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中国第一个性学家,被骂上热搜
2022-11-18 06:47:37 来源: InsGirl

来源:InsGirl

李银河,伴随着骂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这位以和王小波的爱情故事而闻名的性学者,先是在博客上公开自己有一位相伴17年的「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别伴侣。


(资料图片)

再是出版自传《人间采蜜记》,在书里写自己喜欢虐恋,爱人王小波曾主动买回来绳子,和她玩捆绑游戏。

此时是2015年初,王小波逝世刚过17年。

对李银河的指控由此铺天盖地而来。

「背叛王小波」

「蹭王小波热度」

「损害王小波形象」

……

如今,7年过去了,围绕李银河的问题,仍然是王小波。

人们,并不打算放过李银河。

李银河几乎每一次的采访,都绕不过王小波。

“您还想王小波吗?”“您怎么处理关于王小波的回忆?”

这位学者,大部分时候沉默,低头,转移话题。

偶尔聊得开心了,透露一些「私事」。

“爱一个人,你会忽略他的坏习惯。举个例子吧,王小波也特别不讲个人卫生的,我都从来没有注意到过,你不会厌烦。”

至于想不想王小波,她最经常的回答是:

我总会梦到他,夜里梦到小波的时候,就感觉他又活过来了。我就会特别着急地告诉他,你有心脏病你知道吗?

这样的问题,李银河回答了无数遍。

但人们还是不知疲倦地问了无数遍。

围观着这个爱情的亲历者,人们总试图证明,那段过往的爱情,仍然在她身上残留着什么 。

可是李银河的回答,实在太平静了。

至少,与那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比起来……

李银河第一次见王小波,失望极了。

“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么丑。”

“不但丑,丑中还带着凶样。”

来之前,李银河非常紧张,她仰慕王小波很久了。

那是1977年,李银河25岁。刚从山西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做编辑。

此时动荡的十年刚结束,李银河也刚结束了自己从初中就开始的「上山下乡」。

后来李银河认为这是她一生中最饱受折磨的一段时光。

不过也是在这段时光中,李银河发现了自己对虐恋的喜爱,这在她之后的学术生涯中,成为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李银河回忆,当时一位很英俊的知青被五花大绑,他被凌辱的痛苦形象,一直刻在她的记忆里,成为她后来经常出现的性幻想形象之一。

王小波也经历了同样的动荡时代,两人认识时 ,25岁的王小波也刚结束知青身份不久,彼时还是街道工厂的工人。

王小波喜欢写东西,给光明日报投他写的第一篇小说,《绿毛水怪》。

李银河一读就迷上了,觉得以后肯定会跟这个男人发生点什么。

无奈对方太丑,心思全无。

但王小波倒是爱上了李银河。

见了一次就说「爱」,似乎太过轻浮。

但王小波在后来给李银河的情书里,对「爱情」的解释是:

我老觉得爱情奇怪,它是一种宿命的东西。对我来说,它的内容就是碰上了,然后就爱上了,然后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王小波碰上了李银河,然后就爱上了,一点办法也没有。

没过几天,他就借口还书,来找李银河。

两人东拉西扯聊了半天文学,王小波猛不丁问:“你有男朋友吗?”

李银河一愣,说没有。

对方相当生猛,直接来了一句:“你看我怎么样?”

李银河看着那张丑脸,觉得更吓人了。

不过两个人之间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爱情还是开始了。

情书开始一封又一封地送到了李银河手里。

王小波也不会想到,因为这些情书,他在二十多年后,被读者奉为「情话大师」

李银河倒是直白,回忆俩人爱得死去活来时说:

“我和小波谈恋爱时,接吻已经完全到了上瘾的程度,有时甚至感觉到缺氧窒息,恨不得把嘴唇吻肿,两人看上去就像袋鼠妈妈和它的小袋鼠。”

一段时间后,李银河把王小波带回家,妈妈一看脸色就垮了,最后扔给李银河一句:“太丑了,实在拿不出手啊!”

此后妈妈一看到李银河出去和王小波约会就生气,两人争吵不断。

王小波不忍心李银河因为他和家里人闹僵,开始退缩,他在信里写道:

“你妈妈不喜欢我。你妈妈是个好人,为什么要惹她生气呢?再说,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你应该遇到的。真的,你不应该遇到。还有好多人不喜欢我。

“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李银河因为他要分手气哭了。小波又心疼了:

“你生了气就哭,我一看见你哭就目瞪口呆,就像一个小孩子做了坏事在未受责备之前目瞪口呆一样,所以什么事你先别哭,先来责备我,好吗?

