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菜24小时从田间到登机 生长 物联网全程监测
2020-01-22 13:56:31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探访距大兴机场16公里的航食基地

一棵菜24小时从田间到登机

眼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在经历通航以来的首次春运“大考”,预计春运期间进出港旅客将达190万人次。如此大客流,配餐如何保证品质?腊月廿六,记者从位于大兴长子营镇的航食基地出发,跟随了一株蔬菜从长于田间到登上飞机的全过程。

生长 物联网全程监测

上午,走进航食基地生产区大棚,温暖如春。拂去眼镜片上的轻雾,一垄垄圆生菜排列得十分整齐。记者忍不住蹲下来细细打量这些生机勃勃的菜——嫩绿的叶子,仿佛轻轻一碰就能出水。

50多岁的白少新,是当地有名的种菜“老把式”,航食基地雇佣了200多名像他一样的农民。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大伙儿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收入有了保障。可老白却说,自己是“学生党”,每天都有新收获。

老白领记者往大棚深处走,脚步像年轻人一样轻快,“带您看看我的最大收获——物联网!菜能长得好,符合航空食品的标准,主要功劳归它。”

地垄中间,几台“其貌不扬”的白色设备,就是连接着物联网的监测仪器。老白说,它能全程监测蔬菜的生长状况,并实时上传到北京农学院、农科院专家研发的数据库里,提前预防病虫害。

航食基地目前已成为东航的合作伙伴。合作方式是先签约,后种植,大棚里30多种蔬菜,都是按照航企的需求种下的。除了圆生菜、油菜、莴苣等品种,还有罗勒、九层塔等北方菜地里罕见的品种,在温度自动控制的温室里,都成长得很茁壮。

除了自有大棚500亩,基地还向长子营的几个农业合作社输出了技术,扩大了生产规模。“到今年年底,就能生产80多种了。”老白身旁,是一台播种机,它20分钟的工作量,需要5人协作4小时才能完成。老白将一棵棵圆生菜采摘下来,装上小车,运送到了500米外的加工车间。

加工 四道全自动工序

占地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车间里,刚摘下的圆生菜走上传送带,犹如“过安检”一般,前后经历四站,才能从“田间菜头”变成“航空菜丝”。别看程序相当复杂,但经过记者测算,整个过程用时不过20分钟。

不仅如此,这里上班的工人,也要经历“安检”,消毒后进入风淋门,除去身上的灰尘、皮屑,还得“全副武装”地穿戴上鞋套、白大褂、口罩、头套,才能进入操作间。

圆生菜的第一站:挑选。操作员李爽说,只有符合航空食品规格要求的圆生菜,才能拿到“机票”,顺利进入下一环节成为菜丝,质地不够紧实、叶子上有病害的菜则被淘汰。

第二站:切丝和清洗。全自动切丝设备,能够按照航企需求,将圆生菜切成不同规格的菜丝。之后,菜丝来到清洗池里好好泡个澡,洗去农残后,进入第三站:离心控水,高速旋转上千圈。

这还没完,已经变身“航空菜丝”的圆生菜,还有可能被抽选为样品进行长久保存,一旦这批蔬菜出现安全问题,它将被有关部门拿去化验。

最后一站:包装。“航空菜丝”被装进小包装的透明塑料袋中,整齐地码放到货车里,赶往16公里外的大兴机场。

运输 冷链运输实时跟踪

下午6时,装有圆生菜、油菜、莴苣等20多种蔬菜、总重量1吨的冷藏式货车,从长子营发车至大兴机场。以圆生菜丝为例,到达机场后,将进入航企的冷库和再加工车间,与其他航食基地提供的肉类、面包一起制作成三明治,或是经过厨师的烹饪,成为一道中餐。客流高峰来临时,当天就能登上飞机,出现在旅客的餐桌上。

从长子营航食基地到大兴机场,虽然路程只有半小时,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仍要做到万无一失。每一辆运输航空蔬菜的货车,都安装了定位系统,如果车辆在行驶时间、路程上出现偏差,系统就会自动向基地负责人“报警”。

事实上,这个系统投入使用几个月来,从未发生过一次报警情况。

“我的职责,就是保证安全地把一车车蔬菜送到机场。”在司机小王看来,他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于一般的运输,“咱这也算间接服务大兴机场首个‘春运’了。”他说,每次发车前,基地管理员都要仔细核对发货单,而到了机场,收货员同样是一丝不苟。

目前,长子营镇正重点打造航食特色小镇,规划布局13600亩航食种植基地,配备4条蔬菜加工生产线,年加工净菜可达3万吨。据了解,长子营已与中商农产品交易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约京农集团“现代农业4.0智慧温室项目”,目前,占地63000平方米的智慧温室项目已建成,是本市单体面积最大的智慧温室。(记者 陈强)

关键词: 航食基地
责任编辑:zN_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