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每日讯息!七百年豪门,被斩草除根
2023-01-20 09:41:52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作者 | 清歌向暖


(资料图片)

来源 | 历史教师王汉周

万历画像

00

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始亲政。

亲政之初,万历是很有干劲的。

他迫切希望朝野上下,发自内心,觉得在国事操持上,不但张先生行,朕也行。

甚至朕比张先生更加行。

因此除了处理日常内政之外,万历还亲自过问指挥了三次外战,意图扭转自孝宗弘治朝开始,明廷边镇不宁、兵疲将弱的固有状态。

也就有了“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具体是指明廷在西北、东北、西南几乎同时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包括宁夏哱拜之乱、东征抗倭援朝和播州杨应龙之乱。

这如果按爆发战乱的时间先后顺序,其实播州之乱是应该排在最前面的。

播州从万历十八年(1590年)开始就有了动乱的苗头,比哱拜之乱还早两年;

之所以被放在最后,是因为它最后一个被解决,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才彻底平定。

01

播州,在如今的贵州省遵义地区。

早在唐代乾符二年(875年),南诏攻陷播州。

太原人杨端发兵征讨,驱逐南诏军队之后,杨端被朝廷封为武略将军,并许其家世袭播州刺史一职。

经五代、两宋、元、明各朝,任凭中原王朝风水轮流转,杨家700余年岿然不动,自得其乐的在播州做土皇帝。

他们的生存之道,其实就是一句话:“谁牛逼,我就跟着谁混!”

元朝强大的时候,播州土司年年上供,从不落空;

元军被朱元璋干趴了,播州又成了第一批去南京效忠的地方土司。

世袭的职位,传到杨应龙这辈儿,整整29代!

不出意外的话,还会继续传下去。

实际上,杨应龙在主政播州的前期还是很卖力的,无论是贡献土特产,还是让他出兵帮忙平乱,只要朝廷下指标,杨应龙都是不打折扣的保质保量完成。

现在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还立着一块石碑,碑文是这么写的:

“皇明万历十六年戊子岁春三月,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骠骑将军杨,督统万兵,奉行天罚,囤营于此,俘歼贼倮,扫穴犁庭,刻石为记。”

播州到美姑县的距离少说有七八百里地,就这,杨应龙亲自带着人给明廷当打手。

那为什么这位“忠臣良将”在两年之后就会和老板撕破脸皮,继而举兵造反呢?

直接的原因,就是明廷粗暴的改土归流政策。

杨应龙影视形象

02

改土归流,简单点理解,就是把原先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土司官全给废掉,改由朝廷直接委派官员进行统治。

实行的也是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这对于中央来说,自然是件大好事。

原先那些土司官只是明面上顶着朝廷的帽子,在地方上俨然就是土皇帝,听话的虽然不少,但不听话的也很多。

改土归流之后,明廷加强控制,赋税和军队都是统一调控,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这个计划里,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

除了土司官本人。

朝廷派员之后,还要这些土皇帝干嘛?

当然,一开始朝廷并没有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只是在西南省份发生叛乱,朝廷讨平之后,才会趁机撤销各宣慰使司改设府县,俗称“掺沙子”。

后来,因为汉人不断向西南地区迁徙扩张,外加明廷地方道府县的职权日益扩大,土司和朝廷官员的矛盾也就起来了。

一会儿是杨应龙向朝廷打报告说自己的族人被汉人流民偷窃侵扰,一会儿临近播州地方的官员报告播州人结队向百姓滋事.....

