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俄乌开战,为何波罗的海三小国慌的不行?
2022-04-02 21:39:58 来源: 亚洲特快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今天是列车长在家防疫隔离的第四天,由于我这幢楼里已经出现确诊患者,所以接下来可能会有更长时间的封闭防疫时间,这段时间内只能用这种方式继续与大家见面了,由于我这里确诊患者是群租,没有做饭条件,目前楼内的居民们都在拿出自己做好的食品与他们分享,这暖心的小事也让列车长对上海度过这场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充满信心,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点什么呢?

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已经打过了一个月,俄军目前在基辅方向上进行了一定收缩,集中力量首先解决乌克兰东部的战况。也不用说的,网上自然出现了大量乌军在基辅附近“收复失地”的报道并且各种谈论俄军的失败。但是这本身属于俄军调整军事部署重点的正常动作,并不能显示出战况的重大变化,实际上俄军预计会在接下来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加强对乌克兰东部乌军的攻势。其实列车长觉得俄罗斯现在在乌克兰的战略可以叫做“阶梯战略”,按照战斗的难易程度,在攻占马里乌波尔之后,将乌克兰剩下的要点分为四个阶梯,第一个阶梯是对乌克兰东部重兵集团的分割包围,第二个阶梯是攻占哈尔科夫,第三个阶梯是敖德萨,第四个阶梯可能是基辅。

每个阶梯,战斗本身可能需要15-20天,加上俄军调兵遣将调整部署时间可能就需要接近一个月,每踏上一个阶梯,对乌克兰政府施加的压力就增加一个档次,也是俄军宣布胜利,结束军事行动的一个契机。

当然如果真的被逼到要踏上第四个台阶,那么俄军的战略目的也就从目前的迫使乌克兰政府就范,宣告胜利收兵回家,变成了要推翻乌克兰现政府并扶植新的乌克兰政府了。

而估计乌克兰政府承受压力的限度也就是在哈尔科夫或者敖德萨这两个台阶之间,届时乌克兰、欧洲、美国之间将会发生更多的政治形势的变化。这里有两个极端情况,欧洲的极端情况就是脱离美国独立出兵,让欧洲代替乌克兰,与俄罗斯直接媾和;美国的极端情况就是直接策划政变,将目前态度开始摇摆的泽连斯基政府用某种形式赶下台,换一个更加激进的政府,类似的事情可以参考越南战争期间南越发生的几次类似事件。而俄罗斯目前除了一级一级台阶的走上去,期待情况出现变化,使得他们能够尽早宣布胜利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在这种情况下, 这场乌克兰战争从最初大家认为的会在几天内结束,发展到一个月内结束,现在又传说要5月9日二战胜利日前结束,而现在看,如果局势不出现石破天惊的变化,那么实际上可能将要延续到更长的时间了。

这对于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和化工原料,而其他来源完全填不上这个大坑的欧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政治灾难。而美国则希望借这场战争长期持续,进一步加剧欧洲的紧张局面,削弱欧洲的力量和团结,加强对欧洲的控制,同时也以此消耗俄罗斯的总体实力,使之变成“俄罗斯的越南”。

目前的态势大致就是如此,不过目前已经有很多人的视线已经从乌克兰移开,望向其他方向,毕竟乌克兰只是俄罗斯的众多外部威胁之一,而在这场冲突之前,北约一直最担心的地方其实另有所在,那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今天咱们的节目就来聊聊这三国的事情吧。

波罗的海三国,也就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顾名思义嘛就是在波罗的海沿岸,其中爱沙尼亚最东北部的纳尔瓦距离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仅有137公里。这三国当中的立陶宛,在历史上曾经也是和莫斯科公国争霸的强国,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历史源流则可以追溯到十字军时代的骑士团国。到了16世纪,波兰和立陶宛组成联邦,之后瑞典又打下来夺取这里。18世纪,崛起的俄罗斯帝国打败瑞典,成为了新的统治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又打了过来,建立了三个附庸国政权,也是波罗的海三国现代独立国家的起源了。不过间战期,因为立陶宛与波兰存在领土争端,因此双方关系也不好。

然后就发生了特别搞笑的事情,立陶宛在1938-1940年间,先后收到了波兰和德国和苏联的最后通牒最后国家都被通牒没了。1938年,波兰要求立陶宛放弃南部领土,立陶宛被迫同意。然后德国对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部分领土,立陶宛再次被迫同意。一年后,苏联又向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陶宛政府该组并允许苏军进驻,立陶宛再次被迫同意……然后立陶宛就没有了。

这咋回事呢?这得说说苏联和德国的那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了,按照最初的条约,立陶宛被划分为德国势力范围,而苏联得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立陶宛也向德国表示了屈服,德国因此已经将立陶宛视为自己阵营的一员,并且要求立陶宛在德国对波兰动手的时候,顺手把南边的争议领土也给抢了。立陶宛却宣布中立,结果苏联反正也已经宣了波兰了,那干脆就不客气的拿下了这快地方,而且因为波兰的抵抗也拖慢了德国占领波兰全境的计划,苏联实际上夺得了比计划中更多的波兰领土。大胡子一看,呦呵,这不错啊,顺手就向小胡子提出,要不咱们干脆二一添作五,我把卢布林给你,你也别惦记波罗的海三国了,如何?

