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热资讯!工人过得好、农民过的差,怎么就不可以说了?
2022-11-19 09:24:32 来源: shoooo

近期观网上出现了很多对前三十年城乡间、工农间生活水平差异的争论,这些争论其实都是争论者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导致的——

怀念前三十年的人,要么是在前三十年享受到了福利、感受过“共产主义”给自己带来相对较好生活的人,要么是今天一些出于逃避现实压力对前三十年投以“桃花源”般幻想的人。

不怀念(看清楚这里说的不是“否定”)前三十年的人,一般是经历过前三十年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不甘心被一些人“代言”、想把这股怨气说出来的人。


(资料图片)

这些人的观点,都是站在自己利益上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前者一般是城市工人、后者一般是农民。

人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评价是很正常的。就好比,受尽同学欺凌的学生恨死了曾经就读的学校,受到老师照顾很多的学生又十分怀念自己的母校。

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争论呢?怎样去评价前三十年才不会伤了和气、破坏团结呢?

那就是实事求是统一标准

█ 实事求是

前三十年里——

城市工人奉献了,农民也奉献了。

城市工人享受到了福利,因此过上了比农民好得多的生活,这一点不用掩饰。农民在那段时期吃苦受罪也是事实,更不用隐瞒。

尽管在所得上有差异,但我们的目标是统一的,那就是“替国家想”——为了国家的转型与发展。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农民也不用过分抱怨、甚至仇恨那个时代。那时候,农民吃苦受罪支援城市工业建设,咱是为国家出力气,为国家工业化做贡献。今天我们过上好生活,就是靠那会儿打的好基础。“打基础”的过程中,农民的牺牲是不可否认的。咱牺牲也就牺牲了,全当是为了国家。

█ 统一标准

既然为了国家农民可以牺牲那工人也得做好有朝一日被牺牲的心理准备。城市工人在享受到福利和优待的同时不能以为自己永远不应该失去这些好处——

世纪之交,国企改革拉开大幕,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调整发展方式,就轮到工人阶级牺牲了。那一刻,工人阶级却“含糊”了、不愿意牺牲了。那年春晚上黄宏的一句“工人阶级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至今不受欢迎。仔细想想,这句台词不就是今天一些人在指责农民不该抱怨前三十年时搬出来的“大道理”吗?合着在这些人的心里,农民可以为了国家牺牲,工人却不能!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大家理性地想一想,既然都是“替国家想”,农民在前三十年可以作为政策的牺牲品献祭工业化,工人为什么就不可以作为政策的牺牲品献祭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呢?工人因下岗陷入生活困顿时可以声泪俱下,农民抱怨两句以前的生活不好就是不识大体、不顾大局,就是“小仁政”?

农民抱怨前三十年过得苦和工人抱怨下岗潮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因为破坏了一些人对前三十年的想象就被捂着嘴不让说话

农民牺牲了也就牺牲了,原本可以出于“替国家想”既往不咎,可是有些人就是要枉顾历史事实,把前三十年往“人间天堂”那样吹,恨不能一夜回到前三十年,完全无视那些在前三十年过得并不够好的农民,这些所谓的“美好回忆”是完全把当年受苦的农民排除在外的!这些人抢占了话语权,强行拉农民一起回忆那段时光。因此,触怒了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农民和想为农民说一些话的人。

如果工人要抱怨就必须允许农民也抱怨如果工人要回忆前三十年且有表达的权利那就必须允许农民不想回忆前三十年也有表达的权利。工人可以抱怨“下岗潮”,农民却不能抱怨“剪刀差”,这是什么道理?

一句话,没有只吃第七个馒头就能饱的,但同样也没有只吃第一个馒头就能饱的;不能只吃第七个馒头,但也不能只吃第一个馒头。

如果要停止争论,那就得统一标准——不管是哪个时期只要是为国家做牺牲都不应该去抱怨——

“剪刀差”时期的农民是为国家做牺牲,不应该抱怨!

“下岗潮”时期的工人也是为国家做牺牲,也不应该抱怨!

——————————————————————

回忆前三十年的时候,应当是这样一个态度——有辉煌的成就也有过挫折和教训,那是一个并不完美伟大时代。

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了逃避现实的烦恼而去刻意营造出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桃花源”。

“公知”横行的年代,他们把西方国家当做这个“桃花源”并心向往之,如今,有的人又把过去的那段时光当做“桃花源”。殊途同归而已

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孔夫子不忍见人心涣散,主张“克己复礼”,一心想回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治下的理想时代,他把这些贤君圣主治下的时代描述得天花乱坠,呼吁世人重兴礼乐,并为此奔波一生。直到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终于彻底绝望。从历史的进程看,孔子的绝望毋庸置疑是好事一件,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历史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们只有面对现实

责任编辑:zN_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