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中的所谓三大谜案成功吸引了网友们的注意,感谢观网把那一段摘出来,放到社区论坛。很多朋友都发表了见解,非常有启发,很多我也赞同:
不过正如莲叶何田田所言,那三个问题的底子,乃是西方以及中东先确立了帝国主义的神圣性,把帝国主义设定成铁律。那三个问题其实要的不是阿瑞基式的答案,不是国内网友们的答案,而是中央王国论的答案,是为很多具体的目标服务,这些我也试图分析过。
(资料图)
尤其是第二个问题,那真是“下一盘大棋”,结果我国上下恰恰没有意识到,更没有意识到,围绕之的一套言说,在怎样给我们制造麻烦。
今天,我也来谈谈对于三大谜案,我的答案。
首先要说明两点,第一,这个想法,我其实已经形成十多年了,但一直没有时间写。也因为,自己其实在历史领域没有啥真正的了解,都是一般了解,所以谈这个话题就是“民科”。我是不会跑媒体上去写这一篇的(当然媒体也不会给我发),所以以前没机会写。这两年才明白,可以在网上写,写错了无非是让人笑话,自由发表见解不算错,但又一直没有精力。
第二,该想法形成时,我其实已经无形中深受帝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有一阵爱说什么“天朝帝国”啊,等等。没想到,学阿语让我通过阅读中东媒体,反而思想受了洗礼,开始反省。
以下是我的想法:
在我看来,中国文明的特点,就是,只要物质条件,或者说,技术条件允许,就会向外延伸,在空间上扩大。
技术条件能允许它扩大到何等程度,它就一定会扩大到极限。然后反复震荡,一代一代人非常耐心地反复尝试,形成相对合适的形态、制度,然后稳定下来。
也就是说,历朝历代,当时的技术能力允许它统治的极限到哪里,它就一定达到那个极限。
由此还形成了一个特点:
强大的朝代,以及英明君主们,乃至该朝代的精英群体,策略的一个方面,就是按照当时技术条件允许其实行有效治理的最大范围,制定方针,并且加以实施。
当然,这是个概括性的说法,里面的情况很复杂,如果问我那南宋是怎么回事?我当然就答不上来了。不过,其实,我也是有答案的:
那是中国文明不断创造文明进步,然后在相应文明水平上,包括技术水平上,反复试错,反复斗争,形成的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这样的话有些冷血,因为里面有那么多的生命,那么多的苦难。
另外,这种说法似乎有机械论的嫌疑,那么我要加一句,上面情况只是历史的一个方面,其他因素,尤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是与上述因素参和着互相作用的。
但,如果按上述想法去打量历史,也许对历史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随便举几个例子:
西周能封燕国,而燕国一直存续到战国末;
秦始皇建象郡;
各地考古发掘出来的从秦(战国?)以来的历代行政竹木简;
以及历史上无数的大工程,秦驰道(?,我可能记错名字了),一次次屯田,各种大小水利工程,等等。
举一个例子:
清朝,凡是“八百里加紧”能够及时有效把紧急消息传到京城,而朝廷又能有效调兵遣将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的地方,都是不放手的重点。
如果按照这个观点去看尼布楚条约等条约,感觉也不一样了——康熙帝知道那些地方很难进行有效治理,果断放弃,避免与沙俄缠斗。当时的人又无法预见后世需要的资源,以及地缘政治变迁。
反观其他朝代,又何尝不如此。
中国文明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重视历史,重视记录历史,重视前人经验,后人反复温习前人历史经验,再应对自己时代的问题。
从这一点说,曾经一度饱受批判(批得有理)的科举制度,是不是在这方面贡献重大,让一代代儒生,反复温习前代历史,前代文献,前代的政治理论,须知,那些政治理论都不是空论,都是在具体处理当时的文明情境、政经情境、社会情境。
因此,一代代儒生,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是在烂熟了前代历史与相应对策行动、相应对错理论的情况下,继续应对他们的现阶段。
这就造成中国人的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那是历史记忆特别深刻。
基辛格博士确乎有非凡之处,他敏感地察觉到这一点,并且深感震撼。他说,中国似乎是一个有机体,存在着一个大脑,把一切都记住,然后下次打交道时,就会调集相关信息。
他还谈到,教员在打一九六二年中印边界之战时,先谈了成吉思汗和另一个例子。基辛格问世界,这世上可有第二个国家,在二十世纪打一场仗之前,先讨论一千多年前的例子?