小胡子虽然一肚子火,但想想好像也不吃亏,就默许了,当然他大概内心想着你丫别狂,有你哭的时候。于是1940年,苏联向波罗的海三国发出最后通牒,三国被迫同意,被苏联完全占领。

那钢铁同志的手段嘛,对谁客气过啊?波罗的海三国在间战期成长起来的这批民族主义分子还挺头铁啊,好,西伯利亚大宾馆欢迎你呗。

就这样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的大军杀入苏联,北方集团军群迅速攻占波罗的海三国。

这个状况持续到1944年,在苏德战场上最大规模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之后,苏联已经把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给打崩溃了,一路杀到了里加,封闭了波罗的海三国和德国控制区的联系。随即投入波罗的海三个方面军,155万大军全线冲击,目的是歼灭在波罗的海地区被围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73万人。

这仗打的就昏天黑地,双方各自付出了二十多万人伤亡的代价,残存的德军困守库尔兰半岛,最后二十万人在1945年停战后向苏联投降。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德军把一部分部队里的当地征召的士兵,大约两万人给就地解散,其中一部分就此遁入森林,去组织反苏游击队,这就是著名的“森林兄弟”了。而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后,当地民众对于当年西伯利亚大宾馆的恐怖记忆还在,结果这些反苏游击队的兵力很快又膨胀了起来,并且很多被苏军征兵的当地人还持械跑进森林,结果游击队从最初的一万多人滚雪球一般发展到五六万人,给苏联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事实上立陶宛的森林兄弟一度在这里搞到几乎控制了全国的乡村,苏联人只能控制大城市。不过毕竟这些游击队孤立无援,苏军在腾出手来之后,搞了几次大扫荡,就基本荡平了他们,但是一直到60年代,森林兄弟还零星会有活动,甚至最后一批人据称坚持武装抵抗到了80年代。

虽然波罗的海三国的抵抗运动一直都有,但是自从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历届苏联政府对于波罗的海地区的政策倒是都挺宽松,而且因为波罗的海地区的教育程度高、基础好,还将高科技工业布局到了这里,比如立陶宛的激光工业到现在在世界上都属于名列前茅,在苏联时期其铁路扯皮生产量占到了苏联的1/5,电动机、灯泡、收音机、胶合板、纸张、纸板产量则占苏联1/10,此外还有动力、化学、仪表、电机、机床工具等工业,甚至由于这里靠近苏联布局的计算机工业中心乌克兰,还设立了半导体工业基地。

仅有900万人口多波罗的海三国,在苏联的大饼里分到了如此丰厚的一块,当然小日子过的就不错,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事情就是波罗的海三国城市是整个苏联境内咖啡馆密度最高的地区,甚至超过列宁格勒和莫斯科。

苏联解体的时候呢,波罗的海三国当然是第一批独立了,而且由于有着相当良好的基础,他们很快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如鱼得水,发展相当迅速。

不过奈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的经济发展还是要受到人口和自然禀赋的限制,目前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总量相对而言还是不大,2020年世界银行统计,立陶宛GDP为558亿美元,人均几乎已经达到2万美元,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都是三百多亿美元,人均也接近或者略超过2万美元。

这样的一个水平呢,绝对可以算是发达国家了,但是政府手里能拿出来的现钱,从绝对数量上,对于维持一支强大现代化军队来说,那还是远远不够啊。

因此虽然波罗的海三国都已经拿出了2%以上的GDP来做军费,但是实际上立陶宛军费也就10亿美元,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更低就五、六亿美元。

这点军费够干嘛啊?

