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你有我也要有,当德国海军开始挑战皇家海军,英国人坐不住了
2023-01-14 18:30:59 来源: 特种侦察连

NO.1897 - 英德海军竞争


(资料图片)

作者:鏖战时刻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如果说二战是一战遗留问题所导致,那导致一战的一个主要导火索就是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海军竞赛或者说无畏舰建造的比赛,它与巴尔干半岛的危机共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军备竞赛对以后的世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二战后的冷战思维和竞争就有很大的相似性。

帝国落日,但德国未必是新升的太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多利亚时代的日不落帝国达到顶峰,也开始逐渐衰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稳持世界牛耳的霸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伍。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拥有最便宜的原材料来源与稳定的工业品倾销地区,这样一来技术更新换代的动力就不足,也不愿再把资金精力投入收益缓慢的实业,而投入相对省力和收益更大的贸易与金融行业。就这样工业生产总值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超越,而伦敦成为当时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

作为欧洲统一比较晚的大国,德意志帝国开始高速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迅速发展了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不错的工业体系,国内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无论是新兴的工商业主还是容克地主都得到了足够的好处,大家认为应当去向英国学习去取得更多的殖民地,好更加轻松的挣钱。

在啤酒馆中的聊天主题,也从父辈在三次王朝战争中的功绩,转变为憧憬在新殖民地中建功立业。这个时刻,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接替自己继位仅有99天就因为英国医生误诊而去世,但是性格稳妥更有政治经验的父亲,执掌这个新兴的帝国。

威廉二世

他继位的第二年,英国提出了新的海军法案,这个法案要求英国海军的实力最起码要和世界第二、第三的总和持平甚至于更高。它主要针对的是当时的法国和俄国海军,德国海军当时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因为当时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只将德国海军保持在一支岸防海军的标准上。

“转六个球而不会掉下来”的铁血首相在外交上确实是高手,这在殖民地拓展上体现得很明显。通过英德协议等诸多外交文件,德国获取了德属西南非、多哥兰、喀麦隆、德属东非、德属新几内亚和马绍尔群岛,后来继承俾斯麦政策的德国政府又获得了中国青岛、加罗林群岛、帕劳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区。但这些殖民地因为发展时间短,基础设施差而且资源贫瘠,从而无法得到足够的回报,直至一战爆发,德国对殖民地仍然是于纯粹的投入,并未获益。

俾斯麦

德国国内认为这些殖民地都是赔钱的买卖,想获得可以立即产生回报的殖民地,但这些地方早就被英法等国瓜分殆尽。俾斯麦希望通过建立一种互相保证的网络,从而使德国居于中心地位,可以和平地保证自己的利益或者攫取新的利益,并与当时世界第一大国英国互相支持,换种说法就是德国获得陆权,而英国的海权不受侵犯。

德皇威廉二世性格刚愎自用、急功近利,又很容易在挫折面前丧失信心而随波逐流,简单说就是自以为是,志大才疏。后世的历史学者都认为他的几个弟弟比他更适合担任国王。刚即位的威廉二世一心想创造出和他爷爷一样的丰功伟绩,自然就想在德国比较弱的领域——海军和殖民地上发力。

英国虽然在钢铁产量等工业指标上丧失了以前绝对的优势,但造船和舰船设计方面依然领先,世界各国仍然把皇家海军视为榜样。尤其是费希尔即将出掌英国海军,它将给世界海军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变化。

德皇威廉一世

竞赛开始与战略失误

1895年1月18日,威廉二世宣称“德意志帝国应该发展为一个世界帝国。”为了贯彻世界政策,而建立一支庞大舰队,则是世界政策的核心。这是他第一次在世界面前明确表达他的野心;1896年1月18日,他在纪念德意志帝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的一次演讲中,发出了“德意志之未来在海上”的声明,更宛若打响了德国海军建设开始狂奔的发令枪。

1897年4月24日威廉二世发表了这么一段演讲,提出了确保海上控制力量的重要意义“手持三叉戟的海神尼普顿的形象,乃是吾辈必须完成的新使命之象征。无论在世界的何地,我们必须对德意志的国民加以保护;而且无论在世界的何地,我们也必须维护德意志的荣誉!”。至此德国发展海军的野心一点也不加以掩饰。

提皮尔茨

这一年提尔皮茨开始担任海军国务秘书,他是威廉二世进行海军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他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宣传、组织与规划大师,会发动舆论,建设组织团体以民间舆论挟持国会的伎俩。从1897-1906年争取了包括马克斯•韦伯在内的不少于270名著名学者,政界、工商界以及新闻出版界的名人,美其名曰“舰队教授”来支持其海军建设,并将原来的海军内部杂志《舰队》改编为科普杂志来扩大海军在民间的认知度;还成立了“海军协会”等民间组织。

