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为什么“刺猬战略”是最绝望的策略?
2022-03-15 22:47:53 来源: 亚洲特快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今天咱们来对比一下乌克兰和台湾的建军思想,说说美国人热切给台湾贩卖的“刺猬战略”的事儿。

这次乌克兰战争前,我们就已经注意到,2014年以来乌克兰的建军战略实际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这就是坚定奉行“刺猬战略”导致其在面对俄军全面进攻的时候基本上处于束手无策,只能就地死守的状态。

最近大家看到了一段无人机视频,显示俄军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混成编队在行军中遭遇乌克兰小股步兵路边伏击的情况。

从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俄军部队的作战素质还是非常强的,在对手的伏击之下,一辆T-72B3坦克被击中并起火,但车内灭火抑爆系统成功扑灭火焰,车队内还有一辆随行的BMP-2步兵战车不顾被殉爆波及危险,为这辆脱离队伍的坦克提供掩护。同时车队内其他坦克迅速调整炮口压制乌军伏击部队火力,其他步兵战车上的士兵迅速下车搜索歼灭乌军。

整个战斗过程堪称是教科书式的典范,其中主要问题在于俄军未能事先发现这支乌军小伏击部队。不过这也很难怪俄军尖兵了,因为这支伏击部队本身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素质,他们利用树林进行掩护,同时规模非常小,可能只有几个人,并且也有勇气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硬是接近坦克到几十米距离才发射火箭筒进行攻击,第一发火箭就击中T-72B3坦克炮塔上没有反应装甲保护的部分,在发现坦克没有被摧毁后,还试图攻击薄弱的首下装甲进行补枪。

但可惜他们兵力过于薄弱,可能是顾虑到伏击部队如果规模稍大一些就容易被俄军提前发现,所以才采取了这种近乎于自杀式的作战方式。

其实现代战场上打坦克依然是个难题,因为即使是“标枪”、“MBT-LAW”这类比较先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仍然并不能确保摧毁坦克,而使用这种武器的人员,仍然面临着以血肉之躯硬刚钢铁怪兽的精神压力,坦克的还击火力远比步兵分队的火力要强大,一旦被发现,仍然是很难逃脱被消灭的命运。

所以从二战时期就已经被反复证明的苏军信条:“进攻就是坦克的进攻,防御就是对坦克的防御”,至少在乌克兰战场上,依然部分成立。

而要不用步兵打坦克,靠什么呢?

当然就是得靠一支同样拥有坦克和各种重型武器的机械化军队啦。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乌克兰军队的防御作战也依然按照苏联时期的老传统,并不是单纯依靠坚固堡垒死守,指挥官一定要在手里捏一支装甲部队,以对进攻不利后退却中的敌军进行战术反击。

这也就是为什么拥有较多机械化装备的乌克兰东部集群仍然让俄军比较头痛。

如果不能依靠强大的空中和地面非直瞄精确火力来大量消灭敌方装甲部队,这种对等对抗必然是让双方都非常痛苦。

相反的,对于缺乏重型武器,难以恢复战线的基辅方向上,俄军战争初期迅速沿低等级公路穿插到基辅西北的部队,虽然规模并不大,但仍然能打出相当的声势,并且逐步向南蚕食基辅的防线。这就是因为乌军缺乏一支能够进行进行针锋相对反击的装甲兵力。

但即使如此,乌军的反击仍然只能是战术性的,局部性的,缺乏在机动中击败和歼灭俄军的能力——其实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可以发现,1939年的苏芬战争,虽然芬兰军队总体实力上远不如苏军,但他们能够给苏军造成沉重打击,实际上也是依靠几次反击作战,而不是单纯的在曼纳海姆防线上死守。

而更能说明问题的当然是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战役了,这两次战役都是苏军利用城市地形或者构筑复杂的堡垒地带,让德军机械化部队逐渐耗尽生力军和预备队,丧失主动权,之后进行大规模反击,完成战役企图。

所以说结论是什么呢?就是要对付高度机械化的敌军进攻,死守只能是绝望,必须拥有反击的能力才有胜利的希望。

那我们就用这个概念来看一下乌克兰建军方针。

乌克兰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几十次,其中是非曲直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俄罗斯不能失去基辅罗斯,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说。

新纳粹分子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希特勒兵败库尔斯克,仿佛这乌克兰古战场对他们就注定了凶多吉少。2014年,他们在这里踏上征途,开始了对东部所谓反恐作战,新纳粹所到之处,极端分子无不竭诚欢迎,那种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境界,犹在眼前啊。难道,短短八年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为他们的葬身之地了吗?