大部分从苏联脱离出来的加盟共和国呢,多少都能分点东西,苏联在这里的驻军多少会有一部分就地换个徽章变成该国的军队,但波罗的海三国当年闹的最欢,苏军直接都撤了,加上这里冷战期间也不是苏军重要海空军基地,更是基本没留下什么东西。所以他们就和其他那些看起来是刚刚独立,穷得叮当响,但手里却有大把苏联武器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不一样,啥玩意都得从头开始。

而且2014年乌克兰内战后,波罗的海三国脑袋上的警报也是嗷嗷响,毕竟你要说反俄程度,乌克兰在这三国面前哪能比得上号啊?而且波罗的海三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不利,它们和俄罗斯、白俄罗斯的边境线长度加起来和当年北约和华约对峙的“铁幕"长度差不多,但是当年铁幕西边放了8个军,20多个师的兵力,但今天波罗的海三国凑一块也就11个营,而俄罗斯西部军区手里头至少有25个营,加上10个独立炮兵营和6个直升机营,再算上27个空军团,那简直是让波罗的海三国大气不敢喘的力量对比啊,所以说“黑塔利亚”里的波罗的海颤声三人组确实是描绘了波罗的海三国面对俄罗斯时候的恐惧的。

而且即使是现在乌克兰打成这样了,西部军区手里仍保留了足够碾压波罗的海三国的兵力没有动。

从地理上来说,波罗的海三国也很不利,首先就是二战后俄罗斯夺取了东普鲁士,也就是今天的加里宁格勒,立陶宛和波兰之间就只剩下了一段短短边境线,这也就是今天著名的“加里宁格勒通道”或者“苏瓦乌基通道”,从白俄罗斯到加里宁格勒之间通过这段地带的公路也只有60公里,所以之前也经常有人把这里比做当年两德对峙前线的“福尔达谷地”,认为是重要的战略要点。

2016年,兰德公司关于波罗的海三国的研究报告里预测,俄军如果进攻波罗的海三国,可能只需要用小部队封锁苏瓦乌基通道,切断北约援军进入的通道,同时用机械化部队,顺着苏联时期建造的高速公路,直接向波罗的海三国的首都发起攻击,那么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把部队收到城市里去打巷战,但以波罗的海三国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状况,他们到底有没有把自己的城市打烂的决心很可疑,毕竟二战的时候立陶宛可以连续接受三次最后通牒嘛是吧。

所以很可能波罗的海三国会屈服于俄军,到那时北约就要面临一个艰难的决策,与俄罗斯全面开战,还是接受三个北约成员国被占领而不作出反应。

尤其是理论上美国对波罗的海三国有核保护伞,但他们会愿意用里加交换纽约吗?这是兰德公司报告了提出的一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当然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呢,北约如果挡不住俄军的进攻,那就没戏唱了。

从2016年后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实施的策略是“绊马索”方案,这套计划的意思是将数量较少的北约军队轮流到波罗的海三国为他们撑场子,而不放一支强大到足以发起进攻的军事力量。

目前波罗的海三国境内维持有美国的三个营地面部队和两个营武装直升机,此外还有一个营部署在波兰准备帮助防御苏瓦乌基通道,此外北约国家轮流派一个营来助拳。

此外北约也组织了“波罗的海空中警察”行动,总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挪威、丹麦、加拿大共18个空军中队的作战飞机部署在波罗的海方向可以参与军事行动。

当然美国也有计划打算在战争迹象出现的一周内向波罗的海三国增兵,但是考虑到这个时间实在有点短,也只来得及运进去一些轻装部队。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波罗的海三国从2016年以来也在设法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只不过因为经济体量实在太小,现代化主战坦克和战斗机这样的高级装备,还是用不起的,只能立足于尽可能加强自己已有的摩托化步兵。

今天的波罗的海三国军队共同的特点都是基本全副北约化,从防空雷达到步枪,都是北约国家的东西,而且因为其规模十分有限,爱沙尼亚总共5个营,拉脱维亚两个,立陶宛四个,这三国的空军又都基本上连正经战斗机都没有,所以即使军费不多,但只要维持这一点陆军部队的话,那还是绰绰有余了,加上美国也多少给点援助,所以看起来十分“洋气”。

具体装备来说,立陶宛最强,其军队主力装备是2017年购买的91辆德国“拳师”临时步兵战车,安装了美制30毫米机关炮和以色列“长钉”反坦克导弹,算是他们最强大的装甲力量,他们之后可能继续购买,并取代此前装备的德国剩余物资M113步兵输送车。此外立陶宛还买了很时髦的美国JLTV高机动轮式车,总共200辆,取代他们此前拥有的200辆“悍马”。在重型火炮方面,他们此前使用丹麦 军剩物资,54门10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现在已经鸟枪换炮,换上了先进的德国Pzh-2000自行火炮。此外他们还购买了3套挪威的NASAMS防空导弹,基本上这就是把美国的AIM-120空空导弹拿到地面上来发射,性能还是不错的。

