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亚洲特快:乌克兰是俄罗斯新世纪“诺门坎”,说明什么?
2022-04-05 20:06:59 来源: 亚洲特快

各位朋友大家好,到今天为止列车长的住宅楼已经封闭过了一周,何时能够解封尚不清楚,但至少邻居群里还在说目前还有核酸阳性患者正在居家隔离,因为暂时无法转运。看来我们上海的基层管理平时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人民群众素质高,觉悟高,具有很好的自组织能力,但在这种非常时期呢,基层的执行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这里也祝福大家,希望早日走出疫情阴霾吧。

那今天咱们视频的主题呢,说说最近几天列车长对于最近俄乌冲突引发的一些感想吧。

亚洲特快里面咱们有个长期的主题就叫“小国军备志”,分析了我们周边以及世界上一些热点地区国家的军事力量情况,这个系列做的多了呢,列车长就想起来个事儿,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发F-22战斗机的时候,预算分摊研发费用F-22战斗机每架耗资上亿美元,这还是当时的美元汇率下的数字,要是按照今天的汇率,实际上F-22战斗机的价格已经远不止这个数字,实际上光是一些改进项目每年就要投入十几亿美元,还没算维护使用成本 。

当时美国国内就有说法认为,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美国可能每年只能采购一架战斗机了,毕竟当时大家还是按照冷战时代的思路,总觉得每隔十年左右无论如何也得开发新一代战斗机了。没想到从冷战结束的时候F-22就是最先进的战斗机,到2022年了,它还是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没有之一,所以F-22的价格也就停留在了采购时的数字。

当然了最近美国国会已经把F-22列为准备退役的机型,打算用F-35将其全面替换,等待下一代的全新战斗机。

不过看看目前世界上的军费数字,似乎只有两个国家正在全面建设面向未来的, 以大规模高技术战争为主要假想冲突模式的军队了,因此也只有这两个国家的军费还是每年几千亿美元数量级,而从第三名开始直接就降低到每年几百亿美元水平了。

而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一些从人均GDP来说属于发达国家的国家,由于体量有限,真正的军费其实很低,比如上期节目里提到的波罗的海三国,年军费只有区区十亿美元。

而再看看当前的俄乌冲突,打了半天实际在战场上执行作战行动的人数也就是十几万水平,和二战或者冷战时期那种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军队的打法完全已经不是一回事。

俄罗斯这次打乌克兰有人把它比做苏芬战争,但是我倒是不觉得,因为苏芬战争中芬兰反击的积极性和战果远比这次乌克兰要强。其实要比的话,可能更合适的参考对象是诺门坎战役。

本来这次边境冲突苏联是想干净利落的给日本人上一课,展示苏军强大的实力,结果愣是从5月份打到了9月份,从小规模冲突打到军级的大规模对抗。苏联从武器装备角度说相比日军占尽优势,飞机、坦克的数量和性能都略胜一筹,重炮也占据压倒性优势,而且兵力数量也远超日军。但是因为苏军当时在大清洗后失去很多正规作战能力,有的部队缺乏训练,缺乏良好情报,不会侦察,从乌拉尔军区动员起来的架子师机关人员缺乏训练,各级指挥员难以保持纪律,有的部队甚至大部分属于无任何训练的超龄人员。中高级指挥员也有拉胯的, 出现了旅长抛弃部队逃走的现象。理论上精锐的坦克部队缺乏步坦炮协同能力,需要在战争中用血的代价去学习。航空兵部队规模虽然庞大且拥有一些精锐老飞,但是却没有机群经验,屡屡在缺乏明显地标的蒙古草原上迷航。加上战争初期还被日军直接抄了机场,损失惨重,之后虽然几次整补但最后也没能夺回制空权等等等等。朱可夫也是焦头烂额,连连撤换手下的师长旅长,看起来十分狼狈,许多部队因为损失惨重进行了多次重整补充,而最后的伤亡数字来看也是苏军伤亡损失超过日军。

