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抗战史上最惨烈大战:3小时报销1个师,人命如同韭菜!
2023-01-20 19:26:37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作者 | 汉周

来源 | 历史教师王汉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授权自汉周读书(hanzhou006)

勿忘八一三!

01

山雨欲来

1933年,蒋百里以私人身份访问日本,当时他就断言:未来几年内,中日间必有大战。

回国后,蒋百里立即向蒋介石提出,应当立即开始备战。

蒋介石予以采纳,并给了蒋百里一个军事委员会顾问头衔,参与制定国防计划。

蒋百里在中国首先提出了对日“惟有长期抗战,才能把日军拖垮”的“持久抵抗”战略。

他在所著的《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的结尾处这样总结与日本作战: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

蒋百里虽然准确预言了中日战争必然爆发,但他无法预知全面爆发的地点。

到1936年,国民政府在苏州到福山、无锡到江阴、杭州湾的乍浦到苏州、海盐到吴江,共四道防线,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久性工事。

与此同时,开始向大西北转移上海的重工业。

七七事变爆发时,蒋介石正在庐山开全国各界人士谈话会,核心就是抗日问题。

与会人士无论政商军教,除个别人基本都表示一致抗日。

个别?

想不到?

个别是胡大才子,胡适。

他先是表示对大家能凝聚力量“深感欣慰”,但却反对全面开战,理由是一旦开战,中国将不堪设想,现在来之不易的“国体”也将毁去。

那如何应对日本?

胡适提出,政府应拿出最大的努力与耐心,与日本达成一个可以接受的停战协定。

会议后,胡适专程拜访了蒋介石,面陈自己的想法。

然,蒋也不是熊包软蛋。

7月17日,卢沟桥事变整10天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

这份声明中讲说: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就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

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则因为我们是弱国,更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不论这声眀出自谁的手笔,诚可视为当世之《出师表》。

声明发出,蒋介石随即下山返回南京备战去了。

本次庐山会议,同时还按惯例办有国民党高级军官培训班。

但是这一次的培训班到8月底就提前结束了——因为学员们必须从庐山直接奔赴抗日战场了。

参加了本期培训班的国军知名将领计有:

孙连仲(台儿庄血战之主将)

李默庵(忻口会战左翼兵团指挥官)

王耀武(少有的对日作战高胜率将领,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收复常德等战役)

夏楚中(参加过淞沪会战、南昌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

彭善(扬名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两立战功)

宋希濂(淞沪会战时夺回汇山码头;因富金山、沙窝雨战役大败日军,获华胄荣誉奖章;后来在滇缅边境屡挫日军,获青天白日勋章)

邱清泉(因昆仑关大捷与滇西战役而获颁四等与三等宝鼎勋章,和美国总统自由奖章,曾击毙日军少将中村正雄,因对日作战勇猛,有“邱疯子”之称)

杜聿明(中国战区中缅战场的指挥官)

......

这些日后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扬名的将领,当时许多才三十出头。

他们整束军装、把臂携手,结伴下山“慨然赴死”的重重背影,应是一番何等激昂悲怆的景象。

1937年8月9日。

傍晚,两名日本人身着军装,驾驶一辆摩托车想要硬闯军事禁区虹桥机场,被保安队员两枪击毙。

一枪一个?

没错。

虹桥机场的保安队,其实是苏州调来的钟松(黄埔二期毕业生)独立旅换装假扮的!

钟松独立旅是标准的德式训练和装备。

为什么要穿保安队的制服?

因为1932年的《淞沪停战协定》中,规定中国正规军不得进驻上海。

这两个日本人又是因何而来?

