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全球速讯:提振需求其实就是鼓励大家花钱,这样才能消耗工业品和服务,以促进生产
2022-08-16 20:24:49 来源: 开府仪同三司加九锡

【本文来自《 7月国民经济数据出炉:面对严峻的需求不足,下半年中国如何接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提振需求其实就是鼓励大家花钱,或者更准确的是说花钱消费,这样才能消耗工业品和服务,以促进生产。如果最终是流向股市,楼市或者其他资产项,无异于饮鸩止渴,形成新的堰塞湖。可能会在下一个周期再次担心引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以最重要是把流入市场的钱消耗掉,从而刺激整个经济。好,现在有3个问题需要回答,1,钱从哪里来,2,给谁来花,3,买什么东西。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至少有4个,一次分配,工资;二次分配,税收;三次分配,捐赠罚款没收等;印钱。

陡然改变一次分配只能引起剧烈震荡,小公司停业破产,大公司减员收缩,需求进一步萎缩。

利用税收调节,企业税,流通税等主要利于企业主,无法变为消费,只能变成个人或者企业的资产项,或买房或理财股票。个人税,收入税等一是人数多,均分下来数额少,而是转化为需求的转化率很小,大多数人只会多存下来几百一千。即便是通过消费券等有效期方式,只是那另一部分钱存下来了。还不提这里面各商家先涨价再用券,实际进入了企业腰包。

三次分配不好谈,但恐怕就算有也杯水车薪。所以答案只能是印钱。但是要控制钱的流向,否则会引起恶性通胀。这是第二第三个问题的范围了。

第二个问题,谁来花,或者说谁来决策钱的流向。无非是个人,企业组织或地方政府,中央政府。

先说个人,按理说这个应该是最佳途径,因为个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但是人数太多,每个人分的太少,1万亿分给4亿人,每人也就2500,而且也存在公平性问题,发放方式可能存在截流,被商家企业吸食,流入生活必需品引起通胀等一大堆问题,因此不可取。

企业,组织,地方政府。注资,收购,贷款,免税减税,扶持基金,其实都是变成了资本项,并不能产生需求,因为这些单位都是生产型,我们目前生产力过剩。也不可行。

只剩下中央政府了。又是大基建吗?修路修桥修机场?盖政府大楼还是挖地铁?当然这确实是个办法,但是我们已经干了好几次了,也要考虑利用率和将来的回报率。而且这主要利好于建筑工程企业及临近行业,大量轻工业服务业收益较小。

那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第三个问题。买什么?很容易,答案是消费品,应该主要是轻工商品,食品,衣帽服装,服务业(非金融),其实就是我们80.90年代出口的那些东西。这些物品很容易就消耗掉了,无法长期积累下来,而且能引发大量就业和经济活动。

其实全部联系起来已经呼之欲出了。就是国家向央行借10年以上国债,给大家发生活品。比如,青少年牛奶特别基金,每人每周一盒牛奶。中小学校服特别基金,每人每学期一身校服。农村老龄人口体检特别基金,60岁以上老人2年内一次上门体检。国产替代特别基金,所有公立医院5年以上使用的进口医疗器械折价强制报废,替换为国产医疗器械。这些由国家集体采购,统一分发,价格比较透明,方便监督的项目,我觉得坐这里慢慢想应该能想出来很多。

当然这里一定会存在贪腐隐患,会有资源浪费,会影响部分企业供应紧张,但只要把水龙头拿在中央手上,逐步缓慢有节奏,在舆论监督下透明进行,应该是弊大于利的。

供大家批评。

责任编辑:zN_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