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俄乌战争呈现的战争新形态杂谈
2022-04-19 18:54:25 来源: 回不去的小迷僧

这些年几乎所有的军迷都会极为担心一个事情,就是解放军没有经历过实战检验,部队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信息时代为观察战争提供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全新视角,小僧借着俄乌战争的上帝视角,也来谈谈新时代的实战经验。

单选开卷考,问,乌军前线士兵最害怕以下三种武器中的哪一种,A俄军精确打击的地对地导弹;B火箭炮(含温压弹类型);C俄军普遍装备的老式牵引火炮

如果让小僧选,答案是C——老式牵引火炮!是不是有点反直觉?

上题中,之所以选C,是因为与军迷津津乐道的高精尖不同,军队的资源,以态势感知能力和火力打击能力这两项为核心,是严格按照应对威胁的等级进行分配的,遵循的是级别对应原则,比如班排级威胁只能用班排级火力去应对,不可能指望军旅级火力打击支援。

好莱坞电影里那种发现对方楼里有一个小兵就呼叫一架战术轰炸机来舔地的画面,看戏就算了,当不得真,用李云龙的说法,老子要有那么富裕,还要你干啥呢?就连土豪如美军,这样的待遇,不是没有,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前线士兵都喜欢夸大威胁的原因,能得到飞机轰炸的支援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用步枪跟对面互射呢?美军强大就强大在资源冗余度非常高,巡航导弹打帐篷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本质上就是火力下沉的一种经典表现。

对于游弋在前线的大部分乌军班排级士兵来说,无论是A选项还是B选项,大概率都不是他们这个级别经常面临的威胁,而C选项,才是他们最常遇到的致命打击方式,俄军普遍装备的火炮,是能分配给前线应对敌方班排级威胁最常见的武器。

时至今日,为何解放军依然患有所谓的“火力不足恐惧症?”,除了历史记忆外,本质上,就是一个资源下沉的问题,伤亡严重,根源就是一个火力下沉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己方步兵班人手一枚战术核弹,恐怕想伤亡都难,当然这种极端理想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比如说,俄乌巷战中,对面街道一座坚固的房子里藏着数量只有一两个人,但又非常狡猾的巷战步兵,此时作为清剿力量的班排,大概率是不可能得到旅级配属的火箭炮支援,能呼叫营连级火炮来一发就已经是相当幸福的事情,如果因条件限制没能实现,那么能靠得住的就只能是自己手里最常见的步枪,机枪,狙击步枪,火箭筒,手榴弹 ,如果不幸对面跟你的武器装备差不多的话,除非人均项羽霍去病,否则交换比大概率会五五开。

一支军队的火力强大与否,重点就在于火力展现方式是否是下沉式的,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以同级配置实现高一级火力压制,这就是传说中的降维打击。怎么理解,比如说,俄乌班组级战斗中遭遇,俄军是合成班,拥有坦克和装甲车,那火力上就是稳稳的高一级压制,这也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巷战中步兵旁边一辆坦克或者装甲车一顿突突的火力输出。

高维度火力下沉的级别越低,打击效果越明显,打击速度也就越快,合成旅合成营建设的意义就在于此,以往至少是应对营团级威胁才能仰仗的主战坦克,现在都已经合成到了班排单位。

最近的北约方面的一个统计很有意思,乌克兰方面,以三到四人为单位,平均要二十次出击才能击毁俄军一辆坦克,至于出击失败的人,面对俄军的坦克装甲及步兵,恐怕凶多吉少。

这样的结果,再一次印证了坦克无法取代的战场意义。

事实上,当俄军开始放弃大纵深穿插转入正面硬刚推线后,北约所谓标枪类的反坦克器材,战果便开始直线下降了。

火力下沉的好处就是成功缩短了反应时间,从发现后立即打击这个角度来看,步兵最可靠的仰仗依然是坦克装甲车。其实大多数巷战情况下,预防性打击已经成为主流巷战模式,管你前面那栋房子有人没人,坦克装甲车挨个窗口轮一遍,也是俄乌战场看到的新常态。

相较于火力打击能力的下沉,态势感知能力的下沉比较容易被忽视。

乌克兰一线部队大量使用的民用无人机,意义在于,它成功实现了军旅级的态势感知能力下沉到了班排一级。有点类似于在战场上开全图,而俄军虽然也装备了无人机,但俄军无人机的使用基本是集中在旅一级甚至更高的单位,在同级别的班排级较量中,俄军态势感知能力明显落入下风,这一点,同样有大量的视频可以佐证,比如最近一个视频就是乌军利用无人机开图绕到俄军车队后面,隔着墙扔手榴弹,就是最佳的例子。

