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与亏损 “生鲜电商第一股”不好当
2021-06-11 08:49:41 来源: 华夏时报

“生鲜电商第一股”争夺大战正式开打。

6月9日,叮咚买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以“DDL”代码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老牌对手每日优鲜也在同一天递交招股书,自此两大企业正式展开生鲜电商上市第一股抢夺战。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两家企业都未回应记者的采访。

在生鲜电商赛道,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是前置仓模式的头部企业,彼此也是对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争夺上市第一股上,两家谁也不服输,毕竟企业在IPO当天,就能募集一大笔钱,再加上“上市第一股”的旗号,企业就有了继续攻城略地的资本。易观流通行业中心高级分析是何懿轩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两个企业着急上市,原因之一可能是面对激烈的竞争,想获得更多的资金去巩固市场。”

扩张与亏损

一个是深耕前置仓赛道多年的大哥,一个是奋起直追激进扩张的后辈,同为前置仓模式的头部企业,同日启动赴美IPO,急于上市的背后,是两家企业同处竞争激烈的生鲜电商赛道的焦灼。

叮咚买菜于2017年正式上线。自成立以来,叮咚买菜完成了多达10轮融资,仅2018年一年间,叮咚买菜就进行了5轮融资。提交招股书前,叮咚买菜披露其分别在今年4月、5月拿下共10.3亿美元的融资。而成立7年的每日优鲜,如今也已获得10轮融资,天眼查数据显示,其融资总额至少100亿元。

随着叮咚买菜两年迅速扩张,两家的营收差距正在拉开。

从业绩方面来看,招股书显示,2019年,叮咚买菜的营收和GMV都仅为每日优鲜的六成。但2020年,叮咚买菜急速扩张,营收同比增长192.2%至113.36亿元,而每日优鲜营收同比增长2.1%至61.3亿元。此时,叮咚买菜GMV达到130亿元。

2021年一季度,每日优鲜营收为15.30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6.898亿元下降9%。叮咚买菜仍在快速增长阶段,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8.021亿元,比上年同期26.038亿元增长46%。

订单数方面,2019年叮咚买菜订单数一直领先,2020年更是高到同行的3倍。不过,叮咚买菜的客单价没有每日优鲜高。2020年,每日优鲜客单价为94元,在前置仓行业排名领先,叮咚仅为57元。

需要提及的是,虽然叮咚买菜看起来后来居上,但在实现营收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随之不断上涨的亏损额。叮咚买菜的净亏损额从2019年的18.7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31.8亿元,今年一季度,其净亏损比上年同期增长47%,亏损率从9.4%上升至36.4%,亏损额是每日优鲜的2倍。

何懿轩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每日优鲜在2016年曾宣布在北京实现区域盈利,但其实两家至今都未实现整体盈利。他认为,当生鲜电商的客单价达到七八十时,订单才能达到盈亏衡。

履约成本及营销成本拖后腿

造成叮咚买菜亏损相对更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履约成本和营销成本过高。

其中,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这与叮咚买菜更侧重全部自营的模式有关。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叮咚买菜成立之初,就采取网格仓自营、自建配送团队的方式。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生鲜电商台迎来了春天,叮咚买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咚买菜已在29个城市建立了超过950个前置仓,拥有超过16000名送货员。扩张速度过快,但单量还未撑起来,导致叮咚买菜的履约成本不断上涨。2019年履约成本为19.4亿元,2020年其履约成本上升至40.4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9%和35.7%。

另一边,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每日优鲜开仓采取“自营+加盟”模式,物流也接入众包体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在叮咚买菜急速扩张阶段,每日优鲜的重点不再是大规模扩建仓库,而是与供应商签订战略供应协议,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履约费用。招股书披露,每日优鲜2018年至2020年的履约成本分别为12.4亿元、18.3亿元、15.8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横向对比来看,2020年每日优鲜的履约成本仅是叮咚买菜的四成。

除了履约成本,过高的营销成本也是叮咚买菜亏损的重要原因。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去年4月,叮咚买菜正式进京,为了抢用户,叮咚买菜一方面大量投放线上广告,另一方面通过地推人员深入小区内部拿鸡蛋、酱油等拉新。2021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月均交易用户人数达690万,相较其2020一季度360万的月均交易用户翻了乎一番。

作为参照,每日优鲜披露,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个月,每日优鲜分别拥有790万名有效用户。而在一个季度前,在截至2020年末的12个月中,每日优鲜的有效用户是870万。

但随着生鲜电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叮咚买菜的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

2019年叮咚买菜在销售方面的支出为2.6亿元,2020年这个数字翻了不止一番,到5.7亿元。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的销售费用为3.2亿元。相较而言,每日优鲜2018至2020年的销售费用从7.95亿元一路下降至5.89亿元。今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销售费用为1.67亿元,是叮咚买菜的一半左右。

发力前置仓与多元化

在财报数字背后, 叮咚与每日优鲜在前置仓这个生鲜电商的主打商业模式上,也有不同的选择。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叮咚台在小区和商业区附开设前置仓,覆盖周边3公里,台提前预测单量,用户下单后,从最的小仓库配送到家,最快29分钟送货上门。这个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快,能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但前置仓的模式也面临诸多限制——台扩张的速度取决于前置仓的开设速度。 在发展早期,叮咚买菜大规模布局前置仓,牺牲利润换取市场,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直到现在还未实现盈利。

而且相比可以到店自提的社区团购,前置仓的模式在仓库建设成本、物流配送等的成本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对于生鲜电商而言,这一规模资产很重,也就是说要不断烧钱。伴随着大扩张,叮咚无法做到“既要规模,又要盈利”,因此外部资金输血便格外重要,这也被认为是叮咚买菜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

每日优鲜已经开始多元布局。在招股书中,其提到了三个方向:最基础的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和零售云。何懿轩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未来每日优鲜正在探索智慧菜场模式,开拓下沉市场,为社区零售板块的商超、菜场、小店赋能,帮助它们实现数字化改造。”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每日优鲜已经与14个城市的54家菜市场签订运营协议,并已经在10个城市的33家菜市场展开运营。

但叮咚买菜仍在继续扩张前置仓规模。2020的一次对外沟通会上,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曾表示,他们会专注于卖菜。面对社区团购等新模式的冲击,和同为前置仓赛道每日优鲜的多元化布局,叮咚买菜的一路前置仓模式表现如何还有待考验。谁能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也还有待资本市场考验。记者 卢晓 见记者 闫晓寒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zN_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