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上中学,班上接连四个同学“中招”了!
2022-03-13 15:33:55 来源: 香港体验官

Stella是一名中学生,目前在香港本地一所公立学校读书。

新年假期以来,随着第五波疫情的大爆发,他们一直没能恢复面授。

就在网课持续的过程中,香港的疫情数字也一路飙升,从100多例飙到了单日确诊人数55000+。

如同许多人经历的一样,Stella也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确诊数字的一路上扬。

最直观的是,“到今天为止,我们班已经有四个同学确诊了!”

下面是Stella讲述的她和她的同学们的故事。

希望他们的经历能给深处疫情风暴中的家长和学生带去一点参考和安慰,减少一点对于确诊或可能确诊的恐惧和慌乱(尤其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

农历新年过后,疫情突然厉害起来了。

我们身边时不时地传来确诊的消息,就是那种病例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感觉。

就说我家所住的屋苑吧,先是几乎每一座都有了患者或居家隔离者,紧接着楼下保安、清洁员和小巴司机也不幸中招。

学校也陆续发布通告:初中部一名学生确诊、高中部两名学生确诊、教职员一人确诊……

好在我们都是网课,最辛苦的是那些在艰难疫境下依然坚持面授的毕业班老师和同学。

大约十天前的一个晚上,我们的学习小组突然爆了一个雷:我们班也是我们年级的学霸D突然在群里说自己可能“阳”了!

我们这个学习小组一共6人,平时大家经常网聚,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也一起聊聊生活,关系挺好的。

D在群里紧张地说,自己这两天突然发低烧,嗓子疼,流鼻水,整晚都睡不着觉。

一开始他觉得可能因为自己吃辣太多的缘故,马上又开了一包魔芋爽(这神奇的操作)。

可是症状在持续,他感觉可能会坏事,飞速地从家里找了个快测包,对自己进行病毒测试。

不出所料,他的担心被验证了:测试棒上两根红线!

尽管如此,D还是不敢相信。

毕竟从一月下旬以来,自己基本都待在家里,简直可以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啊!

不甘心的他又测一次,让爸爸妈妈弟弟也赶紧测,结果他还是“阳”,其他人都是一根杠。

D跟我们分析:到底是怎么感染的呢?难道是空气中飘过来的病毒?可我门窗都锁得死死的......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唯一的猜测就是:父母外出上班,可能把病毒带回了家。

抵抗力强的没事儿,他抵抗力弱就可能中招(纯属猜测)。

完蛋,马上自我隔离先(这期间还要向政府索取样本瓶复核,不过电话非常难打)。

冷静下来的D立刻行动,带好东西把自己关到了楼上的一间屋子里。

大家都知道香港的居住环境普遍狭小,D在居家隔离这方面算是很幸运啦,因为他家住村屋,有三层楼,起码空间是很大的。

就这样,D在自己的房间里,洗澡、喝水、吃必理痛,以及上课。

烧慢慢地退了下来,不过嗓子还是剧痛。

难受的时候就和家人或者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连麦聊聊天,我们立马送上一顿调侃加安慰。

最令他破防的是,一天弟弟在视频通话中告诉他:“哥哥,我好想和你一起玩!”

“头一天我还在生我弟的气,没想到第二天就不能见面了。” 泪目。

过了四天,他开心地告诉我们:“我转阴了!”

那一刻,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长相漂亮学习又好的小A也是我们学习小组的一员。

一周前我发现她开始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新冠快测结果:2月21日,阴;2月22日,阴;2月23日,阴......

前两天,我突然发现她的记录停止了。

怎么回事儿?我本能地@她:“你不会‘阳’了吧?!” 