两人和好如初,交往三年后,1980年1月21日,俩人登记结婚。

给了五百块钱,算作彩礼。

没办婚礼没拍结婚照,两家人各自请了一桌饭,就算是结婚了。

这俩人在外人眼里,确实奇葩。穷光蛋一对,还不讲究。

用妈妈的话说:“这一对宝贝放到一块,就差给他们脖子上各拴一块大饼了。”

“他们在一块儿吃什么,吃精神吗?”

这是句嘲讽,却说出了俩人的真实生活。

王小波后来说:“智慧、有趣和性爱,是最美好的三件事。”

俩人的婚姻,也在实践这三件事。

先说性爱。

2015年,李银河在自传里写和王小波二十年多年前的性生活:“有一回,小波主动买了一根指头粗细的绳子回家,使我感到意外惊喜……”

“我们做爱会包括捆绑和轻度鞭打类活动……”

二十年后的读者面红耳赤,李银河倒坦荡极了,“虐恋是贫乏的俗世生活中的奢侈品,是性感的极致”。

她带领小波探索性爱的快感,对方也愿意为她探索。

在李银河的影响下,王小波写下了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讲的就是虐恋的故事。

李银河对王小波说:“为了你我想变得美一些,我希望你爱我的全部肉体,我愿意它因为你变得更美。”

爱一个人最真实的反应,是爱对方的身体。

再说智慧。

李银河说俩人的爱情:“我们不要大人,你的父母和我的父母,不论现在和将来,让我们把他们抛开,我们只是两个人,不是两家人,我们是两个在宇宙中游荡的灵魂,我们不愿孤独,走到一起来,别人与我们无关,好吗?”

两人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丁克的打算,不愿让自己成为「养儿防老」观念下的糊涂虫。

王小波在信里写道:“比方你我,绝不该为了中国人改造自己,否则太糊涂。”

“比方说中国孩子太多,生孩子极吃苦头,但是人们为什么非生不可呢?我猜是因为:(1)大家都生;(2)怕老了;(3)现在不生以后生不了。”

因为害怕自己的“老”而生孩子,对王小波来说是一种自私。“万万不能有人来伺候我,因为那样双方都很卑鄙。”

四十多年过去了,再看两人对人生的反思,也不得不感慨其先锋性。

李银河和王小波的婚姻,不是在社会教条下的自然惯性,而只关乎爱情,只关乎两个灵魂。

而有趣,则是两人一生所追求的。

李银河有自己的野心,期待能创造一些东西留下来。

1982年,李银河去美国攻读社会学博士,王小波自费跟着去,一起读书。

两人一个月只有李银河的400美元奖学金,难以维持下去,王小波就去餐厅洗盘子,“累得屁滚尿流”,一天也只能赚20美元。“像这么干,一星期干六天也挣不出学费来”。

李银河不想王小波写小说被影响,让他在家安心写作,自己一个人打工。

“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 ,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文学是他的生命。我们对生活要求不高,我一个人工作够用了。”

就是在这里,王小波写下了后来影响了一大批人的《黄金时代》。

回国后,作为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李银河野心勃勃,列了“社会学研究三十题”,打算大干一场。

搞同性恋现象研究 ,所有人都反对,只有王小波坚决支持,还和李银河一起做田野调查。

有一件趣事。

王小波由“线人”带去男厕所,刚进去,每个隔间都探出一个头,看了小波一眼,又都缩了回去。

王小波问线人这是什么意思,线人说:“没看上你呗。”

那会儿,社会整体还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病,两人已经开始到处为同性恋群体奔走发声。

1992年,两人的同性恋研究出书。

也是这一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终于在台湾得到出版,还中了25万新台币的奖。

两人互相鼓励,都在自己的领域进取,完成了两人在一起时的承诺。

刚在一起时,李银河也和很多热恋中的人一样,害怕两人激情褪去,生活再陷入无聊,担心地问王小波:

“如果我们的精神枯竭了,我们的生活变得枯燥,那不如立刻去死了好。我们的梦能做一辈子吗?”

