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汪诘不吐不快:面对疫情,上海人真正怕的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来历?
2022-04-03 16:32:16 来源: guan_15822798562383

这篇文章在网上掀起不少舆论,有几个不错的朋友也纷纷转载这篇文章,我问了他们,他们纷纷以为是上海市防控中心的医生如此表述的。

但我看了文章,发现了其中的各种蹊跷之处,结论是这就是典型西方的舆论战。反正现在封在家里,正好有时间看一下,着么写这些公知和自媒体的文章,来蛊惑人心。

1.标题

标题中写明,“附上海疾控专家采访录音”,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让封闭在家信息缺失焦虑的人们点进去看到底上海疾控专家说了什么,其二是让读者潜意识把文章中采访的人和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联系,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

2.段落一,表述论点

作者先感同身受一番,表示自己也是和读者一样,这让读者产生了认同感,在心理产生了自己人的感觉

然后抛出了6个观点,这六个观点每个看似在摆数据,但作为科普者,这个数据又充满了主观性。

作为一个在隔离的人,作者是如何断言感染者中有没有重症的?

上海疫情在上升期,作者是如何下断言百分之百痊愈的

这条连数据都没有了

第4,5,6条更是主观到不行,这样是一个科普作者的水平吗?

作者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6个观点,所以只能把貌似有数据的观点先说,然后再把主观的论点说出来,显然作者知道有数据才有说服力,让读者可以认同他的观点。

3.段落二,疾控中心的录音

如果是真实的录音,我们从一开始可以判断到两个点,1.该朱医生负责的是确诊病例的流调工作,2.采访当天浦东新区有220个病例。

那么有一个疑问了流调员和临床医生是否有一样的资质和临床数据呐?作为一个相关科普作者,应该知道其中的区别。

4.段落三,某医生的视频连线

作者强调了这位陶医生的身份,这边要注意了,强调的是前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医生,而不是现在的身份医学科普自媒体。

这时候前面的铺陈,很多读者就会容易把这个“前”字忽略了。以为这又是一个疾控中心的医生,以为政府在放消息要放开动态清零政策了。

出于好奇,我就百度了一下这个陶姓医生,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贴下新闻,各位自行评判,我不评判这位陶医生是否有问题,但也不是第一次被人利用了

责任编辑:zN_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