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性别战争”,谁赢了?
2022-03-13 21:58:36 来源: 新潮沉思录

文 | 飞剑客

说起日韩,虽然不是可以作为等量存在的国家,地缘和社会制度都不同,不过当下中文互联网比较习惯用日韩来做形容某种社会发展的极致状况,以此来鉴今,或讽今,或图一乐。

这种比附之所以流行,一方面大家好似共享着一种泛儒家文化圈的“共时”;另一方面,有着用人力资本进行原始积累,依照英美全球体系的规划,从劳动密集向资本、技术密集转型,创造经济腾飞的“历时”。

同时,反过来又困于高度内卷的问题,比如生育率下来了,有人就说是要日韩化;比如最近令人上头的男女对立的话题,有人说这是要重走日韩的覆辙,有些平台还流传着诸如“日本女权极盛一时,要车要房,于是日本男性躺平摆烂,最后女性输了”或“韩国女拳极盛一时,最后韩国男性集体怒了打拳回去导致女性输了”这样的叙事。

在性别问题上用日韩比附我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完全忽视了我国和日韩社会截然不同的现代社会建构基础。中国49年以来经历了彻底的社会革命,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妇女解放的传统,广泛的妇女劳动参与率也让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与日韩有巨大差异。很简单的一点,大家看我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华语圈国家在很多方面和日韩的相似性,会远大于这些地区与我国大陆地区的相似性。这是因为,封建残余在我国属于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在底层残留,在日韩港台这些地方则是仍然根植于顶层社会和经济结构里。

所以,虽然这样的叙事来“比附”可能怀抱着好意,希望男女都回归一种田园般古典主义的平衡,但它本身的视角还是偏狭窄和浅层,不符合唯物主义的逻辑。同时也呈现着一种极化煽动的趋势,比如认为做不到双赢,比起男/女单赢,那么男女双输也是好的。

这是一种把男女问题上升到博弈论的角度:在囚徒困境中,有四个象限,最优解是男女双赢,这是需要男女合作才能达到的最优解,而次优则是男女双输。这个模型在于这是一个原子化的社会,大家都不能保证对方会选最优解,基于人性本恶的假设,只能被迫选择次优解。

假如现实是这样描述的,横向对比来看,男女双输看起来没那么糟糕。问题是,在这个阶级的社会是有一个纵向的,当一个男性和同阶层的女性零和博弈,走向双输,更上面一层的男性在所谓性资源上赢了你;当一个女性和男性零和,更上一个阶层的女性可能要用你代孕。

一个抽象的男女对立并不可靠——不是说不存在抽象维度的性别问题,而是在于这往往是一个“被抽象”的问题——比如我们看到的互联网上的男女对立,很多集中在了职场、恋爱、彩礼、生育等,更可能是凝聚在一个阶层向度的——也就是年轻的,城市化的中产、白领和小市民的内部的分配问题,借由流量机器和文化工业,泛化为当下普遍的焦虑。

故此,本文并没多大兴趣通过日韩做例子来“翻译”为我国流量机器下的源源不断生产的性别对立想要的故事,而是想就事论事,借此机会窥视一下日韩这些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性别问题,其背后还涉及到一个唯物主义的问题,即是经济发达是否必然带来两性平等?

常说日韩日韩,其实两者在性别议题上未必能有多大的感同身受。

的确,作为东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韩在经济基础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于能使少数大企业把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划成等级并加以控制。这是这种经济的主要结构特征。它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一个政治过程,使得整个经济基础里保留了相当多的封建残余。

怎么具体化呢?在微观上,市场主体里掺杂了许多等级制的东西,十分压抑,比如在职场里,办事说话必须时刻先考虑身份等级,然后再说符合自己等级的话。底层员工除了要挨主管骂,还得被前辈各种“我说听不见就是听不见”的对待。

然而,在两国封资结合的内在细节里,日韩有相当多不同的地方,尤其体现在性别上。

首先说说日本吧。日本一直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这点在很多人那里是一个常识。有意思的是,前段在B站上爆火的《性别战争三十年》,似乎在试图改写这个常识,其主要论点是日本有段时间女性地位如日中天,要价太高,导致平成的日本男性集体躺平脱钩,然后女性才终于收敛。这里有两个显著的问题,一是把年轻女性的婚恋溢价现象作为女性权益的全部,一是完全忽视了婚恋年龄段以外的女性处境。

