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期待「上海大决战」之后的复盘
2022-04-07 12:55:19 来源: 挪威TALK

「上海大决战」让很多人亢奋,但我却没了这种劲头,不知道你的感受是否一样。

当然,没有对援助医护不尊重的意思,他们很伟大,只是我已经亢奋了2年,如今抗疫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有点审美疲劳了。

最重要的是担心,因为完全不知道这疫情啥时候是个头,每个人潜藏在心底都没有说出来的问题其实是:

上海这一轮疫情控制住了,下一轮呢?怎么办?下下一轮呢?下下下一轮呢?

是的,我相信会有下一轮的,从2022年1月到3月,西安、东莞、深圳、上海几个大城市轮番和奥密克戎对线,就没歇过,这还不包括其它地方小规模的疫情战斗。

说白了,只是不知道下一轮在哪个城市爆发而已,大家都有概率。

所以与其亢奋,不如趁着这一轮「大决战」,做一点有实际意义的复盘,方便我们在面对下一轮疫情时,能够更从容,更体面,更少人逝去。

以下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并没有旱涝保收之类死工资的编外人,同时与任何医药公司、大厂什么的都不沾边的打工人,我想我的感受还是具有普遍性。

第一,防疫策略会不会有明显的调整,是否通过主流公共媒体给大家一个准确的预期,不煽情,不摇晃,不模棱两可,诚恳一点,给具体的建议方案。

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大家都看到了,而现在,据科学家研究,新一代新冠毒株XE已经出现,传染性比奥密克戎更强。

世卫组织的说法是,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已知最具传染性的毒株。

XE毒株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我想,大概率也是会传进国内的,只要我们没有彻底关闭,就会存在这种可能性。

那么我们应该用哪种策略去迎战新对手呢?这是否意味着防疫策略会调整?是否意味着防疫措施会升级?封城频率会增加?人员流动的门槛会大大提升?……等等。

这些都非常现实,都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

所以我觉得大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预期,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封城的频率会增加,那就建议每个家庭多储备一些食物,给一个具体的建议清单,同时建议那些有病人的家庭,多备相应的药物。

不要等到封城来了,吃不上东西才开始叫苦,也不要再出现这种因为疫情防控原因导致人员死亡的悲剧,至少应该尽力避免。

同时,相应的实体行业、服务业也可以提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

第二,关于清零和共存,我觉得没必要吵,吵什么吵,有什么意义?大家是否可以在这一点上形成最大程度的共识。

如果你赞成清零,你赞成究竟是什么清零?

不顾一切,不管房奴能不能还得上房贷,不管小生意人会不会破产,不管其他疾病的患者能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清零,你赞成吗?

你家就算没有房贷没有借款,你家没有病人吗?你确保自己不会突发疾病吗?

如果你赞同共存,你赞成的究竟是什么共存?

不顾现实情况,不管年龄结构,不关心医疗资源分配情况,不在乎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的共存,你赞同吗?

医疗挤兑,IUC和病床爆满,抢不到一个床位,老人和基础病患者大量死亡,你能接受吗?

北上广是医疗中心,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三甲医院,可是那些偏远低于的县城呢?广大的农村地区呢?他们怎么办?

我觉得我们可以形成的共识是:

当我们选择一个大方向的抗疫策略之后,应当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策略,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为抗疫产生的次生「灾害」。

归根结底,这是疫情,已经发生了,就是坏事,不太可能期待十全十美的结局,建议不要把人为地拔高心理预期。

还是要务实一点。

第三,目前来看,我们继续执行的是「动态清零」策略,并且对手不断在迭代升级,经过上海这轮疫情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复盘整个的清零策略的配套措施。

这些配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对于非新冠紧急患者的医疗资源要保证,以及就医流程应该要确保通畅。

2、一般民生物资的供应要确保通畅,老百姓买菜应该要更顺畅一点,价格要更低一点,两三百块的蔬菜包,几个人吃得起?

3、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几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小微企业主,是不是可以给予补贴,并且确保落到实处。

只要封控就给补贴,不然他们拿什么发工资?拿什么付租金?这些行业的打工人拿什么付房租?

