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焦点速读:观云| 颜宁回国这事也能黑?喷子的荒谬一如既往
2022-11-12 16:34:27 来源: 观云者

颜宁是谁?她是一位天才科学家。

这么介绍绝对不为过。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章丘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当地非常普通的农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96年,颜宁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从此开启她的开挂人生。

在清华,她度过了美好的4年时光。2000年,颜宁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的入场券,并于2004年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

随后继续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学成归国,到清华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那年她30岁。

此后10年,她潜心科研,致力于结构生物学中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关于结构生物学,观云此前也找一位业内人士请教过,因为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追起来如此费劲?

这张图我引用过很多次,中美被引次数全球排名前10%的论文数量对比,是日本人做的统计。

从中可以看出,和美国比起来,中国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生命科学方面还很弱。当然,类似的还有基础物理学。

所以我很想了解一下生命科学究竟难在哪?

那位老哥欧漂多年,后来学成回国。他告诉我,结构生物学研究是生命科学基础中的基础,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费钱,二是过于先进。

费钱很好理解,结构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本源的,是人类在微观水平对分子结构的最接近真实的一种解析,是帮助人类理解核酸、蛋白等的结构-功能关系的一门学科,应用之一是药物开发。

这玩意投入大、回报慢,是个无底洞。

过于先进是因为相关功能研究跟不上结构研究的步伐,而不能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对功能研究给予实打实的指导(不仅仅是资金反馈)。

总之,说得我一头雾水,但大概也明白了这玩意就跟基础物理学的高能物理研究一样,费时费力还费钱。

所以你理解了我为什么一开始就说颜宁是个天才科学家了。

她在中国的短板领域,潜心研究10年,并于2014年,带领团队攻破了人体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为了搞懂这个概念,我又啃了几篇论文以及颜宁做过的一个科普发言,在吐之前弄懂了点皮毛。

大家知道,人类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包括人脑和神经系统供能,也靠葡萄糖。有个疑惑一直困扰着人类,葡萄糖究竟是怎么进入细胞的?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因为人类疾病的根源就是葡萄糖能量转化出了问题。

众所周知,葡萄糖易溶于水,而细胞膜疏于水,这就相当于在细胞与葡萄糖之间有一堵墙,葡萄糖无法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发挥作用,必须借助一些特殊手段。于是有了一个形象的概念诞生,叫“葡萄糖跨膜转运”。

起初,人类以为葡萄糖是通过自由跨膜扩散进入细胞的,就好比菜是快递小哥直接进入小区送货上门的。

后来发现不是,小区有疫情,门口不让进,快递小哥只能把菜送到保安室,再由志愿者把菜送到家里。

科学家给细胞内的“志愿者”取了个名字叫“葡萄糖转运蛋白”。

其中有一类转运蛋白很特殊,它负责人体最关键的组织器官的葡萄糖转运,包括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红细胞等组织器官,它就是小区里那批专门负责送救命药的志愿者,叫GLUTs(glucose transporters)。

人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人体的14个GLUTs(志愿者)中,1-4号最重要,其中GLUT1是红细胞和血脑屏障等上皮细胞的主要转运蛋白。

人类大脑萎缩、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癫痫等一系列疾病都跟GLUT1有关,甚至细胞癌变也跟GLUT1有关。GLUT1不干活了,你就熄火,GLUT1忙不过来了,细胞就癌变,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研究GLUT1极具医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然,人类认识这些“志愿者”是有过程的。弄清这些特殊蛋白,特别是人源GLUT1蛋白的结构是结构生物学的重大课题。

此前,这事卡了50年,而2014年,正是在颜宁的带领下,这一难关终于被攻破。这一年,颜宁37岁。

期间,她还为清华大学培养出7名博士生。

当然,她的学术研究也得到广泛认可,先后于2009年和2012年两次入选《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2015年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等等。

