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农民该不该有养老金
2022-04-16 18:39:42 来源: 小思分享

农民该不该跟城市居民一样领取养老金,已经是争论了近20年的话题。现在农民能够领取的养老金只有每月100元左右(北京、上海除外),根本不能满足最低生存需求。

作为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大助力,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反对农民与城市居民一道享有养老金的人众多,其主要有如下观点:

1.农民没有缴纳社保,不配有养老金。

2.农民已经分配土地,可以自食其力。

3.农民群体人数众多,如给予养老金则财政不堪重负。

以上观点过于偏颇,无视农民群体长期无私的贡献。

1.社保是从1986年才开始实行,此前的城市居民也没有缴纳社保。且由于政府为筹集工业建设资金长期维持二元经济格局,使得城市居民综合收入至少是同期同地区农民的3倍以上,城市居民本来就享受了更多的优惠。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除开东北、西北的大农场,以及华北平原等平原地区,其余地区单纯种地养活自身都很困难。但农民仍然承担了早期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的全部启动资金。

即使改革开放后,农民缴纳的农业税也高达15.5%。这是整个产量的15.5%,并未扣除种子、化肥、农药、其他农资、耕地费、收割费及灌水费用等种植成本。在农业税之上又有“三提五统”,剩余粮食长期也要被低于市场价格“余粮统购”。综合下来,不算人力成本农民总税费负担在35%以上。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群体承担了最高的税率(现在个税最高比例也只有45%,且是梯级征收的)。

2.农村人均耕地太少,不集中耕种已经不可能有足够效益养活新一代农民。现在大部分农村,特别是东南丘陵及西南山区地带的农村仍然是依靠中老年农民的传统习惯,保持一定的农业生产,维持着社会的粮食稳定。这个现在在未来20年内必然需要改变,老年农民必然会逐步离开土地。

至于有人认为农民拥有土地,是个巨大的福利,就不该再享有城市居民同样权益的。不妨设想一下,在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大多分配有住房(现在应该都是“老破小”),这何尝不是一个福利。城市居民有几个愿意拿这个房子去换农村的土地的(一套房换一户农民的土地)?你不能因为是后来才出生,没有享受到单位分房政策,就随意剥夺他人权益。农村分地后出生的新农民同样没有新增土地啊。

3.到2021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超过2.6亿人,其中农民占比2/3左右,没能领取职工养老保险的应该有近一半人。如果按照职工养老保险最低标准(15年)给予养老金,压力确实巨大。

不妨换个思路,将农民养老金保险逐步纳入职工养老保险。对于1962年前出生如今已经年满60岁的农民,按照各省市低保标准给予养老金,无需补缴社保。未满60岁的农民应该按照其年龄缴纳剩余年限的社保,才能领取养老金(按照缴纳社保金额不同折算不同养老金,逐步提高),1978年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则不再享有该项优惠。

如此,按照每个无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农民每月新增500元计算,每年新增养老保险支出不超过1万亿元,持续15-20年可解决该历史欠账。

这笔钱从哪里来?

1.优化农村其他项目投入,减少浪费。现在农村半拉子最后烂尾的项目投资不少,与其浪费资金不如直接给老人发钱促进农村经济。

2.改革农村管理制度,取消村干部,改由乡镇派驻村长,负责日常管理。村里仅设立村民委员会,委员不再享有工资福利。如此可以减少大笔农村管理支出,也可以减少腐败,又有利于将农村纳入现代社会。

3.每年政府都大额减税。这虽然一定程度可以促进企业经营,活跃市场。但其中有部分减税效果恐怕并不好,值得分析比较是减税好还是将这些税收给最底层人民发福利更好。毕竟底层群众拿到钱后的消费比例是远高于高收入人群的,带动市场经济的效果恐怕更好。当然这就涉及地方财税利益的博弈了。

责任编辑:zN_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