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制造业优秀人才
2023-06-02 14:42: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我国制造业逐步走向高端,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越发旺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人员在20个大类行业中位居第二位,就业人口占比达18.1%。统计显示,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成为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更好地建立与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育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科教育人机制,大力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成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这些领域,需要一大批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更高技能水平、跨技术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他们应具备前瞻性眼光、战略意识,能主持和引导开拓创新路线,实现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引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对此,应有目标地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以“项目+人才+平台”的育人机制,鼓励高端人才主动承担攻坚克难的重担,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制造业还需要兼具市场意识与研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敏锐触摸前沿科技,紧跟技术潮流,持续突破创新,不断实现技术升级,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为此,应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高校科研项目研发为依托,将企业与高校的人才资源有机结合,专注市场迫切需要的创新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提高技术的市场转化率。还可建设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围绕创新人才为中心,以市场发展目标为引导,促进创新主体高效联动、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在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工作中,不断挖掘和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实施“校—企—地”联合育人模式,为企业定向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较强学习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同时,在制造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践操作、市场获取的反馈性信息,及时对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持续创新,这些繁复细碎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由相应的实践类人才实现,包括技术操作、产品设计、市场销售等高技能工作者。对此,可以“新八级工”制度为契机,加快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制造企业可开设相应的工作室,为相关人才提供发挥创新能力的舞台以及合适的晋升通道,通过传帮带模式,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践工作者。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