2017年,颜宁受邀到另一所学校,也就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对于这一决定,她曾这样解释,她说:“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个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是我的母校,能够在这两所我骄傲的母校任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

在普林斯顿大学,她不仅成了该校的终身教授,还成了美方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所以,颜宁在学术的成绩,以及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如今却因为一个决定,给她招来大量攻击。

2022年11月1日,在年度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她这一表态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绝大多数人对颜宁的选择表示支持和祝愿,但网络上也充斥着阴阳怪气和冷嘲热讽。

这些人的论调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攻击她本人。

从道德上攻击她,认为她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现在回来是捞钱抢资源,攻击她是精致的利己者。

就这还有人点赞,我看这些人活着也是在跟人抢资源,不如死了算了,也算是为社会做点贡献。

还有人从学术上攻击她,个别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在学术上却毫无建树的资深网红,居然也蹭热点含沙射影。

当年这些人可不是这个论调啊!

2017年,颜宁选择去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当时国内一片哀嚎,认为她是因为在国内没有评上“院士”,一气之下出走的。当时的风向是,颜宁牛逼,留不住她是中国的损失,顺便啐一口国内的科研圈。

现在她回来了,又说人家没啥水平?什么毛病?能不能别这么分裂?

二是攻击深圳,认为深圳是人傻钱多,大撒币。当年中国的人才外流,这些人要中国反思,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如今中国有底气给科学家更好地待遇了,把人召回来了,他们又开始冷嘲热讽,说中国人傻钱多。你到底要怎样?

我算是明白了,这些人压根就是见不得你好!这些人压根就是喜欢鼓唇咋舌、说三道四、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长舌妇!

他们唠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你好,就是为了让自己爽!

就好比你家孩子有些偏科,他们会说,你们这些家长太没责任心了,太不把孩子的未来当个事了,怎么不给孩子请家教?!

等你家庭条件好不容易好点了,咬牙从学校请了个老师给孩子补课,他们又开始冷嘲热讽,真是人傻钱多,那人水平不行,你们花冤枉钱了!

你说,那你帮我找一个啊,他又嗷嗷叫,那是你的事!你叫他闭嘴!他会哭天抢地骂你不识好人心!

无论是黑颜宁本人,还是黑深圳,喷子的逻辑是没有逻辑,喷子的荒谬一如既往。

国家从来没有用家国情怀去绑架科学家。这些年来国家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很多都流落海外,国家从没有要求他们必须回来。因为有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无法给这些人才提供舞台,回来也难有作为。

但并不代表国家不看重未来。

人才是凤凰,国家奉行的策略是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而且栽树也有个顺序,先栽急需的,例如工学、化学、材料学、计算机应用。等条件改善了,再栽基础物理、生命科学。

颜宁的学术水平如何,自然有学术界去判断,喷子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深圳是否人傻钱多,与喷子何干?

颜宁是否有家国情怀,是不是因为家国情怀回国,重要吗?

对于国家来说,吸引在生命科学领域深耕的颜宁回国,必将给中国的未来带来更多机会;对于颜宁来说,从一个高校教授科学家,成为一个国家学科产业的带头人,是一种事业平台的巨大跃升。在这个平台上,她个人和深圳这座城市,将互相成就,实现双赢,这就够了。

今天的中国,每年都要吸引大量的华裔科学家回国创业。

此前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曾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仅仅3个月期间,至少有1400名美国华裔科学家离开了原本工作的美国科研机构,转而注册到中国开展研究。

其实不仅是华裔科学家选择回国,包括日本、德国等,很多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也开始选择到中国来寻找机会。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增强,来中国的人才肯定会越来越多。

但前提是中国始终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

我们不应该在道德上对来华的科学家品头论足,绝大多数人也没资格在学术上对人家指手画脚。

作为大国公民,我们理当和国家的态度保持一致。

来了,我们欢迎,走了,我们也不急眼。

归去来兮,来去自由!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

责任编辑:zN_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