而之前大出风头的土耳其自杀无人机反而效果极差,就是因为其针对的目标,防御层级比较高,这种介于技术中游的无人机,被俄军防空火力连续击落,性价比大幅度下降。

因此得出一个经验,未来无人机的发展将会沿着高端长航时大载弹防空够不着和低端损耗随便用不心疼两个方向突破,唯独中端无人机会因为极差的性价比而逐渐被大国淘汰,难怪彩虹系列用来出口,看来解放军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新闻来看,解放军大量装备的,就是廉价的班排级无人机,那种一摔就碎还能重新组装的消耗型,恐怕才是未来战场一线班排们开图的最爱。

事实上,俄军防空体系的配属等级非常高,很难应付这种目标极小飞行时间很短仅仅只是做有限侦查的小型无人机,俄军班排级部队同样缺乏应对此类无人机的发现和摧毁手段,相信这将是今后各国重点研究的方向,射雕容易拍苍蝇很难,无论是肩射导弹还是野战防空,在对付这群灵活出现的低空飞行摄像头,都是乏力的。

经过马里乌波尔巷战后,相信解放军的无后坐力炮会加速列装,火箭筒的精度,威力,射程,都已经难以满足高风险高不确定性巷战的需求,火箭筒或许可以用来针对确定性目标,但如果用来进行预防性射击,携带量就太麻烦了,哪怕步兵班人手一个一次性筒子,也打不了几发。

从很多视频都能看到,大量的射击其实都是预防性射击,这时候无后坐力炮的优点就会显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携带弹药的便捷性都会远远大过一次性火箭筒。解放军已知的火箭筒拆楼威力都不如正在研发中的无后坐力炮,毕竟82毫米的口径在这里摆着,没有这种拆楼神器,班排部队陷入焦灼后,未必能指望得上坦克与装甲车,这两货对地形的要求还是比步兵高不少的。

俄军缺乏精度打击能力火箭炮的缺点在最近的推线战中吃亏不小,那种覆盖式的面杀伤对于乌克兰化整为零的防线,有种大炮打蚊子的感觉,乌克兰极端劣势情况下,利用连排级小队组织起不少有效的战术反击,甚至在一些收复村庄的行动中明显占据优势,根源就在于俄军的前线火力打击在面对这种小目标时缺乏精准度,无人机很难及时支援这种连排级战斗,而用于火力准备的冰雹龙卷风等面杀伤又拿乌克兰的零敲碎打没有办法,打不准,这让俄军前线防御的步兵支援了个寂寞。

总结历代的神器都不难发现,要想成为一代武器经典,无论特点如何,都离不开可下放度高这个核心特点,比如说107火箭炮,比它打得远,比它打得准,比它威力大,比它更廉价的武器有的是,为何它成为经典呢?就是因为可下放度高,107的出现让班排级火力跃升了几个层次,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某种战略打击能力,这才是它晋升神坛的原因。

敌我双方都是三五个游勇的散兵,一方随身携带107能搞一个应该营团级以上单位才有的火力覆盖,你说吓不吓人吧!

纵观整个俄乌战争,小僧对于火箭炮产生了某种邪恶的遐想——如果!我是说如果!火箭炮在四百公里内能实现班排级点杀伤的火力下沉,那整个战争形态恐怕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降温打击。

为何是四百公里?因为这个距离是短程弹道导弹的最优打击距离,可弹道导弹的使用层级是非常高的,但咱们的火箭炮如果在这个距离实现了班排级自由,那对方这个仗就彻底没法打了,所有已知的陆战装备统统都是它压制的对象。

虽说咱们的一些火箭炮射程能够达到四百公里的射程,但增程后的价格太贵,一次齐射几千万就飞出去了,问题出在火箭助推发动机上面,射程越远,性能要求越高,这么精密的仪器随着火箭弹的落地,一次性消耗。

不过好消息是,据说!电磁弹射型火箭炮有助于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

一种廉价的四百公里射程的误差不超过三米的大口径火箭炮的出现,还能打击坦克,装甲车,步兵班,乖乖,妖寿了!

什么叫降维打击?战略武器,战术化!

责任编辑:zN_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