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全球独家】白崇禧为什么晚景凄凉?他自己很清楚,也在回忆录里极力辩解
2022-10-19 09:33:30 来源: 萧武


【资料图】

在大陆解放之前,白崇禧集团是国军在大陆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虽然受到解放军在衡宝战役中的歼灭性打击,但因为桂系长期控制广西,保甲制搞得比较彻底,加以衡宝战役后大量桂系军队的散兵游勇三五成群的逃回广西,潜入深山老林,要和解放军打游击。这也是解放初期广西剿匪时间持续比较长的原因,就是因为崇山峻岭阻隔,大兵团行动不便,而很有利于小股部队的山地作战。

这时候国军在大陆大势已去,李宗仁是代总统,先是宣布迁都广州,广州受到威胁后,又迁往重庆。在从广州迁往重庆的时候,李宗仁就没去了,直接去了香港,静观其变。后来发现形势已经完全不可能挽回,于是直接去了美国。在白崇禧兵败之后,李宗仁也劝过白崇禧,不要去台湾,和他一起去美国,但白崇禧不听,选择了去台湾。这是因为白崇禧认为,反攻大陆仍然有希望,只要国军还有机会反攻,他的军事才能就还对国军有用。

白崇禧的回忆录是到台湾之后台湾相关部门主持给做的口述回忆和整理,在里面可以看到,白崇禧基本上没有怎么提到他反对中央军的事,而且很多问题也都谈得比较简略,甚至是武汉会战这样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白崇禧自己也没怎么多谈,只是保留了一些当时的文告,作为资料而已。而这个回忆录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后面,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淮海战役期间,他一直试图说明,他并非在华中拥兵自重,坐观成败,也是曾经积极救援过的,只是力所不及而已。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白崇禧很清楚,他在到台湾之后受到冷遇,最关键的就是他在淮海战役期间的表现。早在1947年中野挺进中原之后,白崇禧就曾经提出过将华中和华东的国军统一指挥的问题,但国军统帅部认为,国军精锐主力兵团基本上就在这个地区,如果都交给他指挥,政治上比较危险,所以拒绝了这个建议。到淮海战役之前,国军将领普遍认为,徐蚌会战事关党国生死,应该由白崇禧指挥,国军统帅部确实也曾请他指挥,他一开始也答应了,但中途却突然变卦了,直接从南京不告而别,返回了武汉。

按照当时在华中剿总给白崇禧当副总司令的宋希濂的回忆,这个时期白崇禧曾经和他谈过话,拉拢过他,大概的意思是,徐蚌会战将会把中央军嫡系的主力兵团全部投入进去,但也不会是解放军的对手。只要解放军能在徐蚌地区消灭了中央军的精锐,政治上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所以,白崇禧不仅自己不去徐州指挥,而且曾经试图将黄维兵团留在华中,淮海战役关键时刻,国军统帅部曾想调宋希濂的十四兵团东进救援,也被白崇禧严词拒绝。宋希濂的部队都到武汉上船了,又被白崇禧派自己的卫队硬赶下来了。

因此,直到最后离开大陆的时候,蒋都认为,国军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解放军太厉害,而是国军内部不团结,尤其是一些地方势力在关键时刻的掣肘,导致事关当过命运的大决战的全盘失败。为了调宋希濂兵团东进,蒋白二人更是在电话里大吵一通,直接指责白是军阀。因此,白崇禧的回忆录就是想为自己辨白,他并不是完全没有救援,而是救援过的,比如他曾经让张淦兵团东进,只是遇到解放军阻击,没有能够打过去而已。但这也无济于事,丝毫不能改变白崇禧在台湾的境遇。

其实,白崇禧在台湾受到冷遇并不奇怪,阎锡山等其他地方军阀也都一样,去台湾后晚年都很凄凉,无人闻问。他们心里当然也都很清楚,他们作为地方实力派,既然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去台湾也就是寄人篱下了,残延苟喘,能活着就行了,其他的想法并不是太多。李宗仁从美国逃脱,返回大陆之后,台湾更是对白崇禧加紧了监视和控制,生怕他也逃回大陆。但在解放前的关键时刻,李宗仁坚决不去台湾,白崇禧还是选择了去台湾,说明白崇禧其实对国军和蒋都还抱有一丝幻想,在政治上未免幼稚。

责任编辑:zN_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