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为什么到今天都没说清?【如妮所说·潘妮妮】
2022-05-17 11:22:20 来源: 潘妮妮

大家好,欢迎收看新一期的《如妮所说》。

上一次的节目我们有讲到,乌克兰官方做了个抗俄视频,但是因为把二战轴心国三个首脑的头像放在了一起,所以被日本右翼网民给冲了。

右翼网民认为,天皇不是独裁者,是日本人伟大的父亲,从来没有发动过侵略,反而是和平的缔造者,才不是法西斯侵略者呢。

因为被冲得很厉害,所以乌克兰驻日大使馆专门出来进行了贴心的退货服务,把视频里的天皇的头像给删掉了。

其实前几天这个事情还有一个后续,就是有日本右翼在乌克兰大使馆门口“团建”,痛骂乌克兰不尊重天皇,于是使馆内就扔橘子进行了攻击,据说还有右翼青年因此受伤了。真的两边都好放飞,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后续。好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

今天要讲的就是上一期我预告过的,关于学术界对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的讨论。

有一点非常明确的是,天皇的确是侵略战争时期,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各种关于发动侵略和国内军事总动员的文件都是昭和天皇批准的。

有人认为裕仁只是傀儡 不应为战争负责

但是有一些学者就认为说,天皇只是立宪君主,只是批准军人政府的战争决议,所以本人是没有战争责任的。战后日本皇室与政府官方的定调基本也是这样的,就是两点:

第一点,战争决定是政府一致做的,根据宪法天皇不能够推翻决定。第二点,结束战争的决定是天皇做的,因为当时的政府没有办法达成一致意见。

日本的右翼就在这种学术观点之上又发挥了一下,说是天皇主动宣布停止战争。注意,是停止战争,不是投降。防止了美国与日本死更多的人,所以是战后和平的缔造者。这个强调天皇是立宪君主的这么一个解释,听起来很程序正义的味道,在欧美的学者里面也有很多人是点赞的。

很多日本人认为天皇并不是“吉祥物”

但是,却有很多日本人是不同意的,说这是欺负什么书呆子的话,战前天皇是什么样子,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吗?按照战前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不是欧洲立宪君主之那种象征性君主,而是真正有实权的。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日本军队在宪法上只忠于天皇,除了天皇没有人能够合法地压制军队。而对普通的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现人神,是所有的日本人道德与精神上的唯一的权威,天皇的实质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宪法程序。

事实上就是,当日本马上就要被美国打上本土的时候,满大街都有人想投降,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结果天皇一说停战,大家立刻就投降了。天皇能够一句话让日本投降,却对侵略战争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这不管用哪个国家的逻辑讲,恐怕都是讲不通的。

很难从现代法律的思路判断天皇的战争责任

但如果我们要从严格的现代法律的思路,来判定天皇具有何种战争责任,又的确是有困难的。因为日本战前的天皇制,本身就是一个很暧昧,有些矛盾的制度。日本天皇支配日本的方式和希特勒支配德国的方式是很不同的,如果仅仅按照西方的规范性思维就会被绕进去。

在日本古代历史里面天皇的地位就很矛盾,一方面天皇传说是神的子孙,精神地位非常的崇高。但是另外一方面,天皇的实际权力又很有限,都是各种贵族和武士搞事搞得很热闹。尤其是当武士们开始搞幕府制度之后,皇权就越来越成了摆设。

于是到了江户幕府的后期,日本有一群讨厌幕府专制的学者,他们就讲,日本现在之所以发展得不好,都是因为幕府引进了中国的儒学。中国有那么多王朝的更迭,远远不如我们日本天皇万世一系,这个才是最优越的文化,必须重新搞起来,恢复日本神话时代的荣光。

于是美国人打过来,日本国内就趁机推翻了幕府,让年轻的明治天皇亲政,日本的近代化就开始了。

近代后天皇参与政治的方式非常奇葩和暧昧

但是,说是天皇亲政,但是又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亲政。

因为明治政府的高官们是要学习西方搞富国强兵。这事你让一直在京都那小块地方里窝着的皇室亲自来搞,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呢,明治这群高官他们自己原本只是乡下地方出身的下级武士,虽然都很有才能,但是他们指挥不动别人。所以这群高官中的核心人物大久保利通1871年他去欧洲考察,他回来得出的结论就是,欧洲各国虽然具体的政体不一样,但是共同点是,一定要有一个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决断性权力。

