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用工荒”:这届年轻人,连牛马都不愿做了?
2022-03-26 21:52:06 来源: 特例的猫

文章来源,公众号:特例的猫

《中国经济周刊》昨天闹了个乌龙。

它一边在知乎提问:为什么年轻人连国企的劳务派遣都不接受?如何缓解这一现象?

一边又在自家的公众号文章《“找个厂子上班”,年轻人连国企都不愿去了》中,详细介绍了劳务派遣有多悲催。

既然明知道答案,何必又跑来提问?这自然引起了群嘲。

周刊官方也没想到热度这么大,居然排在热榜第二名,忙紧急进行公关,将问题从热搜撤了下来。

但问题既然提了,就不能假装看不到,挨打要立正,干脆把这事摊开讲讲。

“连国企劳务派遣不接受,仅看字面意思,还以为劳务派遣是天大的好事,否则何至于用“连”和“都”?

日常生活中,我们只会说,“连阿里腾讯都不愿去”、“连年薪百万都不满意”,绝不可能说,“连牛马奴隶都不愿意做”!

官方被群嘲后,也意识到其中的尴尬逻辑,撤热搜之前,将“连”和“都”去掉,改为“如何看待不少年轻人不接受劳务派遣”。

虽然用个人名义修改问题,但热榜锁定期间,知乎是不许个人修改的,修改只能是官方协商的结果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做国企的劳务派遣,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

劳务派遣本来就是对劳动法的突破,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但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却普遍地采用劳务派遣模式,根本不在乎法律对相关岗位的性质要求。

据《中国经济周刊》自己的报道,目前一线工人的招募,主要以劳务派遣形式开展,而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就算肯过来,离职率也非常高,最后依旧留不下来。

为什么留不下来?

因为无论福利待遇、晋升机制、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劳务派遣和在编员工存在明显差距,派遣工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矮人一头”,年轻人并非傻子,自然不答应。

长此以往,自然就出现了“用工荒”!

问题又绕回去了:既然企业明明有用人需求,甚至出现“用工荒”,怎么就是不肯放开编制,非要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招工?

答案也绕回去了:派遣工便宜又好用,既不需要考虑各种福利、也不必给他们留晋升空间,哪天干不动了,直接扔了就行,压根不会对企业产生负担!

这样的好算计,让人又佩服又心寒:国企,是国家出资设立的企业,居然这么削尖脑袋,来盘剥压榨打工人,到底是为了谁的利益呀?

说到底,国企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觉得年轻人是什么?

如果国企觉得,年轻人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那么劳务派遣的确没错,工具能用就行,要什么福利待遇?

古罗马的奴隶主,将工具分为三类,奴隶属于会说话的工具,国企完全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效法奴隶主精神,照方抓药就行。

现实生活中,也没见谁把家里的扳手、钳子、螺丝刀给供起来,坏了无非换一个。

但如果国企觉得,年轻人是人,并非会说话的工具,那就要明白,人需要尊严,需要待遇,需要认同感,需要发展空间,需要……

归根结底,打开“用工荒”这个问题的钥匙,在国企手里,不在年轻人手里,要想解决问题,只有国企来解决,不能指望年轻人。

企业不能一边把年轻人当会说话的工具,一边又恨年轻人不肯主动跳进坑。

工具没意识,但人有思想,对不对?

这几年,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愿走上生产第一线,工业、建筑业遭遇“用工荒”,甚至成为了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社会都在想,怎么解决“用工荒”?

我不仅想起了古罗马奴隶制晚期,面对奴隶们越来越懒惰,奴隶主们也绞尽脑汁,希望让奴隶勤奋起来。

他们用尽皮鞭和火刑,“再苦一苦奴隶”,只为让奴隶们变得更勤快。

终于,他们等来了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满怀同情地对罗马贵族说:“苦一苦奴隶主,骂名我来担!”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公众号:特例的猫

责任编辑:zN_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