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环球热讯:经济真的很糟糕了吗?
2022-12-08 09:46:29 来源: 观察者网时评

随着优化二十条、新十条的出台,国内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放宽。此前的观点一直认为,疫情防控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较大,这也是此次放宽防疫政策的现实背景。

那么,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到底如何?进出口数据下滑有多大?如何补救?下文的分析报告也许能帮我们一窥经济现状。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资料图)

核心观点

事件: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12月7日公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价,2022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下降9.5%(前值为-0.4%)。其中,出口2960.9亿美元,增长-8.7%(前值为-0.3%);进口2262.5亿美元,增长-10.6%(前值为-0.7%);贸易顺差698.4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11月出口同比增长0.9%(前值为7%);进口同比下降1.1%(前值为6.8%);贸易顺差为4943.3亿元。

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全球贸易收缩和去年同期高基数造成本月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国内经济基本面偏弱和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进口增速快速回落。全球贸易收缩不仅受海外经济持续放缓的负面影响,美元升值也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之效。每次美元在短时间内快速升值都会削弱其他国家的进口购买力,进而造成全球贸易量减少。

进口增速快速下跌:一是国内疫情反扑形势严峻造成国内经济基本面未得到明显改善,国内生产和消费修复受阻;二是多数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价格效应”对进口总额的贡献持续减弱。

展望未来:1)对于出口,全球PMI趋势下行、美国补库存转向去库存等领先指标均表明海外需求市场持续萎缩的概率较大,我们维持12月份出口增速依然偏低的原有判断。2023年一季度,全球经济体(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PMI可能继续偏弱,对我国中间品和消费品的持续性需求减少,全球贸易收缩继续限制我国出口增长。2)对于进口,今年下半年国内经济一直处于弱复苏状态,导致进口增速持续维持较低水平。但随着疫情防疫政策的优化,国内生产端和消费端面临的阻力明显变小,消费需求刺激(尤其是房地产需求)等一系列政策已出现边际调整,经济复苏空间较大,这会带动进口需求增速上行。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12月7日公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价,2022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下降9.5%(前值为-0.4%)。其中,出口2960.9亿美元,增长-8.7%(前值为-0.3%);进口2262.5亿美元,增长-10.6%(前值为-0.7%);贸易顺差698.4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11月出口同比增长0.9%(前值为7%);进口下降1.1%(前值为6.8%);贸易顺差为4943.3亿元。

总体上看:

与10月相比,11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增速均大幅下滑,其中进口同比增速降至两位数。全球贸易收缩和去年同期高基数造成11月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国内经济基本面偏弱和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进口增速快速回落。

我们认为,从9月份开始,外需走弱就一直是造成出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不仅是中国出口增速开始下降,日本、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出口增速纷纷下滑,其中韩国出口增速已连续两个月为负(10月为-5.71%,11月为-13.95),越南出口增速由正转负(10月为10.88%,11月为-13.95%),全球贸易收缩态势明显。

全球贸易收缩不仅受海外经济持续放缓的负面影响,美元升值也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之效。每次美元在短时间内快速升值都会削弱其他国家的进口购买力,进而造成全球贸易量减少。

出口目的地:11月我国对多个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速均出现进一步下降,对东盟和俄罗斯的出口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具体来看,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出口持续回落,同比增速分别为-10.6%、-25.4%、-5.6%和-16.5%,前值为-9.0%、-12.6%、3.8%和-14.5%,其中对美国出口的下降幅度更大。究其原因依然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表现较弱,美国PMI录得49(10月50.2),欧元区PMI录得47.1(10月46.4),日本PMI录得49(10月50.7)。再加上多个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欧美等国的货币政策偏紧,其国内制造业需求表现出收缩态势,海外市场降低对中国产品的持续性需求。俄罗斯和东盟依然是11月份出口目的地中的主要亮点。虽然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增速下降,录得为17.89%,前值为34.6%,但仍维持两位数增长。地缘冲突导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与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关系恶化,俄罗斯对我国商品依赖度较高。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为5.81%,前值为20.3%,降幅较大。11月增速下降主要是全球贸易收缩造成东盟国家本身出口表现较差,进而传导对我国进口需求减少。从累计值看,东盟仍然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分别进出口5.89万亿元、5.17万亿元、4.62万亿元和2.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7%、4.8%和4.7%。

出口商品结构:11月纺织及制品、服装、玩具、家具及零件、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速依然为负,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下降幅度较大。农产品和箱包及其类似容器出口保持正增长,但出口增速回落。

具体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出现较大下降,收录为23.91%,前值为7.58%。纺织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同比增速延续上月下降走势,录得-14.94%、-14.88%和-21.95%,前值为-9.05%、-16.93%和-17.91%。农产品和箱包出口同比增速收录为4.56%和12.2,前值为10.07%和19.7%。

此外,机电产品中的汽车出口增速表现依然强劲,同比增速为89.2%,前值为128.86%,其中新能源汽车仍旧出口商品结构中的主要亮点。今年汽车出口不仅仅得益于对欧洲国家的生产替代,更重要的是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提高了汽车出口竞争力。尽管随着海外需求市场的持续萎缩,汽车出口增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与其他出口商品结构相比,汽车出口依然会维持较高韧性。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245.6万台,同比增长54.1%,汽车出口量已超过德国,位居全球第二。

进口需求:相比于10月,11我国进口增速下降至两位数,收录-10.6%,前值为-0.7%。

剔除基数影响,进口增速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内疫情反扑形势严峻造成国内经济基本面未得到明显改善,国内生产和消费修复受阻;二是多数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价格效应”对进口总额的贡献持续减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我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48.0%,其中,PMI生产指数、PMI进口指数分别为47.8%、47.1%较上月下降了1.8、0.8个百分点。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国内生产和消费的修复能力会明显提高,这会对我国未来的进口增速提供经济支撑。

从主要的进口商品来看,11月,钢材、铜材、铁矿砂、大豆的进口增速依然为负,分别收录为-34.49%、-13.47%、-22.38%、-3.06%,前值为-19.72%、-18.09%、-26.79%和-6.05%。原油和集成电路进口增速出现较大下降,分别收录28.08%和27.58%,前值为43.81%和-1.05%。

展望未来:

对于出口,全球PMI趋势下行、美国补库存转向去库存等领先指标均表明海外需求市场持续萎缩的概率较大,我们维持12月份出口增速依然偏低的原有判断。2023年一季度,全球经济体(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PMI可能继续偏弱,对我国中间品和消费品的持续性需求减少,全球贸易收缩继续限制我国出口增长。对于进口,今年下半年国内经济一直处于弱复苏状态,导致进口增速持续维持较低水平。但随着疫情防疫政策的优化,国内生产端和消费端面临的阻力会明显变小,消费需求刺激(尤其是房地产需求)等一系列政策已出现明显边际调整,经济复苏的空间较大,这会带动进口需求增速上行。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海外货币政策变化。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2年12月7日的《是时候扩大内需了——2022年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报告,报告作者张静静、张一平,联系人罗丹,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zN_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