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全球观点:这种在关系中最隐秘的攻击方式,90%的人都遇见过——
2022-11-09 09:30:40 来源: KnowYourself

策划、撰文 / Alex、Nico

编辑 / KY主创们

前两天,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求助:


【资料图】

“KY好,最近我在关系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我有位同事,平时我俩相处得还挺好的,但只要一有矛盾和冲突,她当下会很克制,但之后的几天她会一直用一种很‘迂回’的方式来报复我。比如,前一天还一起吃饭聊天,第二天她就会故意在其他同事面前冷落我、忽略我,有时候还会叫上其他人一起吃饭,故意不等我。

我觉得很不舒服,但又觉得自己这样纠结这事,是不是太斤斤计较了,毕竟对方也没有真的做什么直接伤害我的事。可我真的很难受,莫名其妙,我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这个用户朋友并没有多心。Ta的这位同事的确在无意识中,对ta开展了心理学上说的「关系攻击」。故意冷落/孤立、在背后吐槽一个人,都是「关系攻击」常见的表现。而关系攻击在各种人际关系(职场、友谊和亲密关系)中,都非常常见。

来看今天的文章。

什么是「关系攻击」?

关系攻击(relational regression)是指,通过故意破坏或操纵关系的方式来伤害对方(Crick & Grotpeter, 1995)。

你一定想不到,它最早是心理学家Crick通过观察小学生日常互动发现的一种现象:一旦出现矛盾,小朋友们会在做游戏时故意将对方排除在外、威胁绝交、在学校里散布谣言,或是在其他同学面前嘲笑对方。

心理学家因此认识到,有一种攻击,叫做「关系攻击」。随后,Carroll进一步将关系攻击分为了两种类型:

1)爱的撤回(love withdrawal):指的是通过撤回原本友好的感情,作为伤害对方的一种手段,比如刻意孤立/忽视对方,或是威胁分手/绝交;

2)社交破坏 (social sabotage) :指的是破坏对方的社交关系,在社交关系中恶化对方的形象,例如在共同好友面前吐槽对方、散布对方的谣言等。

虽然两种方式都会让我们痛苦,但相比之下,社交破坏是更为隐秘且更有伤害性的攻击手段,会对关系产生更为持久的负面影响。

因为这种做法把本应该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带到了关系外的其他人身上,是一种对原本两人间关系的一种背叛。所以,遭到社交破坏攻击的人,典型的感受就是“对方背叛了我”(Coyne et al., 2017)。(公众号主页回复“背叛”,查看更多人际中的背叛关系。)

后来心理学家们又提出,还有一些更难隐蔽的关系攻击手段,它们可能表现为:

总是否认你的真实感受和情绪;

只有在满足或顺从ta的要求时,才愿意亲近你;

……

研究发现,在成年之后,关系攻击主要发生的场景是在亲密关系中(Murray-Close et al.,2016)。心理学家Carroll 等人(2010)通过对336对夫妻日常相处的观察发现:

在双方发生争执或冲突之后,88%的丈夫和96%的妻子都会对伴侣使用“爱的撤回”,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弥补自己的感受。在关系进一步恶化后,52%的丈夫和64%的妻子会通过“社交破坏”来继续伤害对方(在共同的社交关系中说对方的不是)。

这并不是说在职场关系、同伴友情中关系攻击就不存在。事实上,在生活中关系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在各类关系中都有可能遭遇。

遭受关系攻击的人会感到困惑和无助,可能出现社交回避、难以信任别人、感到羞耻、自我怀疑和无缘由的沮丧疲惫等等。当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发酵,甚至还会导致头晕、腹痛等躯体症状(Martin et al., 2015)。

什么样的人更喜欢把关系攻击

当作应对冲突的策略?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心理学家们还真做了不少的研究。

首先,研究发现对关系信任水平低的人,容易把关系攻击作为应对冲突的策略(Wang & Yu, 2019)。Ta们不敢直接在关系中表达不满,只会用这种方式发泄情绪,还可以在对方对质(confront)自己时说,“是你想多了。”