不一而足。

偷窃侵扰可能只是打嘴仗,但播州人滋事是有实证的。

在现在的重庆市南桐矿区的万盛乡,也有一块“播州界”的石刻。

杨应龙把地盘都划到重庆去了,朝廷自然不能忍。

叶梦熊塑像

03

万历十八年(1590年),贵州巡抚叶梦熊(这人是个鹰派,两年后升任三边总督,攻破哱拜老巢宁夏镇)上疏,指出杨应龙凶恶不道,在地方为非作歹,要求朝廷立即对其进行会勘(锁拿讯问);

贵州巡按陈效也上疏弹劾杨应龙犯有二十四项大罪。

因播州宣慰使司当时范围横跨贵州和四川两省,同时受川、贵两地巡抚管辖,朝廷就把杨应龙的问题回文给四川巡抚李尚思和巡按李化龙,询问他们的意思。

兼听则明嘛。

李化龙是个鸽派,而且当时四川北部的松潘正面临着蒙古人的入侵,还希望杨应龙赶去帮忙,就集体卖了个面子给杨应龙,请求朝廷暂免勘问,并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于是纷争就无可避免出来了——叶梦熊认为李化龙包庇恶贼,李化龙则认为叶梦熊小题大做。

眼见下面人争执不下,内阁首辅申时行照例和起了稀泥,命川、贵两省自己派员共同勘问,朝廷不参与讯问过程,事后打个报告即可。

两省勘问的结果自然又成了一笔糊涂账。

叶梦熊主张把播州宣慰司废除,所辖地域全部改土归流,划归重庆府;

李尚思和李化龙则持反对意见,还以避嫌为理由闹辞职。

其实,四川诸官并不是有意包庇杨应龙,他们只是怕打仗,播州那地方,打进去要花钱,打下来没好处,还不如留着杨应龙当打手。

《明史·四川土司传二》载:

“十八年,贵州巡抚叶梦熊疏论应龙凶恶诸事,巡按陈效历数应龙二十四大罪。时方防御松潘,调播州土兵协守,四川巡按李化龙疏请暂免勘问,俾应龙戴罪图功。由是,川、贵抚按疏辨,在蜀者谓应龙无可勘之罪,在黔者谓蜀有私暱应龙之心。于是给事中张希皋等,以事属重大,两省利害,岂漫不相关者,乞从公会勘,无执成心。十九年,梦熊主议,播州所辖五司改土为流,悉属重庆,与化龙意复相左。化龙遂引嫌求斥。”

既然吵来吵去没结果,杨应龙也就躲过了第一次危机。

可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朝廷的事情刚完,杨应龙的后院就起了火。

04

杨应龙喜欢小妾田氏。

这位田氏日常也比较要求进步,一直想扶正当大老婆,就在杨应龙耳边吹枕头风,造谣正妻张氏不守妇道,经常趁着老杨不注意的时候,和外面的小白脸勾勾搭搭。

绿帽子,是个男人都受不了。

杨应龙暴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氏赶出了家门。

后来,杨应龙心情稍好,就带着礼物到张家登门赔礼道歉,以为说几句软话张氏就跟他一起回家了,但被张氏无情拒绝。

你气消了,老娘的气可还没消。

张氏把杨应龙大骂一顿,杨应龙只能羞愧回家。

田氏见杨应龙垂头丧气的样子,深感大事不妙,万一真让张氏回来了,把事情的原委搞清楚了,那自己还有活路吗?当即一不做二不休,让人杀了张氏全家。

这下彻底捅了马蜂窝。

张氏的娘家也是播州当地的土司大族,为了报仇,同时为了增加成功率,张氏的叔叔张时照成了上访户,派人向叶梦熊状告杨应龙意图谋反。

叶梦熊刚好缺个动手的由头,见张家前来告状,立刻请朝廷派大兵征剿。

可四川诸官们就是不同意剿灭杨应龙。

因为四川地域广大,而朝廷在四川的正规军人数很少,平时出个乱子都要让老杨打下手。

朝廷也还是老一套,继续下令川、贵两省勘问。

这次杨应龙学乖了,他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四川督导组的调查,至于贵州咱就不去了。

其实杨应龙大可不用太紧张,因为此时的叶梦熊已经被平调为甘肃巡抚,去西北解决哱拜问题了。

万历二十年(1592年),杨应龙在重庆接受讯问,本来按大明律应该处斩,但他提出可以献出白银两万两买自己一条命,同时为了争取有立功表现,他愿意带领麾下土司兵5000余人为朝廷出战朝鲜。

