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每日快播:家务是走进婚姻的女人逃不脱的,干嘛不像加拿大女性学习,将它变成优雅的艺术呢?
2022-12-29 17:31:27 来源: guan_16699949581182

【本文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不需要学做家务,吃苦的机会多得是,各位认同这观点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资料图】

家务对于绝大多数女人并不像烛光晚餐那样令人心动,而烛光晚餐并不是女人的必需品,但家务却是走进婚姻的女人逃不脱的,干嘛不像加拿大女性学习,将它变成一种优雅的艺术呢?

也许有人会说,你是在加拿大呀,生活条件不同于国内,所以才有闲情逸致拿这么小资的标题做文章。

如果你以为来到西方社会,便会像电影里那样,女主人身边有胖胖的黑人女侍或能干的菲佣打理家务、侍候左右,一定会大失所望。其实在加拿大做主妇比在国内有更多的家务,许多在国内无需亲力亲为的事,在这里却要自己动手。因为加拿大人工很贵,大部分人家是请不起钟点工的;另外,加拿大人的习惯是,即使经济上不成问题,没有特别的情况也不会请人做家务。

从Housewife到Homemaker:可能就在一套工具之间

在我居住的温哥华,很多人家住的是Single house,也就是国内人称之为别墅的房子,光是家里的清洁就是很大的一项工作,再加上花园的打理,女主人的家务量怎能不远远超出国内?所以不少新移民都把父母申请过来操持家务、带孩子。但白人家庭一般都不和父母同住,家务自然是由主妇自己料理。

至于花园,当然定期请花匠是最好不过了,但那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于是在如今华裔及亚裔新移民越来越多的温哥华,我常常看到新房子的花园名存实亡,徒然生些杂草,而那门口两尊小石狮和坚固的大门,不用问就知道里面住的是我们黄皮肤同胞。其实大部分西方人并不比我们移居加拿大的华人更有钱,甚至信用卡上是负数,但我看到的漂亮花园多是他们的,在夏天我也常常看到金发女主人穿着工装裤、橡胶靴在自家花园里驾着剪草机“突突突突”。

我想起上海淮海路上那个有后花园的“莎莎咖啡馆”,国内的时尚女性们都喜欢坐在那里享受下午茶,但我不晓得,她们是不是会有兴趣在花园里劳作?

我们家有一个工具柜,有很多工具以前在上海时都不曾见过,但现在,我常常戴上帆布手套使用它们。国内通常认为那些工具应该是男人用的,但在西方人的概念里并没有这个分别。就说我去买工具的那家店吧,起初丈夫带我去那里Shopping,我一进门就想快点离开--既没有化妆品的芳香,也没有时装的诱惑,有点类似国内的五金交电商店,只是规模和门类要齐全得多。华人一般对那些工具缺乏认识,并且常常得意于我们做很多的事情用的都只是一种工具,就像我们用一双简单的筷子可以夹那么多的菜。他们说洋人其实是比较懒和笨的,做什么就得有什么工具,殊不知那些工具真的是让你做起事来得心应手,手到擒来。比如我买了一套螺丝刀,一把柄配几十个不同形状的头,碰到什么样的螺丝就换什么样的,十分便捷。

可惜我发现很少有华裔女性来这里光顾。大概很多华人女性跟我起初的心态差不多,认为那不是女人来逛的店,但我却看到不少洋女人来买我们认为“应该是丈夫来买”的东西。想起国内曾有“一颗螺丝钉打败一个独身主义”的现象--但会选购和使用那些工具的女人,是不大会被一颗螺丝钉打败而委身他人的。

现在想来,能够掌握各种工具的女人比较有可能把握住精神上和感情上的独立吧,即使不外出工作,她在人格上也不是依附的。在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班上课时,老师问在座学生现在从事的工作时,大部分女同学都不好意思地回答自己现在只是个“Housewife”(家庭妇女),老师立刻给了我们一个新词“Homemaker”(家庭缔造者),并告诉我们加拿大的妇女是不喜欢被人称做“Housewife”的,因为这个词有点无奈。老师低下头用身体语言演绎了这个词给人的感觉,然后扬起脖子教女生振作地说Homemaker。

我忽然感觉到我们华人对女权主义的认识多少掺杂了些主观臆断。好像那些讲求独立和自我的女人是不染指家务的。固然,在加拿大这个以讲究民主、自由、平等著称的国家,女性有充分的个人选择空间,你可以理直气壮地独身、同居,甚至同性恋,但如果你走进婚姻担当了主妇的角色,做家务、带孩子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的另一位英文女老师曾问我,在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丈夫在家里下厨。当我告诉她,这在中国是很平常的事情,她瞪大了英格兰后裔蓝色的大眼睛:“Really(真的吗)?”

责任编辑:zN_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