在这些狂热活动的背后,有着德国工商业的影响和权势,克虏伯、巴林、格温内尔和沃尔夫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他们都希望在这次海军大发展中分得一杯羹,在上下一片通力合作下1898年德国海军法案也很快通过。

其内容是,要编成两支各含8艘战列舰的分舰队,加上1艘作为舰队旗舰之用合计17艘战列舰。在本国海域还应拥有岸防用的装甲舰8艘,侦察用的大型巡洋舰6艘和小型巡洋舰16艘,在海外则配置大、小型巡洋舰三艘和十艘。

此外,作为预备兵力,还需保有战列舰两艘,大、小型巡洋舰三与四艘。到1904年4月1日以前,德国将以四亿八千九百万马克,补充建造其中不足的部分,计战列舰七艘、大型巡洋舰两艘与小型巡洋舰17艘。这个法案立刻令英国感到紧张,一个陆权大国要这么强大的海军做什么?有这么多的海外利益需要维系吗?

1890年,马汉发表了著名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这本书总结了人类海战的经验与教训指出:海军兵力的集中对于作战舰队对紧要海道的控制;大规模封锁而非战斗巡航才是决定性的;海外殖民地的繁荣至关重要;海军基地比控制大片陆区更可贵;只有海权才能保障一国崛起为世界强国。这本书为全世界海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汉

1894年只是担任一艘美国轻巡洋舰舰长的马汉出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让自己的儿子后来的英国国王当时的威尔士亲王设宴接待。在宴会上威廉二世以学生的态度与马汉攀谈,说所有的德国战舰都有一套马汉的著作。她的学说也影响了提尔皮茨的海军战略以及舰队的发展。

首先提尔皮茨提出“风险舰队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要让德国海军战力保持在英国海军的三分之二左右,这样一来即使英国赢得海战胜利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从而让其他国家取代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英国为了损失不至于太大就要在一些问题上向德国让步,这样的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为了这一目标,1900年德国又推出新的海军法案,将战列舰的数量扩充至三十四艘,这个法案加上正在进行的布尔战争中德皇威廉二世不负责任的言论,与支持布尔人的那几封著名电报,彻底地激怒了英国。英国正式投身于造舰大竞赛。

用的还是看的?

德国开始加速造舰,但是它与英国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按照海军法案的规划,德国仍然是没有希望达到目标。在这个时候历史拐了一个弯,在1904年担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的费希尔爵士的主导下,“无畏”号战列舰问世了。它的出现让世界上所有现存的和正在船台上的战列舰立刻过时了,未来的战列舰必须以它为标准不会有例外。

费希尔爵士

这却为德国海军打开一扇门,英国海军那让人感到绝望的前无畏舰数量优势不存在了,大家来到了一个起跑线上。提尔皮茨在1906年5月敦促国会通过了《第二次舰队法第一补充案》,将1906—1907财年开工的4艘战列舰改为按无畏舰设计建造,英国在1909年回应德国建造一艘战列舰那英国就建造两艘战列舰,于是在1914年,英国的海军总吨位达到了恐怖的217.4万吨。

英国审时度势毅然和日本结盟,退出太平洋把舰队集中使用;更大的魄力就是与世仇法国改善关系,退出地中海,由法国海军保障英国的利益。所有节省出来的舰只回到本土保证绝对优势。这是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没想到的,主动权始终保持在英国手中。

无畏号战列舰

这就看出了老海权国家的底蕴。英国海军仍然碾压德国海,德国使尽浑身解数在一战爆发前,只达到英国的一半,而且在1910年后就后劲不足发展停滞了。

一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除了海外舰队有所建树外,公海舰队畏缩在港内毫无动作,即使在陆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远征军和物资穿过英吉利海峡源源不断来到法国 。这就是威廉二世舍不得看着自己心爱的大玩具遭受损失,在阅兵的时候还希望他们来撑场面,希望在陆地胜利后再作为最重的一个砝码逼迫英国媾和。

这样就走上了和中国北洋舰队一样的道路——保船第一,将制海权拱手送给敌人。最终在整场战争中,除了日德兰的偶尔闪光外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最后又因为破罐子破摔激怒公海舰队水兵起义,给德意志德国的棺材盖上了钉子。

冷战期间的美苏军备竞赛其实主旨没太大变化,现在太平洋两岸的竞争依然如此。永远不能低估敌人。

责任编辑:zN_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