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小帅小美”们大行其道,流水线生产的解说是否正在“杀死”电影?
2022-11-19 15:31:59 来源: Zpuzzle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他怀里的这个女人是小美,正当两人翻云覆雨的紧要关头,门口突然传来了佛波勒的声音。”你一定在地铁上、餐馆里、身边同事的抖音里,听到过这样的影视解说。

这群共享姓名的人物,组成了一份“3分钟说电影”的电子榨菜,可口、便捷,充实着当代人的精神空间;同时,他们又像一把刀片,精准割在了电影的动脉上。


(资料图片)

好想问问大家,你们爱看“小帅小美”们的AI解说电影吗?这是毁了电影市场吗?

或者说,流水线生产的解说是否正在“杀死”电影?

如果从艺术的发展史来说,从古至今消失的艺术形式不止成百上千。那些曾经消失的艺术形式中,也从来都不乏精品——这里面典型的比如汉赋、骈文、古诗、词曲,它们中的很多作品甚至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那一部分,但这无法阻挡这些艺术形式本身的衰颓或者消失。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如果我们套用文学发展史的逻辑来理解电影的话,那么电影作为一种“图像艺术”的形式,大约类似于《诗经》、《楚辞》所处的时代。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说“电影”,默认的是平均时长90分钟~120分钟左右、屏幕长宽比在16:9到30多、40多比9、平均镜头在300~800个之间的那种东西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电影的时长、长宽比、镜头数等等,都是经过了数十年的商业实践之后而得出的一个经验。换句话说,电影的平均时长是100分钟左右,并不是因为100分钟的电影可以有更好的艺术表现空间,而是这是大多数观众普遍能接受的一次性的观影时长。

而如今,在智能手机时代,短视频、竖屏视频成为了更适合当下传播体系的艺术形式,这同样也是基于商业逻辑而出现的。为什么电影就不能被“杀死”呢?

在文学研究的领域中,传播体系与文学样式演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是过去几十年来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从相对悲观的角度上来说,随着传播体系的变化,几乎任何一种在过去的传媒时代成熟的文学样式,都有可能被“杀死”。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此前的各类通俗小说。

在之前,通俗小说的创作必须要考虑两点:第一,是字数不能过长,因为纸张是有重量和体积的;第二,是因为作者无法及时了解读者的反馈,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靠“猜”来写作。但是在网络文学时代,互联网让写作者有了数量近乎无限的纸张,而更便捷的交流方式,也让写作者无需靠猜就能来写作。

在网文时代,理论上讲,如果一个作品的订阅数足够,哪怕这个作品再小众,坐着也能活下去。比如我就见过一些人用编程的框架来写网文,居然也有不错的订阅。那么,假如说有1万个程序员订阅了这部作品,那么尽管1万个程序员是个非常小众的群体,但他们也足以养活这个作者写作下去。这种小说样式就可以留存下来。

你可以说这东西没有任何文学价值,就是一个圈内人的自嗨而已,但那又如何呢?在商业逻辑上,这就是跑的通的。

说回到电影上,抖音去年的广告营收是1500亿——这是什么概念呢?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600多亿元。

而字节跳动的广告营收是2600亿——2019年,疫情之前的全球电影票房是400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算差不多也就是2600亿元人民币。

当一个字节跳动的营收就抵得上全球电影总票房的时候,资本和创作者往哪个领域流动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再说电影“死”还是“不死”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

也许短视频从未想过干掉电影,但“杀死你,与你何干”。

作为一个也是看着经典电影长大的人而言,我当然知道那些经典的电影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但是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讲,任何人也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电影也在逐步走向衰颓。其实,从电影发展史上看,上世纪50年代时候,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就有过一次险些被“杀死”的可能,但后来电影靠着宽银幕和更好的视听体验将自己续命了半个多世纪。

当然,电影未来也许不会“死”,而是以其他变化了的形式继续存在,但这个形式可能与今天我们印象中的“电影”大不一样了。

从艺术演变的历程上看,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终归都是要死的。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艺术的本质是“探针”(Probe),艺术家是在用自己的全部感知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电影的诞生源于19世纪的“环境”,在21世纪,新的“环境”当然也会让电影有新的可能。

于我而言,与其说“小美小帅”们是在“杀死”电影,不如说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左冲右突中还未找到新的方向。当然,也如同我不赞同对那些文学经典加以庸俗化的解读一样,“小帅”们对一些经典电影的解读,也无异于普通人去了解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可话又说回来,娱乐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底层人的强需求。如果说这些“小帅小美”是在杀死电影的话,那么当年的那些民间流传的明显脱离了历史事实的戏曲、话本、相声、太平歌词等等,是不是又在“杀死”历史和文学呢?

还是前面那句话,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注定会衰亡的。哪怕在文学这方面,在过去,被认为文学代表的艺术形式是诗,而今天一提“文学家”或者“作家”,绝大多数人默认的都是这人是写小说的。电影的诞生与发展,以及能形成今天这样固定的艺术形式,本就是商业逻辑演化出来的结果,它今天自然也可以被更商业的逻辑给代替掉。即便你用法律的方式禁止AI解说使用电影画面,但在更多的娱乐模式的冲击下,电影的衰颓也是不可避免的。而当一个行业整体上陷入衰颓的时候,再想频繁出好作品,难度自然也就越来越高了。

责任编辑:zN_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