原来何应钦从庐山回到南京,第一件事就是往上海运了3万个麻袋,交付给市长俞鸿钧修建工事。

这些麻袋被保安队趁夜分散到各个码头周边的建筑物中,一旦开打,可以立即搬出在路口垒建掩体。

8月初的时候,日本两个间谍窥得“沙袋事件”,并发现了中国的重机枪中队。

虽然他们当时就被保安队抓住,但之后获释。

日方获得这一情报,质问中方违反协定。

上海保安团团长吉简章(黄埔二期毕业生)矢口否认。

日方于是又秘密安排了大山勇夫、斋藤要藏两人去侦察。

这个大山是个标准的莽夫,竟连换上便装也省了。

更离谱的是,他还随身带有日本海军证件!

而那个斋藤要藏更加逗逼,他见大山勇夫被撂倒,枪口又对准了自己,竟下意识地说了句“我是日本海军!”

俩人死后,中日双方展开了真真假假、软硬兼施的外交交涉。

与此同时,蒋介石觉着,自己长期以来歼灭驻沪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的夙愿,现在实现的机会来了!

下了庐山之后,陈诚向蒋介石提醒说,现在日军自北面而来,居高临下,而且现代化程度很高,很难抵挡。

而且更可怕的是,如果日军模仿蒙古灭宋,直扑四川,然后抄中国的后路顺江而下,使得国民政府西迁,坐西南持久抗日的设想化为泡影。

所以陈诚提出,不如主动出击,在上海和日军猛打,刺激吸引日军主力东来,诱使日军将由北向南的侵华方案改为由东向西。

我国南方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可以最大限度地削弱日军的武器现代化优势。

国军可以层层设防,且战且退,赢得时间,这就是后来蒋介石说的以空间换时间。

8月11日,蒋介石下达了扫荡上海日军的命令。

当时他对京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张治中的原话是:“把上海的日军给我赶下黄浦江!”

张治中依令调集中央军王敬久87师、孙元良88师、宋希濂36师火速赴沪参战。

一时间,苏州、无锡到上海的公路上,尽是载满士兵的卡车。

而所有开往上海的火车也已停止客运,一律转为军事专列。

当上海市民8月12日(中国军队定于本日发动总攻)早上突然发现城市的大街上拥满了中国自己的军队,无不百感交集。

自1932年中国军队被迫撤出上海后,市民们已经整整5年没见过自己国家的军队了。

自“九一八”以来,中国人,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此时的情形,正如接到击毙日谍两人报告时,上海市长俞鸿钧说的话:

“山雨欲来”悼英灵!

02

血性军魂

8月12日,中国军队集结完毕。

但总指挥张治中却认为12日当夜进攻太仓促,遂亲自拟定了13日再发起总攻的作战计划。

不过12日这一天也并未完全浪费。

87师王敬久(江苏徐州人因是樵人老乡,特注明之)、孙元良下令营、连一级军官全部化装到日军驻地附近侦察。

但日军方面似乎全无战前的紧张,一切如常。

然而日军岂是如此善与之辈?

大批中国军队到了鼻子底下,当地居民高兴地奔走相告,日军岂有不知之理?

在东京,日本军方也乱了。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前去找陆军大臣杉山元,要求陆军先调派部分作战部队到上海。

杉山前往陆军参谋本部,见到了陆军总参谋长石原莞尔(他儿子的名字大家应该更熟悉,就是提出日本政府收购钓鱼岛的石原慎太郎)。

石原号称日本“陆军大脑”,他清醒地认为不能全面开战,否则日本将陷入战争泥潭,目前能占有满洲就可以了。

但仅有次长多田骏支持他。

海军内部,“关系到日本海军的尊严”、“陆军不出兵,我们自己干”等言论占了上风。

不过此时陆军未作出最后决定,所以无论海军本部如何叫嚣,在上海的日本海军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中国军队抵沪兵力已达3万余人,日军在沪仅4千多人,比例至少7:1。

