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请好好理解一下“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背景和含义
2022-04-04 10:22:21 来源: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本文来自《就像这次所罗门群岛,当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得支楞起来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托卡马克之冠可拉倒吧80年代价格闯关,90年代下岗潮,三角债,银行系统事实破产,三提五统,2000年初的税费亏空,10年后延续至今的房地产和土地财政问题,最近这些年的产业升级乏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明是在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之间的来回跳,很多事情根本没有解决,完全是靠体量和惯性应付过去的,放个体量稍小一点的国家早完蛋了。你管这叫“走得很稳”?你这是新概念走的很稳啊。张口闭口不走美国老路,你可拉倒吧,能走上美国老路就烧高香了,还要啥自行车?实际情况是,能成为下一个美国?还有这等好事?

此外,请好好理解一下“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背景和含义。

这里已然说明我们不会走跟美国一样的道路。入关学作为部分吻合了双循环战略之外循环那一侧的思想流派,应该好好结合双循环战略大背景,来思考我们往外走的方式和边界,而不是在这里单方面地将“外循环”暴论化,喊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

实际上为何高层会提出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这本身就是入局思考后的结果。

因为我们并不具备像美国那样能够制霸全球的战略契机。美国能成为单极霸权的历史条件是极为苛刻的,首先自身在地缘上相对孤立却安全,也即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敌”。就连当年大英帝国想好好管管这个儿子,也因为隔得太远总是力不从心。其次,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控制东亚与欧洲创造了条件(太平洋战场击溃日本,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后入场收割,二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马歇尔计划对于欧洲的经济掌控,北约对其的军事掌控。顺便说一句,这个马歇尔计划与北约,是我在德国的忘年交卡尔教授吐槽得最多的点)。随后美国也戏剧性地经历了苏联解体,这才成为单极霸权。

然而对于新中国来说,我们所处的地缘环境开局就是噩梦难度,开局就处在强大敌人的战略包围圈之中。没有所谓的世界大战来重新洗牌,而且美国的霸权虽然在衰落,却依然是死而未僵。在学美国搞单极霸权这点,倒挺像水镜先生说刚出茅庐的孔明“虽得其主,但却未得其时”。

基于如此的客观国际环境,中央高层实事求是地制定了更符合我们的“内为主,外为辅”的双循环战略。正是因为当下中国的海外发展空间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要优先打好内功,以待时变。

至于内循环怎么搞,内循环搞得起走不?这点,可以参考温铁军一派的观点,也可以参考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都是很值得学习的思路。

至于你提到的如下岗潮,价格闯关,银行系统负债危机重组上市等,皆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一般的小国根本享受不了这个待遇。而具体的内在逻辑,我觉得温铁军的《十次危机》就解释得非常清楚,可以参考参考。

入关学的底层逻辑是符合温铁军老师所提的成本转嫁理论的,这也是为何我对入关学的态度一向是比较温和的,只是提醒不要暴论过度。

基于成本转嫁论来看,解决之道莫过于要么对外转嫁发展成本,要么就靠自身的发展阶梯性进行消化(这也是林毅夫所提到的投资拉动)。入关派显然强调前者,这在逻辑上是通顺的,但现实层面,因为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因素,因此很难在当下做到。

对于入关学所强调的对外进击,我对之并没有任何关于“是与非”的价值判断。我只是认为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在当下之局中,绎当下之事。但既然国家仍然选择了双循环战略,就说明外扩的通道是留着的,这也是为了以后向外发展缓解国内的发展压力做准备。

对于思考来说,逻辑归逻辑,但是结合现实入局去分析,思考才会显得有价值。我们可不能陷于虚空自洽的逻辑中不能自拔,这样搞下去只会变成另一种饭圈文化。

因此我认为入关学派应该跳出喊口号,搞氛围的圈子文化,做到跨学科思考,在尊重当下的“内主外辅”的战略安排的前提下,具体为后美国时代的外循环战略出谋划策,这样兴许会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zN_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