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那些“调侃、责骂”张文宏医生的人,现在感觉到后悔了吗?
2022-12-15 08:42:54 来源: Zpuzzle

随着进一步开放,小群群里最近又有很多讨论的声音。其中这个问题尤其被论的激烈:那些“调侃、责骂”张文宏医生的人,现在感觉到后悔了吗?

就简单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资料图)

上海疫情的源头是今年年初的香港疫情。

而回看一下数据,香港突发疫情,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确诊人数翻了近30倍,死亡人数翻了100倍。并且,很多医院的病房全部满员,一些医生甚至要把病床推到广场上去露天救治病人。

这里说的翻30倍和100倍,是与此前两年的全部数据作对比的。

同时期,台湾在两个月内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较之前两年也翻了差不多20倍和30倍。

这些都是公开数据,你随便查。

有些人出于“曼德拉效应”,觉得过去三年一直都是三天测核酸,其实并不是。自从武汉疫情结束以后,除了进公共场所扫码和异地出行要做核酸之外,社会基本是恢复正常的。三天做核酸是从今年上半年才开始的。

为什么今年开始变得空前严?因为在那个阶段,只要心里哪怕还有一点对普通人生命负责的态度,在看到香港一个月的死亡人数能翻百倍的时候,都应该意识到变异的新冠的破坏力有多大。

回过头来看,实事求是地说,当时对于新冠的危害的确有很大程度的错误预估,上海在全城静态化管理以后,重症率、死亡率都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但“误判”这话,前提是得在静态化管理这个大样本下才能得出的结论。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当时真的听了某些人的话不静态化管理,结果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死亡人数翻个10倍、20倍,那这个责任谁来负?

这就跟打仗一样,你听说别的阵地都已经被攻陷了,然后让士兵连夜赶工加固工事,结果敌人直接绕着你们工事走了。手下的士兵骂你白白折腾几天,累死累活,结果啥都没用上。

这时候,你是不是要夸那个说“别的阵地都已经被攻陷了,咱们这儿也撑不了多久,不用那么折腾”的人有远见卓识?

我在这里不说任何人的名字,因为在当初有这种观点的人并不止一个,而是一批。

今年我们的小区也被封控过,我也被集中隔离过,被封控和隔离的滋味是什么样,不需要别人来强调。时至今日,在有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政策突然转向完全可以理解。至少,从前几个月北京、广州等地的新增人数来看,除非把大半个城市都改成方舱,否则以当时的新增人数,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防得住了,“放开”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至于病毒的破坏力,不管是按照大陆的数据还是台湾、香港、韩国等地的数据,单纯算新冠的重症率和死亡率的话,也的确已经低于流感了。

我没有骂过张文宏。如果要说我对他的“批评”,我唯一说过的就是在疫情开始之初,我说张文宏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在自媒体公开发言,因为他不具备把控自媒体趋势的能力,把自己搞成网红,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反噬。

我说这句话的原因,是在疫情一开始,他说不要喝粥吃青菜,要多喝牛奶吃三明治。

从医学角度来说,这话本身没错,多吃肉蛋奶的确有利于提升免疫力。但问题就在于,他一方面否定了“喝粥吃青菜”,一方面又用“牛奶、三明治”这类的东西举例子。自媒体的受众始终是绝大多数教育水平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你说“给孩子多煮两个鸡蛋,吃饭的时候多加个鸡腿,炒菜的时候多放点肉”,他们听起来绝对要比“牛奶、三明治”这种洋玩意儿舒服。

哪怕你直接说让孩子多吃肉蛋奶,也没有啥问题。

包括后面张文宏评价中国文明等一系列问题,那都已经远超出了他作为一个医学人士应该说的话。

在这个角度上讲,虽然我自己不骂张文宏,但我认为张文宏的被骂也属于自找的。

而如果有些人来拿当下的政策转向来证明张文宏的“英明睿智”,我只能说在年初港台疫情如此剧烈的情况下,那种“英明睿智”被骂,也是应该的。

最后,对于当下的防疫,我再多说一句。

之前吴尊友在解释新冠死亡率的时候,说过“疾病致死率”和“总体死亡率”的区别。前者指的是“因该疾病致死的人数/患病总人数”,后者指的是“患病致死人数/总人数”。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因其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灵活用于不同的场合。

就以新冠与流感来说,如果你用“疾病致死率”这个数据,那么毫无疑问新冠的致死率早已经低于流感。但一个疾病真正的破坏力,除了要看本身的致死率之外,还要看传播情况——不说那些数据,我就问一个问题,新冠的致死率是新冠的一半不假,但新冠的感染率呢?

过去这些年,我身边认识的朋友,只有一个在冬天得过流感的。而最近这半个月,除了我自己,跟我关系好的朋友们全部都感染了新冠。在我经历过的传染病里,除了新冠,还没有任何一个病能够有如此的传染力。

当下新冠的致死率不高,这不假,但未来新冠的总体死亡率也肯定是不会低的。不管别人怎么说,对于普通人,做好防护、吃好喝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zN_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