从日本历史上讲,明治维新为日本走向近代化打开了一扇大门,但始终没有为日本妇女的解放打开过一条门缝。天皇一边推广着贤妻良母,一边逼迫女性大规模“下南洋”,用身体换取外汇;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时期,日本女性作为留守力量,成千上万地进入工厂。

而到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资本主义呈现出一派梦幻的景色,日本社会大大地富裕了,对很多日本妇女而言,好处是她们不再需要为衣食奔波,父权也这么想,于是她们便被排挤到了社会生产之外。

从明治维新后就奠定了日本女性贤惠持家,端茶倒水的形象,一度固化在了日本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历程里。日式的资本主义父权制为女性安排或预留了存在的唯一主体,那就是家庭。长大嫁人就是最合适的归宿。

诚然,在某些特殊历史阶段里,比如泡沫经济前夕的日本,女性的经济收入水平短暂提升。对于婚前女性,日本社会表现了出奇地容忍,允许她们在消费社会里放纵和物化自己。但是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无论男女的工作都受到严重打击,这些现象只是昙花一现。除了保留下来产业型的援交文化和视频文化,其他都逐步打回到了日本保守的常态当中。

这个保守,大家不要理解为性的保守,而是说社会各领域等级森严,两性分工极端明确。在日本很多类型的工作是不会让女性参与的,而且是潜移默化男女的工作差异,在上学期间就做好了分流,写《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上野千鹤子指出,在东京大学的女生录取比例不到20%,且报考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日本父母在教育投资决策中固有的性别歧视。传统上认为儿子应该上大学,而女儿上两年的大专就行了,为作为家庭主妇做准备。即使是最好的大学的女学生也觉得有必要遵守日本的社会规范。

在日本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出来不容易找到工作,电视剧《逃避可耻但有用》讲的就是就是一个高学历女主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到男主家做家政的故事。

可她们即使找了工作,更难的是职场上升,在各大公司重要位置把持的几乎都是男性,社会共识是女性干几年就结婚,结婚生孩子之后便会辞职。如果女性结婚了又想出来工作,一般只能去干合同工,临时工,这也是为啥这几年数据上女性劳动参与率上来,其中的灵活就业率很高,56.8%的女性从事非正规就业,是男性的两倍。这种程度就业对所在单位的事情没有介入的权利,没有正式职工待遇。劳动的权利被限制死,这让女性也很难脱离家庭。

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日本经济腾飞,社会物质供应上比较充裕,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女性比起在职场里挣扎的困难,去做家庭主妇,保障上会好很多。

这种社会氛围和经济取向决定了女性的心思集中在家庭,御夫或者太太外交方面。这导致日本女性主流上从小到大都在为作为家庭主妇做准备,从小就要学化妆,学会温良,取悦男性。

这种畸形结构也有着显著的负面效应。有些日本女性背地里怨恨自己的丈夫,打着退休日离婚的算盘,男性退休时拿一大笔退休金,这时候日本女性就提离婚。而那些忽视家庭情感经营的男人通常退休/丢掉工作后境遇悲惨,在日本的说法就是“大件垃圾”。

之所以说的是“有些”,是因为更多的是离不了的,或者在带孩子期间就被离婚的。很多妇女根本没有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又无法像欧洲国家那样吃福利过日子,在数据上,日本单身母亲的贫困率是发达国家里最高的,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单亲妈妈都是贫困户。在日本这样的无缘社会里,少有人会接济你。与其说是男性主动躺平,不如说是有三成的日本男性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被称为废宅;而即使收入达标,为了维持男权家庭的模式,或维持工作,日本普通男性压力也非常之大,自杀率约是同龄女性的3倍。

这种残酷的现状,显然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

再说韩国。比起日本韩国,似乎连封建性中看似含情脉脉的面纱,或者说遮羞布都要扯掉了。南朝鲜从一个60年代初还是一个贫困的封建农业国家,被美国越战时进行扶持和汉江奇迹这么一推,就有了工业化的路和步入全球贸易的中上层的梯子,经过三十年广泛斗争带来了政治民主化的政治文明,女性能够上街游行,这是比日本更符合进步主义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也许当年美帝没下过心思改造韩国社会,用的都是日帝时期的虫豸;也许是南朝鲜频繁换爹,又扭曲民族自信心,虽然政治层面越来越西化,但普通民众维护传统的狂热的自尊心有增不减,也因此许多的封建思想倒是民族优良传统了。