假如日本人当时有今天的社交网络,肯定会满世界到处发大草原上七零八落的BT-5、T-37坦克的残骸,并且宣扬他们取得了如何辉煌的胜利,甚至到最后逃回去的400人残部也可以继续宣传他们如何向后进攻的丰功伟绩。

但是苏军最后还是打赢了诺门坎战役,并且让日本人意识到了关东军要想主动进攻并击败苏联远东军区纯属做梦,并于1940年6月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实际上斯大林还是达到了其战略目的,稳住了东方的局势,让苏联免于了两线作战。

这次俄乌军事冲突差不多也是这么一个情况,普京的目的很可能还是能达到,只是过程不顺,打成了惨胜。

其实德国1939年的波兰战役打的也并不好看,在西方“静坐战争”的同时,德军对波兰的进攻总体说起来叫摧枯拉朽,实际上却也是损兵折将,而且也出现了战前计划与行动实际情况的严重脱节。未能迅速拿下华沙,变成了围攻战,而且若干波兰重要据点都在德军部队后方坚持抵抗;撤退到波兰东部的波军更是顽强抵挡德军围攻,直到苏联从背后杀过来才被击败,当然苏军在波兰的表现也一样谈不上有多好,也出现了局部的挫败。甚至当时所谓的波兰骑兵冲坦克的事情, 实际情况反而是波兰的几次骑兵冲击摩托化行军纵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给德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只不过都只是小规模的战术胜利,无法改变总体局面。

而在当时的西方国家报道中也谈论着,德国打波兰都如此不顺利,未来必不能战胜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法军,甚至连德国总参谋部的大部分军官也都如此认为。

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一厢情愿的用自己的偏见去观察一场军事冲突,最后得到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觉。

实际上从诺门坎和波兰战役,如果我们简单的根据当时战场情况去观察, 很可能得出的结论就是,机械化兵团快速突进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通过将部队收缩到城市里面进行坚决抵抗,闪电战就会成为废物,即使是在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上,几个小高地也能组织成坚固的防线让机械化部队束手无策,日军的反坦克枪,反坦克炮和炸药包摧毁了大量苏联坦克,所以坦克是无用的。斯图卡轰炸机的精确轰炸也未能奈何波兰的几个坚固要塞,都坚持抵抗到了战争结束,那么法国人强大的多的马斯诺防线一定也是固若金汤……

这些片面性的结论能说明问题吗?显然说明不了。

所以今天有很多人观察乌克兰冲突的时候,总是在谈论什么反坦克导弹和“逆练信息化”的巨大威力——这里解释一下“逆练信息化”,这是我国部分研究人员对于 北约这次冲突中对乌克兰的信息支援得出的结论,所谓的逆练就是说正常的信息化作战系统应该是部队建立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并且拥有一套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高层指挥系统对整个军队如指臂使。但乌克兰的战况却是北约只管提供情报,并不管乌克兰军队如何执行,乌克兰军队也基本缺乏统一指挥,只有一群缺乏统一指挥的部队根据这些情报自行行动,这完全和正常的信息化路径是反过来的,基本就相当于大脑不管事了,靠脊髓维持生命,所以叫做逆练。而这也就是网上所说的“滴滴打人”模式,乌克兰军队基本上是依靠手机之类的简单终端系统通过网络获得行动所需的情报,然后自行其是,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反而也能发挥出一定的效果,这种模式是从组织街头运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现在居然被运用到了军事领域而且发挥了一定作用,对于我们的相关研究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新鲜的课题,目前他们也正在继续深入研究,或许对于未来不论是对付这种方式,还是通过它对正常的信息化战争模式有一定启发作用,都是有价值的。

但这些事情其实并不能改变未来战争依然要依靠具备信息化加持的传统重型装备和正常的信息化指挥控制体系的结论,事实上它唯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没有组织起一支信息化的强大军队,说白了就是其实说明他们打不起真正现代化的正规战争。

实际上我们观察一下近年来国际上的冲突,就会发现大部分国家其实都打不起真正的现代战争。不管是纳卡冲突,叙利亚战争,伊拉克反恐战争,也门冲突,西非反恐战争,甚至也包括这次的俄乌冲突,从战争形态上说,都远远落后于时代,没有一方具备进行一场现代正规战争的能力。

