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这个病毒变种,就打在中国的痛点、纠结点上。
1
今天,中国互联网上对疫情的看法非常分裂,不同观点的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互相攻击。和2020-2021年那时的情况差别很大。
(资料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新冠病毒本身的原因。这个病毒本身就很让人纠结。
今年4月,上海疫情高峰期,我写了一篇文章《Omicron、流感,以及普通人应对疫情的心态》,里面有如下总结:
Omicron这个变种,对整个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流感,可能达到流感的十倍。但对于打过三针疫苗的感染者,其死亡风险低于流感。
具体数据是这样的:
美国每年流感平均死3万人左右(模型估算数字)低于总人口的万分之一。
2020年和2021年,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都超过了流感平均年度死亡人数的10倍(2020年约35万,2021年约47.5万)。Omicron流行的2022年(截止目前约24.5万),也很可能达到流感的接近10倍级别。
香港这次Omicron疫情总人口死亡率超过千分之一,也超过了流感的10倍。
宏观上看,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毋庸置疑,在今天这个时点Omicron还是一个危害远远大于流感的的病毒。
新冠原始病毒的真实病死率应该在0.5-1%之间。武汉报告5万确诊病例,死亡不到4000人,但实际上事后血清抽样分析,武汉2020年真实感染人数应该大于50万,真实病死率低于1%。
流感的真实病死率是0.1%,Omicron新冠的真实病死率大概在0.15-0.2%。
虽然Omicron的真实病死率仍高于流感,但考虑到Omicron新冠的大部分死者没打完整疫苗。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打了三针疫苗,大概率感染Omicron的病死几率低于流感。
对打了疫苗的个体来说,死亡风险低于流感,对社会来说,总体风险十倍于流感,这难道不纠结?
宣传上就很纠结,你宣传没事,新冠就是流感,会让人掉以轻心忽视防疫,而实际对社会的伤害远大于流感。你宣传很严重,但对患病的个体来说,死亡风险就是和流感差不多,打了疫苗反而低于流感,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纠结吧。现在又多了个扑朔迷离的后遗症问题,这一点后面再说。
2
假设有三种传染病:
第一种放开后感染千分之一的总人口,感染者100%死亡
第二种放开后感染10%的总人口,感染者1%的几率死亡。
第三种放开后感染100%的总人口,感染者0.1%的几率死亡。
三种传染病同样会夺去0.1%总人口的生命。但人类社会的态度会截然不同。
三个传染病,第一种会人心惶惶,大家都小心谨慎,认真防疫,传染力也差,大概率可以很轻易的消灭。
第三种就没人在乎,爱咋咋地,大家觉得就是流感。传染力也超强,走严格防疫的社会成本非常高。
但对社会的危害,第三种比第一种大得多。毕竟,死亡只是传染病危害的一部分。感染人数越多,危害越大。
而社会心态大致是:传染性越强,防疫成本越高,越倾向放开。致命性越强,民众越恐慌,越倾向严格防疫。
3
欧美也不是一开始就走放开道路,也搞了lock-down,只是没坚持下去。连印度一开始都搞了lock-down。
2020年的原始株,按公布数字,美国大概感染2000万人,6%人口,病死率 1.7%。总人口死亡0.1%。考虑到漏报,应该感染10+%,病死率接近1%,大概相当于我说的第二种情况。
2020年,欧美就很纠结,如果病死率高一个数量级,达到10%,美国放开一年就会死300多万人,估计即使是追求“出去浪”自由的欧美也会坚持lock-down 到底,不消灭誓不罢休。
但1%的病死率,就打在欧美的纠结点上,防疫成本比较高,舍不得经济,1%病死率。民众也不够恐惧,对自由的渴望超过了对病毒的恐惧,政府组织力也一般,传染力比较强,挡不住。
对传染病来说,一小部分人不配合防疫,防疫就肯定失败了。所以2020年,欧美国家就非常纠结痛苦,防疫也不是,放开也不是,出于进退两难的局面。最终,他们的防疫失败了,放弃了。
这个放弃和失败,在2021年传染力和致命力双加强的Delta出现时,就受到了惩罚。以美国为例,无论是感染人数还是死亡人数,2021年都超过了2020年。
而东亚和美国情况不同。东亚国家的政府组织力更强,比欧美重视民众健康,民众也更配合,在2020年,防疫普遍做的更好。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比欧美少得多。
中国就更不纠结。政府组织力超强,特别重视人民健康,老百姓都很配合,三下五除二,就把原始株清零了,毒王Delta,也基本上没有给中国造成什么损害。
4
2022年,情况就变了,出现了新毒株Omicron。
这个毒株传染力超强,病死率更低。属于放开后几乎能感染50 - 100%的人口,病死率0.15-0.2%级别的病毒。
前文说过:传染性越强,防疫成本越高,社会越倾向放开。致命性越强,民众越恐慌,社会越倾向严格防疫。
对欧美来说,连原始株这种相对Omicron低传染力,高致命力的病毒,最终都放弃了严格防疫政策,碰到Omicron时,就完全不纠结,不可能回到严格防疫中去。
欧美这下彻底不纠结了。
东亚其他国家/地区开始纠结了一下,然后发现Omicron传染力太强,最后也不纠结了。如果病死率0.5%,东亚其他地方估计还会纠结,0.15-0.2%,也不纠结,也放弃了。
唯一还在纠结的是中国。因为中国是防疫能力最强,组织力最高,对人民健康最重视的国家,所以也是唯一还在纠结的国家。
Omicron这个病毒变种,就打在中国的痛点、纠结点上。
中国政府要是彻底做不到,就算了,也不纠结了。没有选择权,就没有纠结,没有痛苦。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对就完了。
现在是勉强能做到,就反而有选择的纠结和痛苦。