无论怎么样,这次乌克兰冲突开始前,会战兵力是集合乌克兰全国物力堆起来的十万机械化大军对缺少重武器的八万卢顿民兵,优势在乌克兰啊!

当然这个段子改的还是有点别扭,不过这道理还是对路的,这里说的是乌克兰对于局势的三点判断,也是他们决定建军策略的主要依据。

首先,就是再怎么否认,乌克兰人血管里流淌的还是斯拉夫民族的血液,这告诉他们,俄罗斯绝对不会放任乌克兰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敌对国家,这一仗迟早要来。

第二, 2014年时,乌克兰军队虽然拥有足够的武器装备,但是尚未做好舆论宣传和民众动员上的准备,但经过这一场战争,以及随后八年的边境拉锯战,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早已经过充分预热,国内政治气氛已经毒化。新纳粹和亲西方寡头操控的乌克兰当局的互相利用在反俄问题上达成了充分一致,乌克兰展开战争的核心能力已经形成了。

第三,虽然知道战争迟早要来,但乌克兰政府仍然一厢情愿认为俄军全面进攻的可能性并不大,其真正需要准备的仍然是对东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两州的作战。2015年时,俄罗斯激进派涌入卢顿两州,企图攻入乌克兰境内,扩大战争,但俄罗斯政府对此没有给予支援,导致他们没能拿下马里乌波尔,这给了乌克兰政府很大的希望,就是俄罗斯终究还是装腔作势,没有对乌克兰全面动武的决心。

因此可以说,乌克兰军力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俄罗斯再次进行一场“混合战争”,也就是尝试发动乌克兰东部的民兵武装,同时以小规模部队充当核心,以卢顿两州为主,对乌克兰东部“反恐地带”发起进攻,其最终目标可能是控制包括哈尔科夫、敖德萨在内的乌克兰东部、南部国土。

针对此,乌军有两种应对措施可供选择, 第一,建立一支强大的机械化、信息化的北约标准的精锐部队,通过有限的防御战削弱俄军势头之后,进行反击,击败乃至歼灭俄军部分进攻部队;第二,将东部地区彻底堡垒化,将“东部反恐地带”建设成依托丛林、山地设立的堡垒群,同时向东部各大城市派出政治过硬的地方政府,压制亲俄力量发展,在各地保持一支政治上信得过,关键时刻敢对当地民众下手的军事力量。以此稳住自己阵脚,让俄罗斯无法利用亲俄势力闹出太大动静。最后,建立一定的机动预备队,在抵挡卢顿和俄军进攻到一定程度后,能够进行反击,甚至可能重新攻占两州。

最后呢,乌克兰政府发现,第一种方案无法实现,因为这需要巨额的经费,尤其是,由于乌克兰本身的军事工业已经没有能力自行研制新一代武器装备,因此必须向北约采购大量机械化武器装备,不仅经济上有困难,政治上也因为北约担心俄罗斯的反应,显得不切实际。第二种方案呢,反而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所以他们就按照第二套方案开始实施,在八年时间里,乌克兰“东部反恐地带”轮换了四次,因此拥有了二三十万上过战场的适龄军人,这些人也就成了乌克兰军队的骨干。同时乌克兰也尽可能的通过维修翻新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老旧武器,给东部的十万大军基本上配备齐全了苏联时代的武器装备,使其在武器装备层面上恢复到了2014年开战前的水平,甚至还超过了这个水平。此外还有几万人的装甲部队捏在基辅手里准备作为战役预备队。最后,就是为了应对卢顿两州可能在俄军支持下的进攻,在“东部反恐地带”储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物资,使其能够在俄军大规模空中袭击导致乌克兰交通瘫痪的情况下,就地长期抵抗而不至于再出现弹尽粮绝被迫放弃武器装备后撤的尴尬局面。

当然乌克兰实在经费有限,也只能保持东部前线十万乌军和基辅手里的几个机械化和坦克旅装备齐整,物资充足,至于全国其他方向上的乌军,虽然兵力不少,但是武器装备方面基本只够拒守城池,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动作战。

