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观点:由于动态清零,其实这三年来,在中国绝大多数场合戴口罩都是多余的?
2022-12-16 09:24:00 来源: 老派作风


(资料图)

【本文来自《我在多伦多,公共室内场合戴好口罩,三年来从没阳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强弩远弓加拿大才几个人啊。

这确实是个理由,加拿大地广人稀,防疫条件比中国好太多,三年不感染并不说明什么。而且如果约几个朋友出游,一起去其他城市,里面只要有一个中招,其他人即使戴口罩往往也逃不掉。

不过这种只在室内公共场所带口罩的方法是对的,室外只要不是人员密集地区,短时间停留或擦肩而过,间隔两米以上,感染的概率是很小的。国内现在戴口罩的方式其实是浪费了大量口罩,而且由于口罩的有效期限制,不合理的戴口罩往往会导致在真正需要防护时口罩已经失效,反而坏事。欧美有些国家虽然国家抗疫政策拉跨,但人家在这种细节上会加以强调,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由此还可以推论到整个的中国抗疫过程。由于动态清零,其实这三年来在中国绝大多数场合戴口罩都是多余的,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建立国内严密的疫情监测网,对窗口人员和流动人员进行定期和定点的核酸检测并建立统计模型,在病毒出现概率极小的地区就不应该实施太多防疫措施,以尽量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方便民众生活。而一旦发现某地出现局部疫情,立即调高防控等级,如要求戴口罩、限制出行直至局部静默。只要疫情监测网足够严密,是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疫情消灭在萌芽当中,而且国内也成功实施过多次。

但很可惜的是我国的治理水平还是太粗燥,我们经历的往往是走极端的防控(包括戴口罩的形式),层层加码,无谓地阻碍地区间人员物资的流动。这种操作如果是短时期的,那么往往还是有效的,但在国外都躺到,国内动态清零成为持久战后,还这么蛮干,那么就迟早有失败的一天。

核酸常态化也属于这类的蛮干,投资巨大,往往只有重要城市才负担得起,但在没疫情时大量的检测根本无用,而有疫情时由于全民检测无法保证秩序,检测造成的交叉感染本身就会对疫情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可能是促成这次防疫政策急转弯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都说奥密克戎几乎就是感冒,那为什么在奥密克戎出现后很多时间内国内的防疫依然是不讲成本,不顾对社会正常运转损害的蛮干,为什么不能不搞防疫政治化,一切以科学为指导,不单纯以疫情的出现与否来评价地方上的防疫工作,那样的话很可能就不必被迫做如此剧烈的急转弯,动态清零就还可以持续下去,起码坚持到每年天气暖和后做好准备再逐渐放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责任编辑:zN_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