所以,8月12日,中国军队出现在上海时,上海的日军紧张到了极点,甚至有人写好了遗书。

8月13日,因为外国使团调停,蒋介石被迫命令张治中再推迟一天动手。

而就在这一天上午9点,日本内阁通过会议决定,派海陆军联合支援上海日军。

日俄战争时的军中明星、曾任驻沪武官的大将松井石根任司令官。

13日前虽无战事,但蒋介石密令凿沉数艘轮船,封锁长江下游,将停在武汉的5艘日本军舰和多艘商船截住。

此时汉奸出现了——南京国府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浚。

日本武汉舰队司令官谷本马太郎靠着黄浚的情报,连夜带着船队驶往上海,中国仅扣得两艘商船。

13日午夜,扬州机场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操一口浓重的宁波口音。

弄了半天接电话的值班员才明白是要扬州机场的空军立即出动战机,轰炸正在沿江逃往上海的日本舰队。

值班员问:“你是谁?”

来电者吼道:“蒋中正!”

扬州机场随即起飞了18架“霍克式”驱逐机,可惜为时已晚,仅在吴淞口东的白龙港发现一艘日舰。

这艘日舰也是倒霉,成为了中日战争里第一艘被中国击沉的日本军舰。

十来个小时后,约13日下午3时,孙元良的88师作为先头部队抵达八字桥。

这里是1932年中日协定的停火线。

而中午日军也得到了东京同意开打的消息,已经安排海军特别陆战队的大尉伊藤茂带第3大队前往八字桥布防。

双方不期而遇。

没有对峙和犹豫,营长易瑾打响了淞沪会战的第一枪。

不过战斗并不激烈,很快结束。

因为双方都未接到开战的正式命令。

直到8月14日上午10点,上海市民也没等到开战。

不过这只是最后的平静。

10点50份,天空中出现了中国空军!

11架轰炸机分两路飞向日本在虹口、汇山码头的基地和黄浦江上的舰队。

日军受袭后,立即于午后起飞战机反攻。

中国空军第4航空大队起飞迎战。

中日空军的首次较量就此展开。

仅仅几分钟,第一架战机被击落!是日本飞机。

首立奇功的正是大队长高志航。

接着李桂丹又击落一架日机。

这一战,日机被击落3架,中国伤亡数字为零。

天上激战,地上也是一样。

8月14日下午3点,张治中通电诸部:

“誓不与日寇共戴一天。今日之事,为甲午以来五十年之最后清算。”

甲午海战,中国军人心中的刻骨之痛。

随着命令一下,上海上空骤然枪声大作,炮火轰隆。

中国军队虽然占有数量优势,但日军盘踞在日租界内,错综复杂的街道使这一优势很难发挥。

而且日军早已修建了大量钢筋混凝土工事,并武器占优。

故而中国军队推进极为缓慢,伤亡亦较日军更大。

战斗至8月18日,日本增援的陆军出现在在上海海面。

因当时中国空军尚有一战之力,暂时未过于靠近,也未登陆。

南京也立即做出应对:

中央军王牌胡宗南第1军

川军最能打的杨森第20军

王耀武第51师

俞济时第58师

李延年第9师

李玉堂第3师

还有原本要开赴华北的罗卓英第18军

夏楚中第98师

悉令立即起程驰援上海。

可能蒋介石仍不放心,紧接着又把桂永清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和黄杰的税警总队调往前线。

上述将领除四川杨森外,全部为黄埔军校生。

而且除王耀武为3期外,其余全是黄埔1期,精英中的精英!

中央军主力已尽数派往上海。

战况空前激烈。

中国军队以惨重伤亡为代价,一个一个攻占日军据点。

在指挥持志大学战斗时,第264旅旅长黄梅兴被炮弹所中,成为第一位阵亡的中国将领。

到8月20日,开战已经整整一周,中国军队仍未能实现歼敌之计划。

张治中严令必须攻占要地汇山码头,一是端掉日军的这个物资中转站,二是凭其地势两翼包抄日军。

宋希濂的36师领命。

汇山码头的必经之路是唐山路,日军居高临下布置了密不透风的机枪火力网。

强攻1个多小时,伤亡无算,可仍未通过。

36师负责主攻的216团团长胡家骥亲率第1营,大呼:

“报国的时候到了,跟我上啊!”