此外他们还购买了美国FGM-148“标枪”单兵反坦克导弹,总共144套发射器871枚导弹,加上"毒刺”单兵防空导弹,也算是现在美国外贸武器的经典装备了。

爱沙尼亚,拥有75辆瑞典CV-9035步兵战车,算是波罗的海三国拥有的最接近于坦克的武器了,他们给这些战车选装了35毫米机关炮,算是CV-90系列的第三代车型,其电子火控系统相当现先进而且穿甲弹的威力也比一般都30毫米机关炮更大,足以对付俄军的大部分装甲车——除了打不动坦克就没啥缺点了。

此外他们还有136辆芬兰帕特里亚XA-180系列轮式装甲输送车,主要用来运兵。

炮兵方面,他们此前只有德国提供的24门FH-70 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和42门芬兰提供的D-30 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但现在已经购买了24门韩国K-9自行火炮,也算是不错了。

反坦克导弹方面他们也有“标枪”,不过数量少一些,80具发射器,350枚导弹。

不过爱沙尼亚就没有中远程防空导弹了,目前只有法国的“西北风”防空导弹撑撑场面。

至于拉脱维亚呢,这就是波罗的海三国里面相对比较拉胯的那一个了。他们都主力装备是英国的“弯刀”装甲车,总共205辆,其中116辆进行了现代化改装,这种玩意基本就是拿“蝎”式轻型坦克换上6发弹匣供弹的“阿登”30毫米机关炮,凑合着也算能打吧。

2021年拉脱维亚终于也想起来要提高一下军力,向芬兰订购了200辆XA-188装甲输送车,不过因为经费问题,要拖延到2029年才能交付完。

自行火炮方面,他们在2017年捡澳大利亚退役的便宜货,弄到了53辆M109A5自行火炮,目前也在缓慢交付之中。

而且拉脱维亚还是波罗的海三国里唯一没有买“标枪”导弹的,他们买了更便宜的以色列“长钉”导弹,反正也大差不差了吧。

至于说空军呢,这三国自身最强大的作战飞机是捷克的L-39教练机,也顺便可以当攻击机用用,也能上天看看,数量也不多,也就是个位数。这里面拉脱维亚还干脆连固定翼飞机都没有,只有4架米-17直升机。

波罗的海三国的总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台湾,但总兵力加一块还没到15万台军的零头,武器装备更是已经到了摆烂的程度,基本上这个防御问题也就是只能交给北约来操心了。

所以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们的军事采购也是优先采购自行火炮,毕竟他们面临的是俄军机械化军团的威胁,主力肯定得让北约援军来打,而他们与其买少量的坦克上去添乱,还不如在后面用自行火炮帮帮忙,对于炮兵实力不怎么样的美军来说,这些自行火炮可能还比他们的步兵战车更有用呢。倒是也充分体现了波罗的海三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依靠北约,自己最重要的角色无非就是提供战场而已。

那么咱们再回过头来说北约的“绊马索”策略,这一点点的部队甚至连阻挡俄军快速推进都做不到,而俄军如果不停下来交战,那么北约占尽优势的空军也没有足够能力对快速野战机动中的部队进行有效的打击。因此,这个策略的基本立足点其实是“打不起来”,也就是只要北约有象征性的驻军,俄军就会知难而退。但是乌克兰战争爆发的现实已经告诉全世界,今天的国际形势和过去的三十年都已经不一样了,俄罗斯是真的敢动手打大仗的,这种“看起来防御了,但其实只能防一点点”的策略,已经没意义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回到兰德2016年提交的那份报告,在那份报告里,他们的推演结论认为,北约应该在波罗的海三国至少部署7个旅,其中至少要有两个美军的重装旅,那放到今天美军准备旅改师的背景下,那就是至少要放一个或者两个师的兵力,这些兵力才能有效阻挡俄军的前进,直到北约后续部队能够被运进波罗的海三国。

最近美国驻欧洲总司令沃特斯在参加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质询的时候表示,目前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的“轮换驻军”方式已经显然不能吓退俄罗斯了。而且不仅是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也已经对于乌克兰的局势表示了高度的担忧,并且呼吁美军尽快进驻这几个国家。

他说,目前东欧国家已经表示欢迎北约地面和空中部队进驻,尽快拉起一条“从塔林到索菲亚”的新铁幕,同时还需要拉起一条“从北极到爱琴海”的海上新铁幕。

这是不是就是新时代,新冷战开始的宣言呢?由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矛盾,东欧与西欧的矛盾,这件事在政治上或许仍存在一定阻力,但是随着乌克兰的在战火,所有过去三十年来形成的国际惯例可能都要改了,所以,我们已经很难预测这些阻力是否仍能阻止新铁幕的落下了,或许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吧。

好了,这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收看,如果您喜欢也可以加入我们的观察员频道,记得输入我的邀请码999,可以获得立减10元优惠哦。

责任编辑:zN_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