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前梅州是足球之乡,90年代足球改革后,梅州基本上没再出过国家队队员了
2022-03-19 06:04:34 来源: 自思自立
guan_15995603102926重点不是有没有完整的可持续的足球青训体系,而且老的体工队模式转型到新的所谓市场模式的时候,形成了固化的利益体系,不打破旧利益体系用打补丁的方式,是无法形成新的可持续健康体系的。20多年前,体工队模式转型职业化的时候,新老利益体系碰撞极其激烈,博弈了20年左右才形成了新的固化的利益体系,旧利益团体和新利益团体媾和,报团取暖老到徐根宝、戚务生、殷铁生,中到范志毅、马明宇、李明、李铁、李霄鹏、青到冯潇霆、蒿俊闵、张琳芃、于大宝等,以及各路青训配套从业人员。谁会主动打破放弃自己的利益来成就新一代改革后青少年?喊口号的时候各种情怀理想震天响,真到了利益攸关的时候,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所以改革如果没有全局的设计,各路大神的配合,以及强大执行力以及时机,是没法成功的,最多改成四不像就想我,一个普通球迷都可以吹泡泡,但是不能有实质的建议和能力

这个观点我赞同。90年代前梅州是足球之乡,89年高丰文功亏一篑时拥有四个国脚(郭亿军、谢育新、张小文和伍文兵)应该居全国之冠了,查一下竟然全是兴宁市(县级市)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人才,很简单,就是国家队教练和体校的老师回家探亲、过年时,就会到中学去看孩子们踢球。发现有灵性的孩子就推荐他们到体校去训练。

对于这些不喜欢读书,喜欢踢球的孩子来说,自然是非常乐意的。对于教练和老师来说,完全是爱才之心,不收好处的义务行为。当时的学校的操场是常年开放的,孩子随时可以去踢球。这点跟巴西沙滩足球,街头足球意思差不多。现在的学校特别是大城市学校的操场就是摆设,除了大课间和体育课,平时是不让孩子玩的。要踢球可以,去报名足球培训班。

90年代足球改革后,梅州就基本上没再出过国家队队员了,印象中只有一个叫李玉展的矮脚虎。这里的原因是体校的招生基本上被培训班垄断了,也难怪,培训班的教练跟体校的老师师兄弟。孩子要到体校学习,需要先花钱进培训班,然后还需要付不菲的学费,梅州是贫困山区,家里人基本上出不起这钱。

有钱也未必能上,还要走后门(人才济济的辽宁就是这样的,学费外,还得给教练钱,才能让你上,篮球运动员周鹏就是上不了辽宁体校才到广东来打球的)随着老一代的教练和老师退休,梅州的机会完全没有了。现在估计连打中超职业赛的运动员都凤毛麟角了吧。

当然培训班和体校的人说了,你成了职业球员,收入很高,动辄几百万,你不付出行吗?风气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变坏了。

责任编辑:zN_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