大久保利通说:“若非必有所独立不羁之权以断然行之,则人人主张一己之私论,裁定着手方向,则失去施行之次序,产生欲进则退,欲急则缓之弊,以至于有国政不振,基础不立之忧。”这是他的一篇叫做《有关政体之意见书》的这么一篇文章中讲的。

大久保利通认为,日本的这个权力就是万世一系的天皇。但是,大久保利通又不希望天皇真的影响到政府的政策,所以他就特别说:“服天子之大权,其外貌易重,则其实权愈轻。”意思就是天皇要少干正事,不要和政府冲突,不然会露怯,影响权威。

因为明治政府有这么一个需要,所以后来日本的天皇制也就走了一个很暧昧的路线。天皇是唯一伟大的权威,大家都认为自己做事是忠于天皇。但是天皇又很少直接对政治事务表态,大家都是用心去感受,然后都说自己的行动是忖度了天皇心意的结果。而天皇本人也是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去统治的。举个例子,明治维新刚刚开始的时候,

日本政府里面就分成两派,一派主张立刻出兵中国和朝鲜,作为对抗欧美强国的基地,叫做外征派。另外一派就主张先学习欧美,猥琐发育,然后再和欧美争夺亚洲,这派叫做内治派。

1871年的时候,内治派这群人就跟着天皇的亲信岩仓具视去访问欧洲,差不多转了两年。

外征派就想趁此机会把对外出兵这事给生米煮成熟饭。政府内部都说好了,大家都已经协议好了,形式上也去向天皇报告一下。结果天皇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说要不等岩仓具视回来再说吧。

所以这件事情就表面上来看,天皇没有对出兵发表任何的意见,这就要下面的人去忖度嘛。当然,你下面的人你也可以当成天皇只是年轻,自己拿不定主意,随口说说。但是你也可以理解为天皇是不同意出兵的。总之,这样想来想去政府里的人心就散了,就不可能再一致统一出兵了。

那我们马后炮来看一下,出兵这个决定到底是天皇的命令呢?还是政府的人主动改变了看法呢?这就显得非常地暧昧了。

昭和天皇继承了这种暧昧的天皇地位

这个暧昧的状况放到昭和天皇的身上也是一样的。举一个例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下克上,他们绕开了日本政府的决议,发动了战争。所以当时的日本政府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有点为难,怕得罪了欧美国家,还想降低一下这个事情的影响。

但是天皇在1932年的时候发了一个敕语,这个敕语它没有直接讲战争对是错这种政治问题,而它是表扬关东军很“忠烈”,说你们在外面很辛苦,但是你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体现了帝国军人的精神。这里天皇好像也没有直接肯定侵略的行为,但是他既然从个人道德的角度去夸奖了关东军,表达了天皇对关东军的爱护。那日本国内自然就没有人敢多指责关东军擅自发动侵略的这种行为了。

又比如,在日本准备和美国撕破脸的时候,1941年7月,天皇和日本政府人员召开了御前会议,讨论和美国谈判的问题。天皇就发言说:“如果美国没有接受日本要求的诚意,就应该做出决断。”之后有很多次当主战派们向天皇报道战争准备计划的时候,天皇基本的表态都是,我对你们很信任,很放心。1941年12月要开战之前的另一次御前会议记载说,天皇是对每一个说明都沉稳地点头示意,

而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当时天皇的侧近的记载是说,天皇看上去情绪极佳。所以严格来说,这些记载里面你找不到天皇说过任何一句话要开战,但是他只是一直在对主战派表现出一种很信任,很温情,甚至是很快乐的态度。我相信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这是在鼓励战争。但是你也无法排除说会有人讲说,这体现了天皇就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事实上很多日本的右翼也是这么说的。他们会说,这个好像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只是下面的主战派会错了意而已。这是右翼的讲法。