消息传到北京,万历以抗倭援朝为第一要务,下令免杨应龙一死。

可,正当杨应龙准备带兵北上的时候,又传来消息——李如松在朝鲜打得比较顺利,暂时不需要人去帮忙。

出兵援朝的事情自然也就没了下文。

“嬖妾田屠妻张氏,并及其母。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变,告应龙反。梦熊请发兵剿之,蜀中士大夫悉谓蜀三面邻播,属裔以什伯数,皆其弹压,且兵骁勇,数征调有功,剪除未为长策。以故,蜀抚按并主抚。朝议命勘,应龙愿赴蜀,不赴黔。

二十年,应龙诣重庆对簿,坐法当斩,请以二万金赎。御史张鹤鸣方驳问,会倭大入朝鲜,征天下兵,应龙因奏辨,且愿将五千兵征倭自赎,诏释之。兵已启行,寻报罢。”

虽然朝鲜不用去了,但这并不代表杨应龙就此松快了。

因为一直护着他的四川巡抚李尚思和巡按李化龙两个人都升官了,一并被调离原岗位。

等继任巡抚王继光一上任,张家就又闹到了巡抚衙门口。

因此王继光推翻了前任的既定政策,下令让杨应龙继续到重庆去听勘。

上面没了保护伞,杨应龙自然不会再去重庆“自投罗网”。

作为前四川巡抚的第一打手,杨应龙可以集中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上下,所以他根本不怕王继光会和他玩硬的。

就算朝廷调集大军前来征讨,他自己也有上疏自辩的权力,到时候服个软,再交点钱,这事儿也就解决了。

可杨应龙没想到王继光给他挖了个坑......

05

王继光派出了3000人,大摇大摆进攻播州腹地娄山关。

后世在论及这场战争的时候,都觉得王继光托大自满,中了杨应龙的埋伏以至于全军覆没。

其实王继光这么干大有深意:

如果杨应龙不抵抗,明军自然可以把他抓到重庆;

杨应龙抵抗了,西南出了造反谋逆杀官兵的大事,朝廷会坐视不理吗?

结果已经可以一眼看到头:杨应龙,你死定了!

只不过,杨应龙没预料到的是,朝鲜的事情还没彻底解决,明廷一时也没法搞两线作战。

所以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万历任命兵部侍郎邢玠出任贵州总督,尽量让播州问题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邢玠上任也没带征讨大军,朝廷此时的态度还是以安抚为主。

邢玠到任后,让重庆知府王士琦带着亲笔信去见杨应龙,明确告诉他,现在放下武器投降还有出路,不然你就是哱拜第二!

杨应龙也比较上道,派弟弟杨兆龙带着粮食拜见了王士琦,只提出了一个小要求:邢总督之前让杨应龙到安稳(地名)接受调查,但安稳当地有不少杨应龙的仇家,所以他不敢去,请求钦差换到松坎去。

王士琦艺高人胆大,二话不说就单人独骑到达了指定地点。

杨应龙并没有耍花样,也不敢耍花样。

大明如果真跟自己较上了真,那10个杨应龙也不够砍的。

700多年的土司世家底蕴不是白给的,杨应龙没那么傻。

他把自己反绑于道旁,自请死罪,膝行向前,叩头流血,交出了事发当夜血洗张家的主犯黄龙等12个人,并愿意缴纳四万两罚金。

还把自己的二儿子杨可栋送往重庆做人质。

朝廷对杨应龙此番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对他攻杀3000明军的罪过,也只是革职了事,而播州土司的官位,由他的大儿子杨朝栋接替。

到这里,似乎播州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后来的结果表明,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而已。

06

因为在不久之后,身在重庆当人质的杨可栋突然死了!

杨应龙得知消息,心在滴血,急忙赶赴重庆,索要儿子的尸体回乡安葬。

但重庆府却以杨应龙的四万两罚款还没交齐为由,拒绝归还尸体。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

一向彪悍的杨应龙终于不再忍气吞声,放出狠话:“等到我儿子活过来的那一天,银子也就到了!”