挥舞手枪,带头发起冲锋。

在胡家骥的鼓舞之下,第1营将士誓死冲杀,竟一举冲过唐山路。

唐山路,一条中国将士染红的血路!

胡家骥身中5弹,仍奋不顾身冲向汇山码头。

但是到了码头,胡家骥发现入口是个铁门,门后是一大片开阔地。

一旦越过铁门,就将毫无掩护地暴露在日军的火力之下。

照冲不误!

这就是军人的血性。

胡家骥又是第一个翻过铁门,战士们鱼贯而随,迎着日军的弹雨,踏着战友的尸体。

这一战,留下了数百将士的尸骨。

还有杜聿明的全军唯一的装甲兵部队装甲兵团一部(汇山码头外停靠着舰炮林立的日本舰队)。

8月23日,日本陆军终于在张华浜、吴淞铁路码头登陆。

底气大增的日军旋即展开了反攻。

为了挡住日本陆军的推进,张治中调遣多部各路阻击。

但是由于中国海军力量基本为零,根本无法靠近登陆点。

比如胡启儒的教导总队第二团,只有猫在工事里等日军靠近,猛地冲出去和日军拼刺刀(搅在一起,你的舰炮不敢乱打了吧?)

战斗已不能用激烈来形容——简直是惨烈至极!

按照张治中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话:

一个团几千弟兄整整齐齐地上去,两天下来,就只剩“几副伙食担子”了。

闻者泪目。

自8月下旬开始,中国军队渐渐转为防御一方。

日军的方略是从宝山、罗店方向,侧翼保卫在沪的中国军队,而且罗店是数条进入上海公路的必经之地,一旦失守,江苏与上海的交通联系至少断掉一半。

所以守住这一区域,事关生死。

8月23日上午,日军第三师团占领罗店。

夺回罗店成为国军必须完成的任务。

彭善的第11师首先赶到罗店。

但11师抵达罗店的其实只有两个团,因为到月浦时和日军遭遇,只好分兵。

提一句,这先到罗店的两个团中一个团的团长,就是后来在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的石碑要塞大破日军的胡琏。

果然,胡琏确是将才,23日当天下午,即夺回罗店。

但很快,日军的山室宗武第11师团来到。

日本的主力师团作战一般有25000人,约5倍于胡琏。

胡琏在日间击退该师团三次强攻,但夜间日军一改不愿夜战的习惯,发起第四次强攻,罗店再次失守。

此时第67师先头部队蔡炳炎旅赶到。

蔡炳炎即刻以一个团为敢死队,自己亲自担任敢死队长,反攻罗店。

蔡炳炎把人马分为9队:

第一队攻进约50米,即停下来构筑工事;

第二队顶上来接着冲锋。

如此一队接一队、50米又50米,直到日军阵地前。

再合并9队一起冲锋,与日军短兵相接。

就这样,蔡炳炎硬是将罗店又抢了回来。

但日军是整个师团作战,很快又卷土重来。

67师师长李树森也亲自来到最前线指挥。

蔡炳炎向全旅官兵下令:

“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凌遵!”

战至午后,全旅伤亡殆尽。

402团团长李维藩及多数营、连、排长阵亡。

蔡炳炎率领仅余的特务排和1个营杀出阵地进行反冲锋,但胸部不幸中弹。

倒下前蔡炳炎仍挥手高呼:

“前进!前进!”

