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环球新视野】采访美国牛企发现:中国人吃着火锅,客观上救回无数心脏病人的生命
2022-09-04 09:39:54 来源: 记者韩鹏

今天在美国采访发现:中国人吃着火锅、涮着肥牛,就可以通过全球贸易,客观上救回无数心脏病人的生命

我给大家说说:


(相关资料图)

这周我们在加州顶着40度高温,采访了一家美国牛肉企业,他们一天屠宰1400头牛,高调宣称:我们现在是“Made for China”——不是“中国制造”,是“为中国制造”。

它们35%都出口了,其中大部分销往中国。

除了卖牛肉,这家企业还有两个厉害产品:用牛心给人治病、用牛脂肪做美妆。

1、【用牛的心脏瓣膜,给心脏病人治病:】

屠宰场杀牛,却能救人一命,功德无量。我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牛的心脏瓣膜,可以解剖出来,送到医药企业,制成“人工心脏瓣膜”,移植到人类病人的心脏里。

心脏瓣膜是什么?用大白话说,就是一个“心脏阀门”。这个“阀门”,随着心脏的跳动节奏,开启、关闭、开启、关闭,这样血液就可以单向流动了。

所以,一个病人如果心脏瓣膜出了问题,就很危险了!怎么治?可以移植动物的,替换人的。

牛的心脏瓣膜,可以从这家美国屠宰场出来,经过全球产业链,最终用到病人身上,逆天改命。

我查了一下,全球已有100万病例用这方法治愈。

2、【用牛的脂肪做成化妆品】这比较常见,不详说了。原理就是动物油抹在皮肤上可以抗衰老。这家企业深知,只卖食品,不如产品多样化赚钱多,所以把部分牛脂肪卖给化妆品企业,附加值更高。

3、【当然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牛肉了!】

这家美企叫One World Beef,明显对中国市场做了很深的调研,很懂今天的中国人爱吃什么。

他们能清楚说出,“肥牛火锅”是中国的网红食品,所以把肥牛卖往中国。

他们还知道中国人爱吃牛百叶,知道这都是四川重庆火锅的必点,所以也卖给中国。这些内脏,包括美国人在内的绝大部分外国人,都不知怎么吃,所以错过中国市场,就是错过商机。

企业是工业化宰牛,一头活牛送进去,45分钟就变成各类可以直接运到超市的产品了!现代版“庖丁解牛”。牛也够惨的,但确实好吃。45分钟内共72道工序,另有16道工序,专门处理牛内脏,主要就是针对亚洲市场设计的,外加给需要心脏瓣膜医疗企业的供货。一头牛全身的95%,他们都能做成盈利产品。

负责开拓国际市场的Mark Gustafson对我们说:“我们调研过了,中国每年都有10%的人口跨入中产行列。中国人口太多,中产崛起太快,每年多出10%中产,就是每年多出上亿人的大市场。相当于每年多出一个日本!“

这美国人的账算得透彻,可以说是发现了财富密码。比华盛顿政客实诚得多。

所以,对今天的中美关系,有时不要看美国说什么,要看它的钱投向哪里。同时要警惕反华政客的破坏!

而且正是中国市场对美国中高端牛肉的需求不断增长,才让这家日宰1400头牛的美企大赚,这有助于它给制造“人工心脏瓣膜”的医疗企业供更多货,客观上,救活更多心脏病人。

这就是中美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不仅是中美两国互利,通过全球产业链,大家都能赢,都获得更多医疗资源,救活更多人,都获得更多化妆品,让爱美的人更靓丽。

可惜啊,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某些华盛顿政客的首要关切。他们做梦都想打压中国。

这家美企CEO Eric Brandt在采访后对我们说,你们中国的英文媒体CGTN想让世界“看到不同”,see the difference,我们也希望让世界“尝到不同”,taste the difference。

其实,CGTN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西方见什么怼什么,而是补充上西方叙事中故意缺失的那部分事实,这就是“看见不同”。比如我们这次采访到的这个故事,跟华盛顿政客的反华叙事就很不同,我们不说,美媒和政客绝不会说。我们让世界“看到不同”,世界人民也有权“尝到不同”——民主不是可口可乐,中国人吃着肥牛,就跟世界实现了共赢,这就是民主!

这家企业雇了900多工人,这都是美国政府心心念念的就业,这些就业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市场不断增长、不断购买进口产品才能养活的。

这家企业也面临不少难题:

——美国躺平抗疫,供应链时断时续,影响他们对中国的出口。公司副总Steve Summers在采访中对我们说:“供应链危机减少了我们对华出口,如果我们美国港口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还能往中国卖更多产品。”

——气候变化导致今年各地干旱,牧场的草变少,牛就变少,牛的价格就涨,这家宰牛的企业成本就涨了。好在,他们是家族企业,老板Eric Brandt负责宰牛,他爸负责养牛,他哥负责饲料。这多少降低了成本。但如果极端天气长期持续,终归会推高成本、推高牛肉价格。我们采访时,当地最高气温47.1度,确实够热的。

艰难环境下,各种天灾人祸,都是各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不确定性。但只要产品对路,中国市场的需求就会持续增长,这是各国企业能掌握的最大的确定性。这也是全球最该看到的不同。

责任编辑:zN_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