“ 额,姐妹,真的两根杠了!不过除了嗓音变了一点,我没啥症状。”

原来,小A之前的记录是出于对自己的担心。

她早就有了风险预警,觉得自己迟早会中 。

因为她的家人有一个在医院工作,天天接触病号,而医管局中招的人早就两三千人了。

何况春节期间他们还跟另一个在医院工作的亲戚聚餐过。

果然,没多久,小A告诉我,她全家都中了,不过都没什么症状。

“真中了反而就放心了!”小A半开玩笑地说。

她开始戴着口罩上网课,也不想让不熟的同学知道。

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奇怪,她就说自己花粉过敏了。

平时除了吃莲花清瘟胶囊和多喝水,小A最常做的就是用她变沉的嗓音给大家唱歌。

她还略带“炫耀”地说:“瞧,我的声音像不像一米九的人才拥有的?” 

她的声音真的变得更好听了,我仿佛隔着屏幕看到了她眼睛亮晶晶的样子。

小A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无症状感染吧,她两天就转阴了。

她的家人也没有多紧张,就是在居家隔离中。

就在小D和小A转阴的时候,班里又有两个同学宣布自己“阳”了。

啊,1/8了,病毒真的无孔不入了吗?

过了一天,我感觉自己的嗓子仿佛也痒了起来,不一会儿甚至觉得有点疼,赶紧戴上口罩去问我妈是不是我也中招了。

当然,我没有,希望我一直不要中啊。

现在,再听到XX确诊这类消息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束手无策了。

当然,这要感谢前面确诊的同学给我们的分享。

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师生互助共渡难关的那份友爱。

小D刚确诊的时候,他也是很慌啊,担心自己会成重症,担心父母会自责以及全家会感染。

为了减轻他的负担,我们群组第一时间改名为“健健康康才是福”。

小组的同学分别找了很多资料发给他,有关于如何治疗的,有关于如何寻求医疗帮助的,有关于如何上报政府等候安排的。

我们帮他找的资料

搞笑的是,我们发了关于会导致男性后遗症的新闻给他,小D顿时“气急败坏”地和我们辩论,说打了疫苗就不会有什么严重后遗症,好像忘了自己生病的事儿。(注:香港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中学生已经什么都懂,所以他们开这类玩笑不奇怪。)

小C同学则调侃他说,“没事儿,最多质量差一点,你多锻炼锻炼,或者少喝点可乐” (传言可乐杀精) 。 

知道自己确诊以后,有的同学第一反应是:“你们会不会歧视我啊?”

我都调侃地回答:“没事儿,我坐得离你远。” 

“我都不记得你坐哪儿了。” 

老师一开始要求我们,“哪位同学家里有需要强制检测的,一定记得告诉我啊!我好上报学校。”

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班主任哈哈笑着告诉我们:“算了,等中招了再告诉我吧!大家平时多注意!”

D同学中招以后,主动在班里公开,老师给了他很多关心和安慰,此外并没有说什么。

不愿意大范围公开的小A,我们小组也都尊重她的选择。

希望真的像专家说的那样,奥密克戎虽然传染力极强,可是多数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基本一周内可以自愈。

这里其实也想通过我同学的例子告诉大家(他们几个都打了疫苗),如果你感觉自己是轻症或者无症状,大可不必太恐慌,也不一定都要马上挤到医院去。

可以首先预约指定诊所(现时已有17间指定诊所协助处理轻症患者),然后搭乘免费的抗疫的士去看医生。

或者通过其他一些诊症渠道寻求医疗意见。

也可以冷静地按照卫生署和医管局的一些医学指导去做,不用太慌。

目前在公院爆煲的情况下,他们遵循的原则是优先处理重症,轻症去到医院很大可能也是被打发回家,不如先积极寻求自救。

事实证明,很多人确实都在短时间内自愈了。

所以家长和同学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当然,如果自己感觉不对的话还是马上就要去医院急症室!特别是老人、幼童、孕妇等高风险群体,如果出现一些病征,不容忽视。)

我想说,疫情中确诊虽然可怕,但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始终都会过去。

在抗疫过程中,我们仍然会找到一些微小的快乐,来帮我们度过这些艰难的时刻。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地度过这场疫情。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责任编辑:zN_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