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高管在德国被带走?20年光伏产业保卫战很惨烈-世界实时
2023-06-13 20:19:04 来源: 腾讯网

中企高管在德国被带走?20年光伏产业保卫战很惨烈

二十年的光伏产业保卫战,各种拼搏、抗争、委屈、妥协以及再出发,中国的光伏产业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资料图)

作者:今纶

6月12日傍晚,光伏圈内传出了多家中国光伏企业负责人在抵达慕尼黑机场后被德国相关部门人员带走的消息。

辟谣信息很快来了,6月13日凌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澄清声明表示:关于网传我光伏从业者在德被带走的消息多有不实。当事人只是协助调查,目前已回到酒店。这次协助调查的只有其一人,不涉及网传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也没有出现多名人员协助调查的情况。

信息被辟谣了,但光伏这个产业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实不容易,过程堪称惨烈。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有关机构确实出手够狠。所以,围绕新闻有一些传闻、讨论,何况又涉及德国、光伏这样的关键词,其实也很正常。

从新闻出发,我们去看看历史:中国光伏产业二十年保卫战到底有多惨烈?中国企业家又是如何在艰难中谋生存的?

01 光伏行业第一次高光时刻

1954年4月25日,美国卡尔文·富勒、戴瑞尔·恰宾和杰拉尔德·皮尔森三人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光电池,这意味着太阳能电池时代开始。

2001年,中国第一家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在无锡国联发展集团和五家地方国企的支持下诞生。

中国的光伏企业真正引起普通人关注还是在2005年。

这一年的12月15日,施正荣带领他的无锡尚德,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光伏企业。

股价曾高达90美元,2006年,施正荣成为新晋中国首富。在鼎盛时期,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1.1万名员工。

▲施正荣和他的尚德

彼时,光伏行业正在接近它的第一次高光时刻,政策相对宽松,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扩张的疯狂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2007年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到2008年猛增至近400家,但是金融海啸很快来了。

大浪冲击,一片狼藉。

欧洲国家说好的补贴没有了,订单也大幅度被砍,价格狂跌,毕竟所有企业都要过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一波都很要命。

2010年,欧债危机来袭,只要开机生产就亏损,几百家光伏企业最后只剩下几十家坚守。

但是事儿还没完,2012年,美欧对中国输出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美国方面更是加征250%的反倾销关税,意思是“你们别干了”。

当时欧洲是中国光伏最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光伏产品的70%以上都是销往欧洲。

经过艰苦的斡旋、谈判,2013年7月底,中欧之间最大贸易摩擦案——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和解”。

解决方案就是“价格承诺”(MIP):各家公司以高于最低进口限价的价格对欧销售太阳能产品(包括电池与组件),且每年销售量须限制在一定配额内;协议外的厂商进口欧洲时,需缴纳47.6%的关税。

协议价格为0.57欧/瓦,配额为7GW,该协议的限制时间为两年。

也就是说,中国光伏产品没有了价格优势,而且,你也不能卖得太多,总量被控制了。

彼时,欧洲业界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2014年的德国《明镜》周刊曾刊登一篇关于德国光伏产业被中国竞争者打败的文章,文章指出,德国光伏制造商 “高枕无忧”地享用政府补贴,却错失进步之机,没有及时改革的后果是,中国利用价格优势抢走了生意。

这既是反思,也是现实。

中国企业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下确实压力山大,在这个阶段,无锡尚德倒下了。

江西赛维遭遇严重亏损,债台高筑,深陷"供应商堵厂门"、"公司大裁员"等各种风波中,濒临破产。新余市当时被这家“世界光伏巨头”拖入经济泥潭。2012年上半年,新余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6.07亿元,同比下降52.7%。

02 反击与保护政策相继出炉

中国开始启动一系列的反击和保护政策。

中国政府在2013年陆续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力度,让光伏企业有了喘息、发展的机会。当然,也有人对此有一定的争议,认为补贴影响了市场竞争。

当时,作为对欧盟“双反”的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也对光伏的上游产业——多晶硅行业进行了“双反调查”,而欧盟是多晶硅的主要出口国。

欧盟第一大多晶硅生产商——德国瓦克公司被裁定的反倾销税率为21.8%,反补贴税率为10.7%,合计达32.5%。中欧多晶硅双反最终也以“价格承诺”终结。

除了德国之外,中国多晶硅另外两个进口国,分别是美国和韩国。2014年11月2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对产自美国、韩国的多晶硅实行“双反”终裁。其中,自美国进口多晶硅的反倾销税幅度为53.3%至57%,自韩国进口的反倾销税幅度为2.4%至48.7%。

你来我往,没完没了是注定的。

2015年6月,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再度出手,向欧委会递交了一纸诉状,指控中国的阿特斯太阳能、中盛光电、昱辉阳光三家光伏企业存在将产品辗转第三地销往欧洲以规避关税等违规行为。随后,欧盟开启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规避”调查,并于6月8日宣布将对三家公司征收平均47.6%的高额关税。

阿特斯直接否认,昱辉阳光表示“将退出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最低进口限价承诺”。

昱辉从2012年已经开始规划海外代工厂,这些代工厂分布在印度、波兰、日本等各个地方,2013年5月后销往欧洲市场的光伏产品就是出自于波兰代工厂,所以,退出MIP对于在欧洲销售是没影响的。

中盛光电也退出MIP,通过其他地区出货反而可以保障客户的权益。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欧洲市场不温不火,已经成为了多数中国组件厂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目标区域。

摆脱糟心的事儿,中国光伏企业继续上行。

光伏企业也开始自省,放弃了传统的低价竞争模式,集中力量向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和终端发力。

至于技术攻关方面,中国企业在多晶硅、单晶硅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03 中国光伏产业取得辉煌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光伏行业的补贴后来是逐渐减少,乃至最终取消的。

在2012年之前一直采用全国统一定价,标杆电价超过1元/kWh,补贴强度超过0.6元/kWh。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

二十年的行业保卫战,各种拼搏、抗争、委屈、妥协以及再出发,中国的光伏产业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与电动汽车、锂电池一道组成外贸出口“新三样”。

在出口方面,光伏组件、逆变器海外出口表现亮眼,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逆变器累计出口超900万台,同比增加46.45%。

▲图源:SMM光伏视界

在2022年全球光伏企业综合实力20强榜单中,中国独占18家。

中国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和太阳能热能市场,在2015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能源生产国,于2017年成为第一个光伏总装机容量超过100GW的国家。

中国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80GW,占全球光伏总装机量的40%。

2022年12月9日,欧洲委员会成员Thierry  Breton在布鲁塞尔发表了一篇讲话,承认了欧洲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落后于中国。

▲蒂埃里·布列塔尼(Thierry Breton)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太阳能产业联盟(ESIA)发布会上挥舞着多晶硅晶体。

实话实说,中国光伏产业拥有产业链完整、产能巨大、配套齐全等优势,国外同行很难在短时间追赶上,但真正的持续领先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还不能自我陶醉和掉以轻心。

奋斗了二十年,中国光伏行业浴火而生,一路心酸,一路泪水,要习惯被摔打,被攻击,这也是复杂世界局势下难以回避的现实。

中国光伏从业者在德被请去协助调查的事件,放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是浪花一朵,转瞬即逝。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醒企业“一定要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这是完全有必要且正确的。

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大步流星继续往前走,不避箭矢持续向前冲,中国光伏企业还有更灿烂的未来。

向每一位光伏行业从业者致敬,你们不是英雄,你们是平凡的人,但你们创造了一段独特的历史,真了不起!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