如果Omicron的致命性再低一个数量级,总人口死亡率降到万分之一,对社会的危害和流感差不多,我们也不需要纠结了。
如果Omicron的致命性高一个数量级,病死率上升到百分之一以上,我们也不会纠结,全民都会配合防疫,不灭病毒誓不休。
现在Omicron这个千分之一多点的病死率,正好打到了我们的麻筋上,搞得我们很难受。对打了疫苗的个体来说,死亡风险低于流感,对社会来说,总体风险十倍于流感。
至于后遗症,我的观点是,首先后遗症的存在不容否认,不可忽视。其次,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会和患病的严重程度挂钩。无症状患者也许也会有后遗症,但无症状患者后遗症的平均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应该远低于有症状的患者。
后遗症,目前情况扑朔迷离。疫苗应该能降低后遗症的几率和严重程度,Omicron的后遗症理论上也应该比Delta轻。然而,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可信的数据。能确认的只是后遗症存在,不容忽视而已。
5
所以,我一直的观点是,再坚持一下,努力撑过这个冬季,看看有没有新变种。
如果新变种病毒致命力进一步下降,对社会的危害真的接近流感,那我们也不需要纠结,放开就行了。我们的防疫政策,让我们躲过了2020年春天,冬天,21年秋天,22年年初四次波峰,直接过渡到一个“不过是个流感”的新变种,防疫可以说功莫大焉。
如果新变种病毒致命力上升,出了一个类似Delta的毒王。那我们也不犹豫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努力保护好国境,继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这两个情况,我们都不需要纠结。
如果没啥变化,流行变种还是和Omicron类似。那我们就仍然处于纠结的状态。这个冬天之后,2023年春天,我相信那时国家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最合理,最关注大众整体利益的决定。
做为个人,怨天尤人是没用的。保护好自己,做好准备是最重要的。之前我也说了,我买了家用制氧机,以备不时之需。
还是那句话,清零不会亡国,放开也不会亡国。做好自己的准备,然后相信国家和政府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不相信也是自由,润也是自由。如果不相信,也不润,天天发牢骚当然也是自由。但我觉得,这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
焦点日报:吉利探索中德汽车企业减碳共识与广泛合作吉利是中国最早进行甲醇汽车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汽车企业,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将发展甲醇燃料汽车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方向...
-
当前快看: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周运南:北证50指数定于21日正式上线的意义探讨北证50指数的发布释放了北交所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的积极预期,反映了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将持续获得政策支持。
-
今日看点: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成立 共推行业标准建设据悉,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将组织预制菜行业专家、龙头企业共同推动“预制菜行业标准建设”,搭建预制菜产...
-
【全球报资讯】【进博会】西门子Xcelerator数字商业平台落地中国 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西门子公司5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首次面向中国市场发布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同时,其线上平台中国...
-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上海将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5日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积极强长板、补短板,努力掌握产业链...
-
焦点日报:吉利探索中德汽车企业减碳共识与广泛合作
2022-11-05 21:30:25
-
当前快看: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周运南:北证50指数定于21日正式上线的意义探讨
2022-11-05 17:43:46
-
今日看点: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成立 共推行业标准建设
2022-11-05 17:35:12
-
【全球报资讯】【进博会】西门子Xcelerator数字商业平台落地中国 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2-11-05 17:27:29
-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上海将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2022-11-05 1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