王小波的回答是:

我和你就要努力进取,永不休止。对事业是这样,对美也是这样。永远有新东西在我们面前出现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白尼又发现了新宇宙,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我们先来让它存在。”

这句话确实成为现实,李银河和王小波让美存在了。

不管过了多少年,再读他们的爱情故事,人们总能感受到某种纯粹,它超越庸俗日常,是两个有着相同追求的灵魂间的共振。

然而这美好,太短暂了。

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给在剑桥的李银河发了封邮件:“北京风和日丽,我要到郊区的房子去看看了。”

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两个人最后的通信。

第二天,王小波被发现死在家里。

邻居在昨晚11点听到了小波的屋里传来的两声惨叫,没太在意。

等到下午推开小波房门,发现小波倒在地上,身体已经冰冷。

人们看见王小波头抵着墙壁,墙上有牙齿刮过的痕迹,地上还有墙灰,他是在痛苦中挣扎着离去的。

王小波去世后,在他生前被出版社当作是黄书的《黄金时代》突然爆火,人们像发现了一个天才一样,开始疯狂研究王小波,热爱他的人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

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故事,也由此被反复传颂。

接到消息的那天 ,李银河的朋友告诉她:“小波是个诗人,走得也像诗人。”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仍然被这带有诗意的爱情故事感动着,幻想着李银河该是如何的痛苦。

于是,当李银河公开宣布自己有相伴17年的伴侣时,无数人的梦也随之被击碎。

事实上,李银河的痛苦,不过是在时间的打磨下,内化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在小波去世后,李银河找了很多墓地,横平竖直,都不能让她满意。后来找到昌平佛山灵园的一块天然大石,奇形怪状,不羁世俗,恰似王小波的性情。

李银河给王小波写信,说自己像一只反刍的牛,“不断地反复咀嚼我们过去的生活,细细品味它的酸甜苦辣。”

也是在王小波走了之后,她终于明白了诗人的那句: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

李银河一生都在探究人生的意义,这个始终困扰着人类的终极命题。

六十多岁后,李银河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追求美和爱。

小波给的爱,就是李银河部分的生命。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天人五衰》中,写过一个轮回的生命,每到18岁就死去,投胎到另一个生命里。

这样,人就永远活在他最美好的日子里。

他不用等到牙齿掉了,头发白了,人变丑了,就悄然地失去了。

李银河总是告慰自己,小波就是这样,在他精神之美的巅峰期,与世长辞。

每每这样想,李银河的痛苦,才能减轻。

没事的时候,李银河就会看王小波留下的小说。

作为王小波永远的第一读者,这些小说她几十年前都看过。

如今再看,全是回忆。

这位老人,有时候看得哈哈大笑,差点犯哮喘病;有时候又痛哭不止。

你好哇,李银河:

今天又写信给你。我一点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所以就不能谈论你的工作。……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

王小波 22日

你好哇,李银河:

今天是六月一日,就是说,今天已经是六月初了。可是不知道你在哪儿。也许在归途上吧。……总之,这一段时间比原来想象的苦。你就要回来了是吧?祝你愉快。

王小波 6月1日

你好哇,李银河: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王小波 星期日

你好哇,李银河:

……昨天在黄昏的水面上我很高兴,可惜咱们马上要像傻子一样地往回赶。我有好久没有遇上这么美好的时光了。……

王小波 9月11日

你好哇,李银河:

我又来对你瞎扯一通了。……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真希望下个星期日早来,并且那一天春光明媚。

王小波 3月5日

……

流行文化告诉我们,人就不应该相信爱情。

韩裔哲学家韩炳哲说我们处于一个倦怠社会,年轻人在以功绩为主旨的生活里早已筋疲力尽,爱情只能往后靠。

然而他也说了,在这个倦怠社会里,只有爱欲能救我们。

爱情没有那么多标准和理论,过于去算计一份感情带来的得失,爱欲被驯服,生命也随之枯竭。

去放纵自己的爱欲,在爱情里享受当下的快乐和欢愉。

在这个我们不得不工具化自己,也工具化别人的时代里,在爱欲里沉沦,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为「人」的时刻。

这也是在今天,我仍然想讲李银河和王小波爱情故事的原因。

「爱情」,应该是一种美的东西,我们都有权利和自由享受这份美。

半个世纪后,人们或许没读过王小波的著作,没看过李银河的研究,但都在这个爱情故事里,共享着同一份震动。

这个爱情故事还会流传很久很久。

因为,美的东西,永远触人心弦。

正如王小波所说的: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对你的爱很美。”

不管我们多么平庸,当我们爱的时候,我们都在创造美。

点击「InsGirl」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zN_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