战斗中师长李树森也负伤,罗店又被日军夺走。

战局紧迫,蒋介石也坐不住了。

8月25日夜,蒋介石冒着大雨亲自赶往了上海近郊,以小笼包闻名的南翔。

在南翔,蒋介石召开了师以上将领会议,制定作战计划。

其中一条就是,俞济时第58师、王耀武第51师合并,称第74军。

这样,后来那支对日作战最多、胜绩最多,被称为“抗日铁军”和“辉煌部队”的王牌军从此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王耀武专门点名调来一个人——因杀妻案正在坐牢的张灵甫。

又一位日后的抗日名将!

王耀武的战术是夜战。

白天派侦察兵摸清日军火力点,晚上突袭。

日军不擅长夜战,十分奏效。

后来这个办法被沪上各军纷纷效仿。

陈家行的顿悟寺战役中,彭松龄第16师竟一夜夜袭日军阵地10次。

8月29日夜,王耀武的悍将邱维达,背负红缨大刀,手持两把C96(俗称盒子炮),率306团夺回罗店。

9月初,罗店又被日军11师团和知鹰二第44联队攻下。

顺便说一下,这个和知鹰二,就是日后国民党说的“梅兰竹菊”日本四大特务机关的“兰”机关长。

对于罗店的重要性,蒋介石清楚不过。

他见情况严峻,绕过前线指挥陈诚,直接给第18军的罗卓英打电话,令其一天之内必须夺回罗店。

罗卓英集5个师之力,当夜抢回罗店。

就这样,一个仅仅2平方公里的小小罗店,被中日近10万部队反复争夺,易手近20次。

打到10月份时,几乎找不到一人以上高的墙体了。

9月底,日军疯狂反扑。

守军主将之前已负过伤的67师李树森师长再负重伤。

从德国刚刚赶回来的黄维火线接任。

黄维是8月13日接到通知立即动身回国,但当时交通不便,海路又被日军封锁,所以至今才赶到上海。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黄维生生守了一个星期。

打到最后,67师的三个团长,一人战死二人重伤。

师部除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去了,战后整编,生者连一个团都不够。

日军在罗店一处,伤亡达8000人。

按照整个淞沪会战的伤亡比例,我军伤亡应在40000人左右。

然而罗店最终还是没能守住。

前文说过,日军的策略师攻占罗店、宝山。

罗店失守,宝山呢?

宝山一开始也是轻易被日军夺取。

夺回宝山的任务由夏楚中第98师承担。

夏楚中牺牲了整整一个旅,才将宝山夺回。

当时留下守卫宝山的是姚子清营。

自8月31日接防宝山县城,姚子清当日即击退日军进攻10余次。

至9月4日,宝山县城的防御工事全部被击毁,陷入重围。

当晚,姚子青致电旅部:

“抱誓与敌皆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9月6日凌晨,日军用重炮轰击城墙,炸裂缺口,冲入城内。

姚子青与旅部失去联络,且全营仅剩下不足100人。

姚子清只好转入巷战。

7日凌晨,日军大股冲入县城。

姚子青率领所剩官兵与敌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战。

到最后,姚营仅剩20余人。

姚子青不幸被弹片击中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壮烈殉国,年仅29岁。

至此,该营600将士全部殉国。

壮哉!

(《14年抗战中的国民党军队 1931-1945,》桂宏、郑德良著,台海出版社)

此时胡宗南的第1军赶到。

但只有在退后一些的刘行、杨行布防。

血战仅三天,伤亡竟达80%。

但胡宗南始终咬牙硬顶,没张过一次口要援军。

直到顾祝同电告他第1军换下来休整时,胡宗南才说:

“再不下来,我自己就得拿枪上了。”

宝山跟前的月浦,第14师同样死守孤城。

师参谋长郭汝瑰(此君是我党在国民党内安插的内线,堪称现实中的余责成,解放战争时期甚至升为国防部作战厅长)给师长留下遗言: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未卜,若阵地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

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我想此时写下遗言的郭汝瑰,必定已摒弃党派之争,一腔尽是杀敌保国之心,所言必是肺腑。