而到了2021年俄罗斯开始进行动员,乌克兰发现他们的想定好像出了问题的时候,事情其实已经无可挽回,俄军将凭借其庞大的总体实力优势,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并且将会从白俄罗斯方向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起攻击。

此时乌克兰的选择就不多了,他们只能给后方分布在各大城市的军队尽可能配备步兵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按照西方的建议,实施“刺猬战略”。同时将基辅直接掌握的总预备队放到通往基辅的交通要道上的要点,也就是切尔尼戈夫、苏梅地区,准备抵抗俄军的进攻,彻底放弃了机动作战。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俄军这次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从军事艺术角度说总体仍然可以说是扬长避短,避其锋芒,击其弱点,他们也确实掐准了乌克兰这个布局的弱点,使得乌克兰重兵集团只能猬集成若干部分,各自固守。

但问题是,如果俄军是美军那样的拥有强大精确打击火力,机械化装备性能和数量上也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军队,那么这些猬集起来的乌克兰军队也不过是一群乌龟壳,会被铁锤一个个敲碎。

但俄军并没有铁锤,实际上这个情况战前俄军也多少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所以他们的计划高度依赖于突然袭击的震撼效果,逼迫对手大部分放下武器。如果按计划实施,俄军应该只需要进行一场沿着高速公路的行军,只有对“东部反恐地带”的乌克兰重兵集团中部分反俄意志坚定的军队进行围歼。

但结果俄军的初期突袭并未如愿以偿,而俄军在苏梅、切尔尼戈夫、哈尔科夫方向的进攻也证实了俄军的装甲铁锤其实和乌克兰手里的铁乌龟壳也差不多,这要敲碎还真得费很大功夫。因此这个突击哈尔科夫,在第聂伯罗,扎波罗热南北会师,逼迫乌克兰政府放下武器的B计划经过试探,也不现实了。

结果呢,俄军实际上只能再退一步,从直接一刀捅死乌克兰改为用双手掐死乌克兰了,用漫长的围攻逐步达到目的——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乌克兰是没办法逃脱最终的命运的,但这个过程中,俄罗斯也一样损耗巨大。但目前来看,双方还在泥地里翻滚之中,俄罗斯还没骑在乌克兰身上,双手掐住他的脖子,具体而言就是目前基辅尚未完成合围,而对东部集团的切割包围也只在马里乌波尔成型。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回头来说,台湾呢?

台湾的态势和乌克兰当然区别还是很大,乌克兰的国土面积大约是台湾的16倍,而常备军陆军人数25万,还没到台湾15万的两倍。

这带来了两个区别,第一,是乌克兰采用“刺猬战术”只能是在辽阔国土上形成若干个要点,其余地点只能放弃,而且一旦“刺猬”成型,乌军也将很难长距离调动这些部队。而台军至少从兵力角度看,在“刺猬化”之余,还有余力组建一支机动决战兵力,这一点对台湾有利。

第二,是乌克兰国土空间广阔,如果拥有一支机动的作战兵力,闪转腾挪的空间是不少的,同时乌克兰广阔的国土也导致俄军必须将自己的兵力分摊出去。之前就有朋友发图比较过,解放军对台行动中,一个旅的责任区就是一个狭窄的滩头,而乌克兰战场上,俄军的一个师要控制一万平方公里的范围。

因此,如果乌克兰拥有一支机动兵力,那么他们完全有机会用一小部分兵力死守要点,牵制俄军行动,然后找到俄军空档,一举击溃一支重兵集团,迫使其进攻全面崩盘——而这种机动作战也是历史上苏德战争中几次三番在乌克兰大地上上演的戏码,让苏军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

