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亮新材IPO:高中董事长+中专总经理掌舵,亲属扎堆核心岗,近三成财务结算凭证存瑕疵|百事通
2025-11-26 11:05:38 来源: 天天财闻解读


(相关资料图)

据北交所官网消息,河北国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亮新材”)IPO申请于2025年11月7日过会,目前尚待提交注册,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保荐人代表为孟利明、彭丹。  这家年营收近10亿元的耐火材料企业,以“家族化”治理为鲜明标签——实控人董国亮夫妇合计掌控80.22%表决权,实控人的亲属扎堆销售、财务等核心岗位。公司亮眼的业绩表现背后,暴露出营收结算凭证存疑、超产94%等合规问题。  实控人夫妻持股80.22%,外甥女婿掌运营、外甥媳管财务  招股书显示,国亮新材创建于2002年11月,前身是唐山市国亮特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由董国亮与妻子赵素兰共同出资设立。  截至本次IPO发行前,董国亮、赵素兰夫妇为公司控股股东、共同实际控制人,二人的儿子董金峰及国亮合伙(董国亮控制的员工持股平台)为一致行动人。实控人合计控制公司80.22%的表决权,股权集中度极高。  公司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剔除3名独立董事和1名职工代表董事,剩余3个席位均被实控人家族包揽:董国亮任董事长;赵素兰任董事并负责行政事务;董国亮姐姐的女婿(外甥女婿)柳宝生则身兼董事、总经理,同时持有国亮合伙12.91%的股份。  高级管理团队中,董国亮姐姐的儿媳妇(董国亮的外甥媳)崔英出任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持有国亮合伙9.21%的股份。  供应商渠道涉家族关联:亲属企业曾为核心供应商  董国亮弟弟的儿子董帅也曾通过供应商渠道参与合作。董帅曾100%持股唐山腾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腾峰科技”)。在2022年至2023年国亮新材业绩增长期间,公司对腾峰科技的采购金额从136万元增长至2958万元,腾峰科技也顺势成为公司2022年第五大供应商、2023年第三大供应商。  直至2024年5月IPO申报关键节点,董帅将该公司股权转让给赵会臣并退出。而腾峰科技成为国亮新材主要供应商之际,一直是由董帅100%持有,该公司随后退出五大供应商名单,这一变动曾被舆论解读为“配合合规要求的调整”。  在第二轮问询中,北交所曾要求国亮新材说明公司在腾峰科技成立短期内向其大额采购的背景、合理性;进一步对比说明向腾峰科技采购的产品价格与市场公允价格及其他供应商采购价格的对比情况,采购价格是否真实公允。  实控人儿子持股4.14%未认定共同实控人,监管追问控制权合规性  招股书显示,董国亮夫妇的儿子董金峰目前尽管持有公司4.14%,但却并未被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而在国亮新材的董事会及高管名单中,也不见董金峰的身影。实控人的女婿廖辉龙则持有公司另一员工持股平台亮宸合伙24.55%的股份,也未在公司任职。  针对公司实控人的认定及控制权的稳定问题,北交所曾在一轮问询中要求国亮新材说明未将董金峰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的理由。并结合董金峰直接或间接投资、控制企业情况,说明是否存在通过实际控制人认定规避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股份限售等监管要求。  对此,国亮新材回复称,董金峰未在公司担职,无法对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且持股比例低于5%,未认定为共同实控人理由充分、合理;公司不存在通过实控人认定规避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股份限售等监管要求的情形。  实控人夫妇学历为高中+中专,超9成员工专科及以下  招股书显示,国亮新材存在员工学历结构偏低问题。  管理层层面,董事长董国亮为高中学历,董事赵素兰、董事兼总经理柳宝生均为中专学历,职工代表董事张恒为大专学历。  尽管公司后续引进的高管王义龙、盛高霞、李博等均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但从整体员工学历短板依然突出:截至2024年末,公司专科及以下学历员工占比高达91.06%,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仅占8.94%。