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如何客观量化核酸检测的准确率? 一是相互验证,二是有金标准。
2022-12-01 06:32:12 来源: 从石


(资料图片)

近来,核酸检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一面是垄断性的暴利,另一面是准确率、有效性颇受质疑。网上长期以来有两个方案,可供定量评价检测的准确率。

方案一:每人采样两次,棉签放到不同的管,11个管(每管十个棉签)提供55种不同的组合(可以筛查55人),一人阳性,可以通过两个管来定位特定人,两倍成本达到10倍精度,避免一人阳性,十个单元隔离等待复查。(方案见于 饶议科学 评论区,这一方法和小时候常做的,用天平从十个球里找一个轻球的思路类似)

此方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如果11管分给两、三家不同的核酸公司进行检测,可以起到相互验证的作用,本来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卷(即便是几日后查出阳性,也完全可以归因为潜伏期,没法说检测出问题),现在变成两、三个人对答案。

这个方案需要仔细考量流程设计,才能避免让检测人员手忙脚乱,但可行性是OK的。

方案二:思路来源于机器学习的验证集和测试集,往采样管里人为添加一些灭活病毒片段,相当于金标准,后台做好记录,再和核酸检测公司报告结果进行核对,就能推测假阴率。

这个方案的坏处是,只要是人去添加,就存在操作空间,如果这一关没控制好,反而损伤公信力。

上述两个方案可供参考,用以客观量化核酸检测准确率。工程领域说的是,宁愿活做的细一点慢一点,也要避免返工,不走回头路就是最高效的,当然,系统重构是另外的事情,那是到了一定发展阶段的必需。核酸检测准确率的客观评价一方面可以提高公信力,另一方面会迫使检测机构提升准确率。准确率上去了,很多时候也不用那么大范围做、做的那么频繁了。

​反言之,一个垄断性的暴利行业,假如没有合理的验收指标和质量评估体系,不出问题就只能寄希望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良心。一个人一会检查阴性,一会检查阳性,不能笼统地说可能是潜伏期,可能是采样原因,可能是某某原因,这么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严肃问题,那得定位到底是什么原因,各自比例是多少,如何评定,如何改善?有问题不能糊里糊涂,得过且过,科学的手段多的是,上面只是两种,只要愿意想、愿意做,总有更好的办法,只愿千万不要是存心糊涂,难得糊涂就好。

责任编辑:zN_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