实际上大家都是在拿21世纪的武器,打20世纪的战争。

偶尔出现一些能够打现代战争的国家,使用现代战争手段去对付弱小敌手,我们就会看到现代战争模式的巨大威力。2014年俄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法国在非洲的薮猫行动,美国当初对南联盟的轰炸,或者更早的入侵伊拉克,我们看到具备现代化战争能力的军队行动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只不过即使是具备部分现代战争能力的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规模突然放大到多个集团军联合作战的时候,一切就不得不又回到冷战甚至更早时代的样子,而且还因为后勤保障、人员素质等方面俄军甚至还比不过冷战时期的苏军,无法完整展示冷战时代的苏联大纵深突击,才导致了现在出现的局面。

我们也要注意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核武器,这是今日世界没有发生新的大战的根本因素,也是俄罗斯能用几百亿美元军费还活得好好的的根本因素。

当代世界上如果要发生大规模的现代化正规战争,那必须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核威慑之下,但是仅有核威慑还不够,因为说到底核威慑是以死相拼,而如果你为了一些比较边缘的利益去动用核威慑,且不说大概率无效,即使能够奏效,也很可能被视为不负责任的国家,引来的战略利益损失远大于所得。

因此,对于今天的世界最大的国家,尤其是还未解决本国完全统一问题的大国来说,核威慑是一个需要好好补课的东西,此前这个大国的核威慑只能做到让对手相信它在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可能会以死相拼,用核武器维护自己的最后尊严,但却不会有人认为这样水平的核力量能够确保完成祖国统一的时候慑止他国的直接干涉。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大国需要增强威慑能力,它能够在现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前很多年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意味着目前国际上“和平与发展的主流面临挑战”的判断其实很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大国决策层的概念之中了。

核武器当然重要,但它也毕竟只是底线,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俄乌目前的情况已经很明白的告诉我们,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鼓励自己的口号,而是一个客观事实,在战争取代谈判成为决定接下来局面走向的关键要素之后,不能取得胜利,才是相关的战略目的无法实现的最根本障碍。

克劳赛维茨早就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这政治手段已经穷尽,无法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时候,战争就成为最后的选项,而这个选项的关键因素就是,要赢——所以说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回到乌克兰战场,我们现在看到,俄罗斯已经认识到,仅仅做出围攻的样子并不能给对手施加足够的压力,必须在战场上取得胜利,通过一个个胜利,才能获得更多的筹码。

实际上现在来看,2014年乌克兰国内政治局面给了俄罗斯一种错觉,只要俄军大兵一动,乌克兰自己就会乱作一团,不仅仅人民群众箪食壶浆,乌克兰军队也必然出现大规模哗变,但是实际上乌克兰在度过战争最初的混乱之后,它在8年是时间里建立的忠诚于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地方政府和军阀化后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却显示出了远比俄军预想要强的稳定性。俄军一开始就没有投入足以从绝对实力上足以彻底解决问题的力量, 用比对手更少的兵力去企图围歼敌军,这已经犯了轻敌的错误。

不过这其实也算是苏联时代以来这个国家经常犯的错误了,对芬兰如此,对日本关东军如此,对波兰也如此,甚至1941年6月22日开战后苏军接到的最初命令也是进行反击,消灭入侵的德军并反推进入德国境内……只不过俄罗斯的韧性往往远超那些以己度人的西方观察家的想象,初期的挫折并不能让俄罗斯退缩,即使是添油战术,只要添上足够的油,笑到最后的往往都会是俄罗斯。

当然这个预言能否实现,我们就慢慢看吧,只是在看的时候请记住,俄罗斯是一个年度军费一度低于沙特的国家哦。

那么,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如果您喜欢,可以购买观察者网的会员频道”观察员”资格,价格198元/年,购买时输入我的邀请码999,可获立减10元优惠哦。好了,我们下回再见!

责任编辑:zN_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