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为什么那么多好作家会自杀?
2022-03-24 16:24:30 来源: Zpuzzle

刚刚看凤凰卫视许戈辉采访西川,他说写作就像个黑洞,到了某个境界就会被绕进去,做出类似自杀的行为。他们的心理是怎么样的?

在现代社会,作家的生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一方面,作家本身的存在是要逆工业化和规训的,说人话就是作家要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对社会进行观察;另一方面,作家作为一个“职业”,又是典型的工业社会的产物,要遵从工业社会的规则。

事实上,在古代是没有“作家”这个职业的,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在古代社会写作是一门手艺而不是艺术,类似的还有音乐、美术,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谋生手段。就拿中国古代来说,古代的文人主要的理想还是做官,日常写文章、诗词或是为消遣应酬,或是为了谋身入仕。这样一来,写作是一种“手段”或者娱乐、社交方式。类似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那些乐师、画师基本是被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养起来的。他们所干的事情,与其说是在搞艺术,不如说是跟打铁、拉车、练武一样,是一门谋生的技艺。

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情况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在商品化时代,传统的艺术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脱离生活而成为纯粹的艺术,其二则是迎合商业规则而成为纯然的商品。

这二者都是正常且合理的,谁都没有错。在文学领域,后者的代表就是各类通俗小说,放到今天则是长篇网文。你在知乎上也可以看到,网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挣钱。如果自己的作品市场表现不好,他们就会改变方向或者写法来迎合市场。对于这类写作者来说,自然不存在这种挣扎,因为这种写作本质上跟卖包子、理发没什么区别。

但对于前者来说,生活就会活得很拧巴。钱是要挣的,但是为了迎合读者啥都能写,他们又做不到。再加上进行严肃文学创作,本身就不能太“入世”,并且要有更敏感的观察力与同理心,这就相当折磨人。

什么叫更敏感的观察力与同理心呢?一般人看到社会的负面事件,可能发几条微博骂两句就过去了,接下来继续挣钱吃饭。但作家做不到。他们可能会从一个小物件、老照片或者一个社会事件中产生出丰富的联想,然后用与作者一样的同理心去演绎故事,这样才会写出深度。

好比说,一个作家要写个离婚题材的小说,他就得多收集各种离婚案件的素材,先把各种婚姻中的黑暗面过一遍,然后在创作时,再把自己幻化为主角,跟着主角去体验离婚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各种挣扎,把种种细节表现出来。所以,同样是写离婚,一个普通的家庭伦理剧,可能就是“张三发现老婆出轨后立刻离婚”这种情节,而放到严肃文学里,张三对父母孩子以及工作生活的顾虑、张三对夫妻感情的回顾、张三怎么应对离婚前夫妻的相处等等,都是需要考虑进来的。或许这些东西并不会成为被展现出来的故事,但作为驱动故事人物前进的动力,则无疑是要被考虑到的。

若在历史上找例子,其实也有很多。像在二战时期,有不少艺术家在目睹和听说了各种战争的暴行之后,因为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而自杀。甚至,在战争结束后,还有人因为看到了史料中的照片、文字记录而感到抑郁乃至自杀。与他们相比,普通人的“钝感力”反而是一种保护,不至于因为过强的同理心而让自己也自杀。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作家”虽然人数不少,但绝大多数作家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主要从事的是通俗文学写作,这并不会带来这种挣扎,他们只需像卖包子一样生产市场所需的作品即可。而那些极少数又穷又拧巴的创作者,则无疑要经历各方面的打击与锤炼。虽然不见得会自杀,但大多数患有抑郁或者一些心理疾病倒是正常的。

当然,这也不是文学一个领域的问题。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出现精神问题的艺术家也比比皆是。用相对学术一点的话来说,对于纯艺术创作者来说,作品是其个人意志的证明,作品本身即是作品的价值。而对通俗艺术的创作者(比如流行歌曲作者、插画作者等)而言,作品是用来交易的商品,它与市场趋势是一致的,它们会有个性化的风格,却并不反映个人的意志。

说的直接一点,对于纯艺术作者来说,创作是一种表达,作品就是命。而对于通俗艺术创作者来说,创作是一份工作,作品就是钱。

所以说,有的时候我其实还是羡慕很多网文写手的心态的。因为他们可以毫无压力地根据市场的变化,从一个风格转向另一个风格,从一种表达转向另一种表达。而在我自己,以及我接触过的严肃文学创作者来说,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上面所说的这种对比并不是100%的两极化,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居于二者中间。大量的纯文学创作者为了恰饭,也得考虑作品的接受度。而很多通俗文学作家,到了一定程度,也得考虑自己的形象,不能市场流行啥就盲目写啥。只不过,这种区别还是存在的,严肃文学作者的抑郁概率也的确更高。

最后也晒个非傻即坏的高赞回答...

这看似义正词严是在替穷人说话,但这几把玩意儿,跟作家为什么会自杀这个话题实在是南辕北辙。

普通人自杀,大都是生活遇到了困境或者其他的一些打击。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自杀,往往是因为经济上困难、缺乏家人关爱等等。但作家等艺术家所遭遇的困境与普通人显然不是一回事。

你去看那些自杀的作家、艺术家,有几个是因为生活遇到困顿的?比如海子自杀之前,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全国响当当的著名诗人,经济上并没有什么压力。甚至在他死了之后,他的父母和家人靠着他的版税,生活的也还不错。

而拿诺贝尔文学奖来说,迄今为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里已经有两个自杀的:川端康成和海明威,还有很多知名度较高且受到提名的作家,比如三岛由纪夫等,也都是自杀而死的。

诺贝尔文学奖迄今为止一共也才授予了不到120人,这也就是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自杀率接近2%。你把那些患有抑郁症或者精神有问题的才算进去,至少有10%。

全世界的平均自杀率,可都是用十万分之几这种单位来算的。

你听说过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自杀的吗?你听说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自杀的吗?你听说过有几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精神有问题的?

如果按照世俗的观点,诺贝尔奖得主早已是功成名就。海明威在上世纪50年代每年能拿到的版税,换算到今天都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川断康成自杀之前,奖金和版税足够他几辈子无忧无虑的生活。三岛由纪夫,在当时的日本文坛声名鹊起,单靠作品版税和各种奖金,维持个体面的中产生活毫无压力。

那些这人为什么自杀?

这不是说农村老人自杀的问题不必关注,但很显然大多出于经济原因而自杀的农村老人,跟很多在经济上压力不大,却大都因为精神、政治等原因而自杀的艺术家,显然不是一回事。强行把这二者作类比,说农村自杀的人比作家多,这除了傻逼还是他妈的傻逼。

责任编辑:zN_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