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研发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是硬性要求,但国亮新材的这一指标连续两年未达标准:2023年末为9.75%,2024年末进一步下滑至8.43%,2025年上半年仅为8.08%,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与同行业企业相比,这一差距更为明显:北京利尔目前研发人员占比达27.1%,濮耐股份和科创新材均为14.6%,均大幅高于国亮新材的同期水平。  行业下行期业绩逆势增长,近三成营收结算凭证存瑕疵  国亮新材主营高温工业用耐火材料,业务分为直接销售与整体承包两类,其中整体承包业务贡献约九成营收,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  2022年至2023年,在全国耐火材料产量下滑、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公司实现业绩增长: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86%、5%,净利润分别增长151.23%、107.59%,毛利率攀升至24.15%,高于同行水平。  据披露,国亮新材招股书列举的五家同行可比公司:北京利尔、濮耐股份、中钢洛耐、瑞泰科技、科创新材,2022年和2023年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平均值分别为4.02%、6.36%,与国亮新材差异不大,但净利润方面,可比公司增幅均值分别为3.17%、0.86%,甚至不及国亮新材尾数  对于业绩增长,国亮新材将原因归结为“深挖现有客户需求、拓展新客户”,但支撑增长的客户合作结算环节,因部分凭证不完善引发北交所多轮问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披露,国亮新材与客户的结算模式为“金额=单价×数量”,其中“数量”以客户出钢水量(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钢水重量)为核心依据,是收入确认的关键数据。  对此,北交所核查发现,2022年至2023年,公司部分营收对应的结算单存在凭证不完善情况:部分未列明出钢水量,涉及金额累计8.6亿元;部分缺少客户签字或盖章,涉及金额1.6亿元;少数结算单未留存出钢水量书面记录,涉及金额达2.65亿元,上述情形涉及营收占比近三成。  核心客户合作存凭证瑕疵,部分合作已终止引合规质疑  公司核心客户合作中,凭证不完善的问题同样存在。  2022年起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的东海特钢(含关联公司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2022年至2023年分别贡献营收1.32亿元、1.95亿元,同期部分结算单未列明出钢水量,涉及金额分别达1.25亿元、1.89亿元。  新拓展的九江线材及其子公司广西翅冀,2022年至2023年贡献整体承包收入合计1.15亿元,对应的结算单未列明出钢水量;  公司与唐山市丰南区经安钢铁、无锡新三洲特钢的出钢水量确认,仅通过现场沟通,未留存书面文件。  针对上述情况,国亮新材在回复函中解释:主要客户为中大型钢铁企业,出于内部管理与信息保密需求未提供出钢水量;部分客户认为产量已提前核对,结算单仅用于付款无需列明数据;无签字盖章则因客户处于强势地位、内部用印流程繁琐,属于“程序层面的完善空间”。  但监管层与市场关注的核心在于,关键数据记录与确认手续的完善性,是财务核算合规性的重要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与福建大东海实业、无锡新三洲特钢、广西翅冀钢铁等客户终止合作,这一变动也引发了外界对相关合作合规性的讨论。  环评合规短板:多次超产、事后补充手续  相较于财务结算的凭证完善问题,国亮新材在生产合规与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规范情形更受关注,反映出公司在现代化企业运营体系建设上仍有提升空间。  环评合规方面,公司多次出现超产情况。2025年1-9月,镁碳砖车间实际产量8.5万吨,超出环评核定产能(8万吨/年)6.31%;招股书风险提示显示,若防超产措施失效,全年超产比例可能突破30%。  回溯历史,2022年镁碳砖车间超产10%,2023年该生产线环评核定产能3万吨,实际产量达5.8万吨,超产比例9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大规模增产需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但公司直至被问询才补充手续,违反环保法规。尽管当地发改委出具“不予处罚”证明,但这一“事后规范”模式引发市场对其合规意识的讨论。
责任编辑:zN_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