战局如此困破,蒋介石将张治中、冯玉祥一起换掉。

为保证调度得力,蒋亲自担任司令,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朱绍良担任副司令。

但是到了10月中旬,国军仍未改颓势。

10月21日,千里迢迢从广西赶来的桂军廖磊第21集团军(两军六个师)对日军发起反攻,直扑已经失守的南翔和真如。

但被认为各军中最能打的桂军,仅一天就被打垮了,旅长上来就阵亡了两个。

日军乘胜追击,幸亏胡宗南带着已经千疮百孔的第1军赶来,堵住了日军。

到了10月24日,日军第3师团(该师和打罗店的第11师,是抗战8年唯一没有离开中国的日本师团,也是日军在中国大陆的最强战力)会合了第101师团,猛攻位居要道的大场。

大场又死守了两天,终于失守。

驻防多日,死伤殆尽的18师再无力回天了。

城破时,师长朱耀华不愿被俘受辱,写下遗言:

“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

然后举枪自尽。

但在开枪之际,警卫拉了一下,子弹未击中心脏,被警卫送往租界医院,40余天后脱离危险。

朱耀华康复后化装逃出沦陷的上海,重新投身部队。

大场丢掉后,苏州河北除真如、南翔周边还有少量部队外,中国军队已全部退至南岸。

此时,战局已不可逆转了。

乘日军也疲惫不堪,暂停进攻之机,陈诚从昆山向蒋介石电话请示,这是我军撤退最好也是最后之机会了。

蒋介石沉思良久,终于在长长的叹息中同意。

然而,如狼似虎的日军,会让中国军队主力从容撤走吗?

03

一寸山河一寸血

撤退的命令刚刚传达下去,蒋又变卦了。

原因是“华盛顿九国公约组织”准备在11月3日召开布鲁塞尔会议,研究中日战争。

日本明确表示拒绝出席。

蒋介石当然知道现在任何会议也阻止不了日本了,但他期待会议能给中国带来援助,能给日本带来制裁。

为此,他亲率白崇禧、顾祝同和陈诚来到前线,宣布一线部队须再在上海坚守一周,并作出了相应的军事部署:

撤销中路军原作战计划,人员全部划给右翼张发奎。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防范从大场方向包抄而来的日军。

果然,日军势要趁机全歼在沪国军,因为此时中国军队主力几乎全部集结到沪西一带了。

日军从教导总队和税警总团防守阵地发起进攻,强渡苏州河。

税警总团乍一听像是税务稽查单位,其实这是由宋子文的亲兵发展起来的一支正规部队。

这次赴沪参战,表现明显逊于其他部队。

但其第4团却表现抢眼,屡屡立功。

其团长就是日后印缅战场的绝对战神——孙立人。

战斗中,孙立人被流散弹炸伤,身中9块弹片,勉强保住性命。

但失去他的指挥,周家桥、刘家宅段的苏州河防线即告失守。

此时苏州河北竟还有一只中国军队——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第524团第1营。

谢晋元隶属于孙元良第88师。

守住四行仓库对战局并无太大影响,为何如此?

孙元良的参谋长张柏亭带着这个疑问来找顾祝同。

顾祝同在隐匿于一片小竹林中的司令部中,向张柏亭解释说,蒋的意思是,留在河北岸是为了打给国际上看,表明中国的抗战决心,争取同情和援助,是政略。

正是在已知必死的情况下,谢晋元在闸北四行仓库留下一个加强营,并坚持以团长身份亲自留守。

当时上海沦陷在即,市民苦盼中国军队不要撤退。

但苏州河北的军队撤得一干二净,惟剩谢晋元一支孤旅。

谢晋元号称800人,实则含谢本人仅412人。

每日须击退日军一二十次。

上海市民自发拥到南岸,以表对英雄部队的支持和崇敬。

上海商会委派一名女童子军,年仅16岁的杨慧敏,穿过日军枪林弹雨,将慰问品和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送到四行仓库。

