随之浮现。

•‍基金投顾三周年大考 服务深度与个性化一个都不能少

从2019年首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落地至今,基金投顾走过了开疆拓土的三年。这三年,基金投顾的试点数量持续扩容。与此同时,基金投顾的服务客户和服务资产也不断壮大。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各大机构对基金投顾的理解在不断深化,相关策略和服务也在这三年发生了升级迭代。

证券日报

•‍5个交易日276家公司获机构看好评级 电力设备等五行业受青睐

上周,A股市场出现小幅回弹。对于后市,投资者应如何布局?机构给出的评级报告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的5个交易日内(10月10日至10月14日),机构共发布581份“买入”“增持”或“推荐”等看好型评级报告,覆盖A股市场276家公司。期间有26家公司获得看好评级次数在5次及以上,其中,贵州茅台关注度最高,获得17次机构看好评级。

•‍年内621家A股公司推股权激励预案 科创板企业偏爱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截至10月16日,年内已有621家上市公司发布681单股权激励计划,同比增长21.17%(按预案日计算,剔除未通过与停止实施)。具体来看,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实施股权激励较多。从激励工具来看,科创板、创业板公司偏爱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公募基金积极传递市场信心 逾90家公司年内自购资金总额超145亿元

截至10月16日,年内逾90家公募基金进行了自购,合计自购资金总额超过145亿元。多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公募基金自购是基于帮助新基金成立、坚定市场信心和看好投资机会所采取的行动。而从年内公募基金的自购情况来看,传递市场信心是关键的原因。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N_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