4、对于受封控影响的房奴们,是不是可以冻结贷款?目前虽然已经有这样的通知,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另外这个也需要个人申请,流程麻烦很多,而且未必有效果。

比如下图,申请了,但没什么用。

再比如下面这位甘肃靖远的张先生,因为疫情封控原因,没办法出去打工,没有收入,最后要到媒体平台来寻求帮助。

像这种收入受到极大影响的人,肯定非常多,情况很普遍。

所以最好不需要个人申请,只要封控(以政策为准)就冻结贷款,只要你被隔离了(以疾控中心通知为准)就可以冻结贷款,延期还贷。

至于具体期限可以视疫情情况而定,可以是三个月,也可以半年,解封之后,找到工作,再继续还贷。

第四,应该确保这些配套措施尽可能完备,并且响应及时。

既然抗疫是一场战争,那么就不能仅仅只对新冠用战争思维,却常态化地要求你如期还贷、还信用卡、自己买菜等等。

城市抗疫中,每个人都是战士,你见过催促战士按时还房贷的吗?对吧。

为了让这些配套措施能够响应及时,我觉得需要一个触发机制,即,只要抗疫进入到某种状态,配套措施就自动触发。

比如,只要封城,延期还贷、降租减租免租、补贴、紧急医疗求助就自动触发,不需要个人申请,机构审核什么的。

比如,只要你被隔离了,上面的那些政策同样自动触发。

说直白一点,没有减租降租补贴延迟还贷和医疗资源的分级安排等等这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清零,不太现实。

你兜里还有多少钱啊。

在这一点上,可以向香港学习,虽然香港的抗疫做得很拉胯,老年人疫苗接种什么的也做得非常差,但在兜底这一块,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

在香港这一轮抗疫中,特区政府宣布推出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拿出了270亿港元用来支撑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

其中,超过60%的支出将会提供给个人。

我去看了一眼特区政府的抗疫基金措施文件,做得还是比较详细的,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都在考虑范围内。

看下图,前两项是针对机构和企业,后两项是针对个人。

*香港特区政府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措施

举个例子,对于受疫情防控影响的企业:

比如电影院之类的服务性场所,一块银幕可以获得10万港元(大概是8.1万人民币)的一次性资助,每条院线最多可以获得300万港元的资助。

再比如理发店,将会按照所雇员工数一次性发放1.5万、3万、5万港元的资助,连锁理发店最多可以获得150万港元的资助。

还有那种街边熟食店、小摊贩、做小餐饮之类的小生意人,也将会获得资助,一次性5万港元。

还有租金减免,大多减免75%的租金减免,从4月到9月30日。

还有很多,基本所有行业都覆盖了,我就不一一写了。

另外,再来看看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

比如对因疫情而临时失业的人员,一次性发放补助1万港元。

对受疫情影响的旅行社职员或者是自己做领队的自由职业者一次性发放7500港元的资助。

然后因为全球油价波动,再加上疫情影响,也对像开公交车、轮渡、的士、学校私家小巴之类的营业者提供资助。

对物业行业的保安、清洁工等岗位提供每个月2000港元的资助,持续5个月。

对幼儿园提供也会提供资助,按照幼儿园服务的幼儿数量而定。

​  当然,我非常认可的一点是,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实事求是地说,香港人均收入比内地高,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他们的方案。

但这种兜底的方案我觉得可以学习,减免三个月租金也是减免啊,延期三个月还贷也能喘口气啊,补贴一千块钱也是钱啊。

有总比没有好啊,要考虑到大量的、没有死工资、没办法旱涝保收的人群啊。

比如像深圳就在学习,这一轮疫情结束后,福田区向封控领域受影响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分档补贴最高一万的资助。

对住在城中村的普通打工人,最高发放800块钱的困难补贴。

800也是钱啊,城中村租住的话,差不多也将近半个月到一个月房租了啊。

广州也在做啊,对来到广州市但行程码带星的货车司机进行补贴,一次100。

钱虽然不多,但也是钱啊。

不过总体而言,这些措施都是分散的,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配套策略,而是各自在各个环节上发力。

我觉得可以在上海这轮疫情结束之后,将这些措施统合在一起,各地再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系统性的清零配套策略,要考虑到医疗资源、房贷车贷、物资供应、租金减免等等。

还是那句话,少谈一点标签吧,少一些XX党吧,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无论大方向是哪个,都应该用完备的配套策略为社会的每个群体做好基本保障,正如文中所言:

不考虑年龄结构、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医疗资源分配、病毒实际情况(医学层面的实际)等等因素的共存不现实。

同样的,没有减租降租补贴延迟还贷和医疗资源的分级安排等等这一系列完备配套措施的清零,也会很痛苦。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责任编辑:zN_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