至此,播州问题完全被扩大化。

杨应龙和明廷和解的最后一丝希望,没有了。

杨应龙开始不断攻击川、贵、两湖一带,而明军因为第二次抗倭援朝战役爆发,实在没办法分身,只能把这次叛乱先搁置在一边。

巡抚王继光至,严提勘结,应龙抗不出。张时照等复诣奏阙下,继光用兵之议遂决。

二十一年,继光至重庆,与总兵刘承嗣等分兵三道进娄山关,屯白石口。

应龙佯约降,而统苗兵据关冲击。

承嗣兵败,杀伤大半。

二十二年,以兵部侍郎邢玠总督贵州。

二十三年,玠至蜀,察永宁、酉阳皆应龙姻媾,而黄平、白泥久为仇仇,宜剪其枝党。

乃檄应龙,谓当待以不死。

......

玠檄重庆知府王士琦诣綦江,趣应龙安稳听勘。应龙使弟兆龙至安稳,治邮舍,储糒叩头郊迎,致饩牵如礼,言:“应龙缚渠魁,待罪松坎。所不敢至安稳者,恐堕安稳仇民不测祸也,幸请至松坎受事。”

士琦曰:“松坎亦曩奏勘地。”

即单骑往。

应龙果面缚道旁,泣请死罪,愿执罪人,献罚金。

士琦为请于玠,许之,应龙乃缚献黄元等十二人。

案验,抵应龙斩,论赎,输四万金助采木,仍革职,以子朝栋代,次子可栋羁府追赎,黄元等斩重庆市,总督以闻。

时倭气未靖,兵部欲缓应龙,事东方,朝廷亦以应龙向有积劳,可其奏,于松坎设同知治焉,以士琦为川东兵备副使弹治之。

寻可栋死于重庆,益痛恨。

促丧归不得,复檄完赎,大言曰:“吾子活,银即至矣。”拥兵驱千余僧招魂去。分遣土目,署关据险。厚抚诸苗,名其健者为硬手;州人稍殷厚者,没入其赀以养苗。苗人咸愿为出死力。”

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朝鲜的仗彻底打完了,明廷才腾出手来收拾杨应龙。

07

万历祭出了二次朝鲜战役的全明星阵容,调都督麻贵、总兵董一元、刘綎、陈璘等人,分8路,共24万人,南征。

此次出征的战役总指挥,正是杨应龙的老熟人——兵部右侍郎、总督川、黔、湖广三省军务兼领四川巡抚的李化龙。

虽然李化龙和杨应龙之前有稍许的香火情分,但从出动兵力上来看,朝廷并没有打算留后手。

明军就是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杨应龙淹死。

曾经的第一打手成了送经验的大礼包,李化龙乐呵呵笑纳了。

8路大军,以刘綎部为主力。

刘綎当了很多年的四川总兵,杨应龙深知他的厉害,早早分派重兵把守各处要害。

但并没有什么卵用,刘綎沿路攻克丁山、铜鼓、严村、楠木、山羊、简台三峒等地。

上述地方,尤其以简台三峒最为险绝,难以攀登。

杨应龙的部将穆照又领兵万余人占据有利地形展开防御。

​  刘綎手下将领见此情景心里直打鼓,但刘綎却不以为意,尽起大军从三面猛攻,还一手拿着金银,一手扛着大刀在阵前督战:“听从命令的有赏,作战不力的,尽管来试试我这口刀!”还亲自杀死了40多名敌军。

在他的鼓舞下,明军一往无前,勇不可当,拿下了三峒。

三峒失守之后,杨应龙大惊失色,连忙让两个儿子杨朝栋、杨惟栋以及手下猛将杨珠,带着精锐主力苗兵数万人,分别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路并进,前去抵挡。

而刘綎把全军也分为三路,先在罗古池埋伏了一万人,等松坎方向的敌军上钩;在自家大营外埋伏了一万人,等鱼渡方向的敌军上钩;最后的一万人居中策应。

等到播州军一到设计好的伏击圈内时,明军伏兵四出,喊杀震天。

刘綎率先突入敌阵,斩杀数十人。

苗兵大惊,连连呼喊:“刘大刀到了!”