在经济结构上,韩国也有着东亚文化圈里最封建的地方。日本虽然还存在着封建性的家族,但日本的财团在经营权早已经不受这些家族的控制,且财团内部的企业间严格的上下级支配关系并不明显,而韩国的财阀则更像一个家天下的封建国家形式,进行家长式的管理, 企业文化强调长幼有序、忠孝服从等儒家传统文化更顺手。

同时,对于中下层企业主的来说,在韩国攀附这些大家族就变得重要,因为一些特权是被结实地垄断的。就这样,韩国的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结合产生出了畸形的娱乐产业,女艺人在公司的流水线下被制造出来当作财阀、高层的消费品。

在生产领域,如果说日本是有意不让男女在一个赛道上,让男女互相剥削和依存,而韩国财阀则是给女性职场机会,让男性和女性进行激烈的竞争,但男女同工不同酬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到什么地步呢?也就是说,在某些时间里,他的老二哥日本都要望其项背,根据的世界银行发展指标和经合组织的数据,男女的薪资差异在IMF认证的几十个经济体中最高。因为女性就业压力大,女性为了面试而整容(这也是韩国整容业发达的一个基础)比比皆是。虽然男性也整容,但美貌对于女性和男性择业时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同的。

必须承认,日本社会的整体物质供应,是比韩国要高出一截的。物质供应越匮乏,社会的温情越少。UNICEF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韩国36%的已婚女性长期遭到家暴,英国Telegraph的调查结果称,80%的韩国男人都曾在与女性交往过程中施暴。数据显示14-15年韩国家暴率更是暴涨了154%。

一个女爱豆在交往期间被自己的男朋友偷拍,分手后被发到网上。本是受害者,然而网民都在具荷拉进行羞辱,长期的网暴最终导致具荷拉自杀了,临死前社交平台上发的自拍底下评论区语言还是污秽不堪。

对此,韩国女权运动吸收了欧美女权的性别分离思想,走上极端化道路不回头,整出了6b4t,即不结婚不生育不恋爱不做爱不买厌女产品和女性互助等。之前聊过韩国封建性的上层建筑强化了父权制,如果回避韩国的封建残留和社会顶层对性资源的把持这个事实,就会像之前提到的自媒体那样把韩国的性别问题猎奇化。然而6b4t企图用和普通男性隔绝的方式来避免被性别压迫,大有旧社会男女之大防的感觉,这种跑偏的斗争方式并不妨碍上层继续摄取性资源。

韩国的男权和女权在长期的身份政治的激烈对线中,都变得越来越极端,其实两者之间是相互养蛊,不断进行镜像复制的过程:韩国的年轻男性纷纷投票保守党,想回到那个把女性关进家里的年代;而韩国女性则支持出来一个Megalia的网站,被作为邪教处理,之后又搞出了一个进阶版的“WOMAD”,进行性别恐怖主义。在身份政治的极端对殴中,作为“背景”存在的东西被隐匿或者被模糊掉了,比如韩国这种财阀的经济结构,底层之间打来打去,对上层毫无影响。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发觉某些网站倒是有韩国互相养蛊的苗头,这种苗头无疑是需要控制的。实际上,又回到了文章的开头,怎么聊日韩,最后都会落脚在我们站立的国家。

如我们开头所说,而相比日韩和港台,中国49年以来经历了彻底的社会革命,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妇女解放的传统。目前来说,相信多数中国人是对日本式的、保守的性别分工无感,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带来的妇女对生产的广泛参与,在于国企时代的双职工男女搭配的印象比较深入人心。女性必须起来参与劳动生产,获得经济独立权才是根本的观念不那么容易被打破,并且,反而是需要我们去不断加固的。这样的鼓励和保卫女性作为生产者的传统一直都在,当然也不能太乐观,一方面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大,落后的,封建的现象确实还长期残留在很多地方,一方面,几十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观念和结构抬头让很多问题出现回潮。 另一方面,从欧美和日韩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只要对资本主义体系转移矛盾有帮助,性别权益问题倒退和激化是很容易推动的事情。

同样的,面对欧美到韩国眼花缭乱的后现代女权运动,性别分离主义,我们必须明白,唯心主义的斗争前面是死路,毫无赢家。后面有机会们我们再聊聊欧美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各种性别“运动”对真实矛盾的遮掩和转嫁。

曾经的社会革命为我们留下了辩证唯物主义依然指引着两性平权斗争方向,反过来回头看日韩,传统的大公司这样的体制不被打破,边缘群体的权益很难有什么改善,不光是女权,劳工问题,也包括地方发展问题,都会被卡得很死。

责任编辑:zN_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