但在台湾战场上,如此密集的兵力密度,反而意味着台军如果要反击,也只能是硬碰硬,没有任何寻找空档的余地。

在这种态势下,反而意味着防守方要将大量兵力分散在各地死守,寻求机动决战的只能是一小股兵力。回顾一下二战的诺曼底战役,德军总共38万人,而盟军登陆行动第一周也不过上陆32.6万人,第一天更是只有约10万人在若干滩头上岸,论总兵力远不如德军。但德军大部分兵力分布在漫长的滩头上,在形势最有利于德军的D日当天,只有一个第21装甲师能够发起有限的反击,此后隆美尔拼凑了西线的总共5个装甲师发起反冲击,实力依然严重不足,未能形成实质性威胁。只能眼睁睁看着盟军有条不紊的把288万大军慢慢运上来,最终形成碾压性的绝对优势。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台湾这样一个缺乏战略纵深,必须固守所有要点的局面,同时面对多个方向上的威胁, 而每个方向上对手都占据绝对力量优势的态势,实际上确实很难做出通过机动反击取胜的部署。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台湾和乌克兰的军力建设,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仅以讨论是否有可能获胜而言,那么乌克兰建设强大机动决战兵团的策略仍有希望,而台军实际上在这方面先天性就吃亏,在现在的力量对比之下,建设强大机动决战兵团并无实际意义,只能加快战败进程,可以说从战略上讲,只要对手登陆成功,台湾就是一块死地。台湾唯一取胜的希望在于拥有强大海空兵力,阻止对手的登陆行动。

但是实际上这事儿吧……简而言之,这种希望早就破灭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的乌克兰和未来的台湾都一样,通过机动反击把对手的进攻打崩都不可能,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以拖待变了。那么其实按照逻辑来说,台军要想拖得更久,确实应该是采取“刺猬战术”,把自己的主力集团缩起来,死守要点,只进行有限的战术性反击,指望钢筋混凝土丛林能够拖住对手的机械化大兵团。

但问题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 如果你手里有个大锤,那么乌龟壳就根本挡不住你。台军如果死守,那么在每座坚固建筑物怎么定向爆破都已经存在数据库里台湾岛上,问题就简化成了解放军火力够不够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多说吗?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台军要进行机动反击吧,肯定是反击不成变送肉;要死守吧,生存时间基本上就取决于攻击方发射弹药的速度……而这里面较慢的一个,时间也就在一周之内——毕竟这是台军和解放军用系出同源的计算机兵棋推演的共同结论,双方参谋部肯定都心里有数。

但问题是在台湾,或者说旧中国体系下,能不能取胜并不是制定作战计划和建军策略的主要因素。

今天大家都知道当年冯·塞克特为老蒋制定的现代化计划,但最后到了淞沪会战打日军才发现这一套好计划当中,唯一落实的部分无非是买了一些150毫米重炮和为中央军几个师买了德国钢盔。

其实在旧中国,历史不是螺旋形上升,而是不断重复自身,今天的F-16V战斗机和M1A2坦克,和老蒋的150毫米榴弹炮或者德国钢盔都一样,实际能有多大的意义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能够装点门面,自欺欺人。

现在台军维持一个能够进行“决战”的门面,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自欺欺人。

所以美国每次向台湾当局提出要求他们停止购买先进战斗机,远程防空导弹和重型坦克,采取“刺猬战术”,最后都没能得到台军的响应。

因为台湾岛上的统治集团现在能够做的就是骗,而欺骗手法当中最有效的当然还是得用希望去骗人,虽然骗子自己知道这只是虚假的希望,但只要他承诺的利益够大,谎言能够自圆其说,那总会有人上当,而且骗着骗着,骗子就把自己也给骗了。

现在台湾当局就是这个把自己也给骗了的骗子,他们和那些上了当的台湾民众一起,坚定的相信,“只要六军团发起反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这确实都会好起来的,能够大大加快统一进程,减少台湾人民痛苦,多好啊。

但这并不是说解放军就不要做面对更糟糕情况的准备,不过其实吧,咱们本来的计划也都是按照最不利的情况准备的,即使如此时间也不会太久嘛。

问题是,乌克兰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从2014年开始其实就已经做好了和俄军死磕到底的心理准备,所以现在在如此不利的态势下,他们还能继续和俄罗斯在烂泥地里打滚,在俄国最终死死扼住咽喉前都不会放弃抵抗——但台湾的一切都是靠谎言维持的,在谎言被戳穿的时候,抱着虚妄的希望坚持下来的台军士兵,突然发现自己从一开始就毫无希望,未来也是一片绝望,这种心理落差之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历史上好像还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要说的话,1940年的法国陆军,可能是最接近的参考对象了吧?

好了,今日辱法任务完成,最后还是那句话,对台湾问题,我们期望能够出现最好的结果,但现在的一切准备,是按照最坏的可能去准备的,就这样了。那本期节目咱们也就说到这儿了,大家下回再见吧。

责任编辑:zN_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