由此形成又一个特点,也许是岁月沧桑的历练,中国人对于前代失败的经验尤其记忆深刻。
然后,在前代那些翻车的地方,后世人就会变得格外谨慎。试图不再尝试。
隋炀帝与唐太宗曾经试图征服高丽,没成。而历史学家对唐太宗毫不留言,并且批评他为了颜面,转手灭了于阗(?还是西域哪个?),说人家太冤枉,是皇帝发怨气找面子的牺牲品。
从那以后,历朝就都改变了策略,各有各的办法,包括“矮的矮,麻的麻”……
元朝试图征服日本,大败,从此也没人再试了——要说,在今天西方那些帝国神教信徒,活跃的低智精英那里,为什么从那以后“某帝国”就不去征服本子,反而是本子一再借助朝鲜试图征服某帝国,也是一大谜案。
我个人认为,也许是错的,怛罗斯之战,郑和下西洋,是一样的效果,当时的人和后代的人深思熟虑,反复讨论,都得出结论,那是不值得、甚至是不能重复的试验。
这里要再谈一句,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次失败就算了,相反,如果哪次有人失败了,大家会想,会讨论,会建立理论,会展开实践,然后反复试,或者直到试成功为止,或者认为彻底失败,算了,就此不提。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西域。然而祖国的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文明传统之下,历史视域之下,深厚经验之下,那所谓三大谜案就是非常可笑的:
日不落帝国如今又安在哉?据霍布斯鲍姆的观点,严格意义上的大英帝国——以维多利亚女皇加冕为印度女皇也就是做了蒙古皇帝为起点——只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
曾经攫取大片土地的沙俄帝国又安在哉?
西方人最推崇、将之神话化的亚历山大帝国和拿破仑帝国,都只有一朝。实际上拿破仑帝和小胡子的第三帝国一样,一朝都不够。
罗马帝国的历史那也是相当神奇,293年,戴克里先还建立了四帝共治制度,把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区,每区各由一位正皇帝和一位副皇帝统治,正的称奥古斯都,副的只能叫恺撒。后来么,我们都知道。
从中,看到的只有帝国神教的愚昧。
再以日本为例,在没有电报和电话的时代,一旦京都或者东京等地爆发政变或者叛乱,最快也得一两个月才能传回京师,那还得拜托海上没有气象灾害。也许几个月消息才能传回来。那么怎么可能实现有效统治呢?
试想,假如康熙帝与乾隆帝真的像欧洲人那样,去海上、去日本折腾,去和沙俄纠缠持续战争,而不是一再地下江南,那后来会是什么情况儿呢?
清朝至少有一点很优秀,那就是历朝皇帝——包括东太后和西太后——都非常重视学习前代文化,极力维持“正统”,并在前代经验中处理他们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且创新。
因此,对清朝的评价自然是复杂的,可以有各种主张,但是跟着西方跑的就很糟糕了,数典忘祖。
在那一思想阶段,我得出的结论是:
只要技术条件允许,没有任何情况能够抵挡中国文明延展和扩容的脚步,过去如此,今天也如此。
以上匆匆,言不尽意。我的感觉,我这些想法与很多留言网友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是我更关注物质水平、技术条件的作用,当然很多网友是指出了这一点的。
互联网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声,我就借此宝地,在不熟悉的领域放些厥词。请轻喷。
-
全球短讯!【前瞻2023之“计”】前两个交易日这些板块涨幅靠前,有何共性?2023年前两个交易日,国资云、数据确权、云办公等近80个细分板块累计涨幅超过3%,涨幅靠前的板块有何共性?总体来看,市场当...
-
【环球财经】金融时报100指数1月4日上涨0.41%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4日报收于7585 19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31 10点,涨幅为0 41%。欧洲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上涨。
-
每日热文: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推动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价值提升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在2023年全面深化注册制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制定推动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市值提升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整个资本市场...
-
【环球财经】市场担忧情绪增强 海指周三微跌海指低开,开盘报3251 42点,早盘一度升至接近3260点,但随后回落至3245点附近开始持续窄幅震荡,最终收跌0 1%,收于3242 46点。
-
热文:瑞士巴塞尔大区欢迎中企投资发展瑞士巴塞尔大区招商创新局亚洲区负责人安克·霍尔纳格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巴塞尔大区在生命科学和创新领域享誉...
-
全球短讯!【前瞻2023之“计”】前两个交易日这些板块涨幅靠前,有何共性?
2023-01-05 07:40:28
-
【环球财经】金融时报100指数1月4日上涨0.41%
2023-01-05 06:43:14
-
每日热文:同济大学教授黄运成:推动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价值提升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
2023-01-04 19:31:21
-
【环球财经】市场担忧情绪增强 海指周三微跌
2023-01-04 18:44:18
-
热文:瑞士巴塞尔大区欢迎中企投资发展
2023-01-04 17: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