其次,有过被同伴关系攻击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在亲密关系中对伴侣发起关系攻击(Ellis et al., 2009)。比如在学生时期,频繁遭受同伴的关系攻击,会导致我们在成年之后,将关系攻击内化成自己应对亲密关系冲突的策略。

此外,压力水平也可以显著预测关系攻击的风险,也就是说,压力大的时候,如果在关系中遇到矛盾,更不愿意好好沟通,而是用关系攻击的方式伤害对方(因为好好沟通需要足够的情绪能力,而压力本身会降低人们情绪管理的能力)(Bitsola & Kyranldes, 2021)。

在亲密关系中,拥有不安全依恋模式的人,更有可能发起关系攻击。心理学家Oka(2016)发现,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倾向较高的人,更倾向于用关系攻击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遭受了关系攻击,

我们该怎么办?

许多被关系攻击的人都会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所以ta才这么对待我”,然后开始不自觉地希望能通过满足对方的需求来换取关系的稳定。

然而,想要走出关系攻击带来的负面影响,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

其次,作为关系攻击的受害者,有时我们能做的真的不多。但当你感受到被关系攻击的当下,「正面回应」在所有关系中都是最有效的方法。

向对方表达出承受这些攻击带给你的感受,并直接告诉对方如果觉得关系存在问题,坦诚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的坦诚和直接会为对方做出示范,让对方为自己的处理方式感到羞愧,并更加有可能接受你的对质(confront),也直接与你做出回应。

所以当你被一个你所重视的人关系攻击时,不妨和ta来一次心对心的对话,直白地告诉对方ta在自己心里的重要性,真诚地提出自己不希望被关系攻击的诉求。或许在这样的聊天之后,ta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而如果不能,你也可以根据对方的反馈,了解对方对你的态度,重新衡量这段关系对自己的重要性。

而如果你遭受到的关系攻击并非来自亲密关系,我们会建议你直截了当地转移你的「社交重心」。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却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当你意识到对方并没有像你一样珍视这段关系,不愿意正视问题以改善现状的话,转移你的社交重心,不那么重视这段关系,能让你好过很多。你永远拥有放下一段关系的权力。

*最后,想对那些喜欢对他人实施关系攻击的人说:如果控制不住自己,非要这样做的话,也请你一定要警惕使用「社交破坏」这种手段,尤其是在对方和你是伴侣关系的时候。

因为社交破坏可能会造成第三方的介入,从而对关系造成违背你本意的伤害。这里的第三方并不是指插足者,而是你们的好友、同事,甚至是父母、孩子。

许多人都会在自己受到关系中的不友好对待时,向他人倾诉以纾解自己的负面情绪,顺便寻求来自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从一个第三者的视角更客观地看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的确,这样做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会有一种风险:让一个一对一的亲密关系变成不稳定的“戏剧三角”,从而伤害关系。

戏剧三角(Karpman"s drama triangle)是由精神病学家Stephen B. Karpman提出的概念,指受害者(Victim)、拯救者(Rescuer)和加害者(Persecutor)三个人组成的一种很难被打破的关系结构。

当一个人成为了受害者,那么就意味着关系中存在着一个加害者,也会随之引来一个希望改变局面的拯救者。

过度向第三者倾诉,寻求第三者对于这段关系的建议,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让ta成为了那个“拯救者”,横在你和伴侣之间。问题可能会因此变得复杂,比如当你和伴侣已经决定和好时,第三方却因为你曾经的求助,认为你不应该和对方和好。

此时,不再愿意接受第三方意见的你,可能会和第三方产生关系问题。你们的爱情问题因此伤害到了你和另一个人的关系。

你的伴侣则可能会感到边界被侵犯,明明是最亲密的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却找来了一个“无关”人员插手其中,引发更强烈的负面情绪。

因此,你仍然可以向他人倾诉。寻求他人的支持是每个人用来应对负面情绪的有效手段,你可以试着从询问第三者的建议,转变为寻求单纯的情感支持,例如“我和ta吵架了,现在心情好差,你能不能出来陪我散散步吃顿饭?”

责任编辑:zN_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