播州军开始四下逃散,刘綎抓住机会,追杀了五十里路,杨朝栋差一点就当了俘虏。

明军乘胜进至重镇娄山关下。

娄山关形势万分险要,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是通往杨应龙老巢海龙囤的最后一道关卡,播州军自然拼命死守。

刘綎在充分考察完地形之后,先分派出左右两路人马,绕道包抄娄山关关后小道,自己则率主力正面仰攻。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刘綎亲自操炮毁栅攀藤而进。

正当娄山关守军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关前方向时,不料关后两路明军又恰似从天而降,两下夹攻,守军抵挡不住,只好投降。

平定播州,刘綎居功至伟。

(三百多年后,有一个人用同样的战术攻破了娄山关。)

《明史·刘綎传》载:

应龙熟綎才,颇惧,益兵守要害。

二十八年正月,诸将克丁山、铜鼓、严村,遂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

峒绝险,贼将穆照等众数万连营,诸将惮之。

綎分兵攻其三面,大战于李汉坝,生擒其魁,余贼奔入峒。

乘势克三关,直捣峒前,焚之,贼多死。

尽克三峒,擒穆照及贼魁吴尚华。

是日,綎督战,左持金,右挺剑,大呼曰:“用命者赏,不用命者齿剑!”

斗死者四十人,遂大捷。

应龙乃遣子朝栋、惟栋及其党杨珠统锐卒数万,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道并进。

綎伏万人罗古,待松坎贼;以万人伏营外,待鱼渡贼;而别以一军策应。

贼果至,伏尽起。綎率部下转战,斩首数百,追奔五十里。

贼聚守石虎关,綎亦掘堑守。......

娄山万峰插天,丛箐中一径才数尺,贼设木关十三座,排栅置深坑,百险俱备。

綎分奇兵为左右路,间道趋关后,而自督大军仰攻,夺其关,追至永安庄,两路军亦会。......

寻会马孔英、吴广诸军,逼海龙囤下,与诸将共平贼,綎功为多。

08

不久,另外的几路大军随即赶来,将海龙囤团团围住。

虽然海龙囤和娄山关一样高险奇绝,但眼下也变成了一块前后无所依凭的死地。

不过,杨应龙还想做困兽之斗。

他一边督战死守,一边派老弱妇孺给明军送去降表。

李化龙一眼就看穿杨应龙在诈降,并不理睬,直接指挥明军死命攻破二关,断了播州军的水源。

这时候,恰巧李化龙的父亲去世,按制他该立刻丁忧,但李化龙强忍悲痛,穿着丧服赤着脚继续指挥作战。

当时阴雨连绵,双方相持达四十余日,拼的就是最后一口气。

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初四日,天空放晴。

李化龙抓住时机,指挥大军发起最后的进攻。

次日凌晨,刘綎一马当先,攻克海龙囤外土城。

杨应龙黔驴技穷,散发白银数千两,希望再集结手下组成敢死队,但播州军已经被四面八方涌上来的明军吓破了胆,撒多少钱都无济于事。

六月初六,明军攻入海龙囤内部。

眼见已经穷途末路,杨应龙同小妾一起上吊自杀,并纵火自焚。

杨朝栋、杨兆龙等人被明军生擒。

士兵拖出没烧完的杨应龙的尸体,把他拼好送到了北京。

死了,也不能逃过寸磔的下场。

09

至此,“万历三大征”以明军的全胜而告终。

同年十二月,李化龙班师回朝。

久不出宫的万历,特地跑到午门城楼上参加献俘大典。

PS:

明军平定哱拜和杨应龙的时候,都采用了分兵合击的策略,都取得了成功。

十几年之后,明廷对辽东用兵,用的也是这套老方略。

路径依赖嘛。

而且萨尔浒必须要用分进合击的方法,地形决定的。

可萨尔浒之战却一败涂地......

原因?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zN_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