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双减”政策落地后 天天上体育课 孩子吃不消啊
2022-02-17 15:34:11 来源: 央视网

“哪里能报班学滑雪?”

“哪里可以约到乒乓球场地和教练?”

“有没有谁家娃

一起去旁边俱乐部打篮球的?"

……

今年寒假恰逢北京冬奥会,

又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

一时之间,

包括冬季项目在内的各类青少年体育培训

借势火爆起来。

“体能培训寒假班火热招生”

“中考体育培训招生”

“青少年滑雪冬令营火热招募”

……

不少孩子在假期参加了少则一两个,

多则三四个体培班。

可参加这么多体育培训班,

真有必要吗?

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后,

学科类校外培训被全面压减,

学生的空闲时间多了,

也为家庭省下一笔钱。

同时,

国家更加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权重越来越高,

比如,

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

都对体育成绩的分值和比重

进行了上调,

其他省份的改革措施也大抵如此。

学校有限的体育课时间,

满足不了一些学生提高体育成绩的需求。

这也让正寻找转型机会的教培机构,

瞬间发现了新大陆。

从去年暑假到今年寒假,

课外体育培训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北上广深等地,

除了游泳、篮球、乒乓球、

羽毛球等热门项目,

橄榄球和雪上项目也受到青睐,

每小时收费动辄100到300元,

一些小众项目价格更高。

很多家长直呼

“为了孩子在所不惜”。

一些资本开始瞄准这个赛道,

多家企业获得了大笔融资。

体育锻炼可以给予孩子健康的体魄。

让孩子重视体育、热爱运动,

养成终身锻炼的惯,

是一件大好事。

“双减”政策的初衷,

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其中也包括体育。

“双减”政策把孩子

从繁重的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

但过度参加校外体育培训,

也与“双减”初衷背道而驰,

成为孩子们新负担,

给双减“帮倒忙”。

过度体育校外培训,

不从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出发,

只为短期内提高考试成绩,

只要考出好成绩就万事大吉,

是功利很强的“一锤子买卖”。

换个角度看,

一些孩子运动基础差、过度肥胖等问题,

是长期不重视体育锻炼的结果,

靠突击培训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

以素质教育之名,

行应试教育之实,

会让青少年体育发展变了味。

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爆发式增长,

存在诸多隐忧。

相比学科类教育培训,

体育教育培训发展时间尚短,

各方面未完全经受市场检验,

一些机构在短时间内突击转型,

人员资质、场馆标准、

内容规范都难以保障。

体育教育专业极强,

有媒体暗访后发现,

一些体育培训机构从业者鱼龙混杂,

为了加快上岗速度,

放低人员资质门槛是常有的事,

培训质量

甚至孩子的人身安全都存在风险。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

已多次发布通知和规范,

要求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

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

和家长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纠正体育培训机构

围绕“应试体育”开展的广告宣传行为。

这需要体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管、

行业协会等协同监管,

别让体育培训机构野蛮生长,

重蹈学科培训机构发展的覆辙。

除了家庭和社会,

提升孩子体育素养

离不开校园体育做大做强。

有关部门应大力解决

校园体育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丰富校园体育课程,

别让体育课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校内体育和校外培训应成为各有特色、

相互补充的良互补关系,

这样才能让青少年体育市场

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让更多孩子爱上体育,

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zN_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