不过话又说回来,的确有一次天皇是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1938年7月,日军在中、苏、朝鲜边界的地区与苏军发生了冲突,就是张鼓峰事件。当时日本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都是一致决定要对苏联动武,结果被天皇果断叫停。

天皇这个时候的态度跟“九一八事变”完全不一样,就痛骂陆军“岂有此理”,又表示以后如果没有自己的命令,就不许在这个方向动用军队。因为天皇的这个表态,最后双方签订了日苏停战协定。这就反过来证明,只要想做是一定能做得到的,毕竟苏联实在太强了。

不少人都支持昭和天皇应该为战争负责

正是因为有这样鲜明的案例比较,所以认为天皇实际上是主动支持侵略战争的人士并不在少数,特别是主张历史唯物主义的左派学者。而即使是中间派自由派的学者,他也有一些人认为说,即使无法追究天皇的法律责任,但是天皇也应该主动退位。

因为既然天皇是日本道德的化身,是“大东亚圣战”的精神象征,这个侵略战争已经被证明是邪恶的,那么这个道德化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逻辑上说不通的,这是战后日本很多自由派学者的想法。

美国人最后决定保留日本的天皇制

不管天皇制本身多么地暧昧,不管日本社会自己是怎么争论天皇的战争责任的,最后归根到底决定保留天皇制的还是美国,美国决定不再追究。

远东军事法庭,就我们知道东京审判,当时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长,一个澳大利亚人,他就说过,天皇的权威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被证明无疑。同样,天皇在战争开始时候的显著作用检方也注意到了。但是检方明确表示不起诉天皇。这就是当时远东军事法庭的态度。而美国恰恰是认识到天皇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才一定要保住天皇。

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最优先的话题就是如何不用很辛苦很累就独自占领日本。美国的知日派基本上也是山寨了大久保利通的看法,他们认为要通过保持天皇的精神权威,来让日本民众无条件地配合美军的占领政策。

美国认为日本具有一种所谓的西方的“文明人”无法理解的民族特性,因此,大量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都参与到对日本的研究当中,去研究所谓的日本人的特殊行为模式。于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多多少少也受到种族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日本全体都存在着一种绝对的共性,就像机械的钟摆一样,会从一个极端荡到另外一个极端,既能服从狂热的军国主义,又能转头去服从民主主义。换言之,他们认为日本普通人只会顺从权威,不会把握自己的命运。

这是美国人的二元思维惯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自由的性格,所以自己的敌人就必须是服从的性格。而这也是英美式殖民主义的一个传统,就是控制一个国家的上层精英,然后让他们代替自己去统治,就像英国在印度,美国在拉丁美洲,都是这么做的。所以美国理所当然地选择保留了天皇。

但这个决定连当时的美国人自己都觉得很微妙。当时的《纽约时报》就是这么评论的,说东京审判的被告席上有一名缺席者,他就是天皇。这样做是好是坏,只有将来才能证明。

保留天皇对美国来说是个“正确的”决定

我们今天回头看,保留天皇这个决定,对于美国在全球推行强权政治,当然是好的。保留了天皇制的同时,美国又扶植了保守派,所以日本的精英阶层也从此打消了与美国竞争的念头,全心全意地配合美国的冷战政策。但是对于亚太地区的和平而言,这就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由于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那么所有的人从所谓的皇军将领、政府高官,到科学家,到士兵,到平民,所有的人一下子好像都没有战争责任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自认为说,我只是服从了上级的命令,而他们的最上级又是服从了天皇的意志。

所以今天的日本右翼才会理直气壮地说,甲级战犯都是日本的英雄,因为明明日本人都没有责任,那为什么这些人要被处刑呢?说明他们是为了日本民众和世界的正义而牺牲的嘛。OK今天很多日本的右翼就是这个逻辑,所以他们在给侵略战争洗地的时候,他甚至还会很自我感动,很有使命感的样子。你问我理解不理解,那我是不理解,谁爱理解谁理解去吧。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吧。失礼。

责任编辑:zN_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