谢晋元将旗帜在仓库大楼楼顶升起,隔河观望的上海市民见无不流泪欢呼。

后来,有了以此为内容的爱国歌曲《歌八百壮士》: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谢晋元率悬孤旅于四行仓库之死地,面对百倍于己的凶残日寇,竟坚守4日夜。

直到接到蒋“珍重退入租界,继续为国努力”的手令,方才退入租界。

但令人扼腕的是,由于谢晋元严词拒绝汪精卫的劝降(后来汪伪政权进驻上海),被汪买通其部下郝鼎诚等四人刺杀身亡。

1937年11月12日,日军的藤田进第3师团开进山海市区,在已是废墟的上海市政厅前振臂欢呼,上海沦陷。

04

淞沪会战,中国先后投入了70万精锐部队,日军约为25万。

双方从天空到地面,从炮战到肉搏,惨烈程度绝非文字所能宣表。

日军自指挥官大佐仓永辰治、加纳治雄(日军一线指挥官军衔普遍不高)以下,死伤约4万人。

而中国方面,伤亡达20万人!

殉国将领有:

第67军军长吴克仁;

175师副师长夏国璋、第75师副师长吴国璋;

旅长黄梅兴、蔡炳炎、秦霖等10人;

团长、营长一级将校,每师都伤亡2/3以上,连排一级更是数不胜数。

在战斗中,机枪手不断战死,最后由旅长、团长接过机枪继续扫射的景象比比皆是。

让我们重温一下英烈们最后的光辉时刻:

8月17日,空军五大队派机6架,各带500磅炸弹一枚,去轰炸上海虹口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没有被安排参加的阎海文(辽宁北镇人)对上司说:

“我是一个流亡者,我要打回老家去,要为东北三千万同胞报仇!”

大队批准了他的请求,作为僚机随队出击。

不幸,阎海文座机中弹被迫跳伞,不料竟落到敌军阵地。

阎海文举枪射击,连毙日军。

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高呼:

“中国无被俘空军!”

由于淞沪战局吃紧,南京电令桂军第21集团军立即开赴淞沪战场。

10月21日22时,少将旅长秦霖第511旅奉命前进到老人桥第二防线,还来不及察明阵地和修筑工事,日军主力师团就于23日凌晨发动了疯狂进攻。

战火持续到中午12时,秦旅官兵伤亡惨重。

午后1时,日军逼近旅指挥部。由于危险,身旁官兵请求他稍避,均被斥回。

他正义凛然,乃与参谋并立桥头,传令长赵越立于后。

众将士见旅长这样奋勇,个个不甘落后。

突然一颗流弹飞来,秦霖等三人不幸中弹,秦霖怒目而视,连呼:

“杀!杀!杀日本鬼子。”

伤体再次被炮弹击中,尸骨无存。

第90师奉令开赴上海后,宫惠民(一作官惠民)率部参加罗店争夺战。

10月28日,宫惠民驻守嘉定县清水,日军在飞机、重炮的掩护下发动攻击,他身先士卒,多次率部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在激战中,宫惠民左臂中弹,部下劝他退下,他说:

“敌我胜负,已取决于俄顷,何能因余受伤,而败全局。”

他将伤口包扎好后,继续指挥部队作战。

突然被一颗炮弹击中要害,当场殉国。

第67军受命担负掩护上海主战场中国军队撤退,11月8日夜半,军长吴克仁亲赴前线参战,手挥短枪杀敌。

此时死守松江三日的军令已经完成,一些军官主张立即撤出松江,以争取主动。

但吴克仁坚持一定要守到午夜12时,否则不算圆满完成军命。

直至12时后,吴克仁才下令突围。

11月9日下午,吴克仁率突围部队抵达青浦和昆山交界处的白鹤港,准备从这里越苏州河西去昆山,但河桥被日机炸毁。

吴克仁指挥部队涉泅渡河,自己则在最后督师压阵。傍晚时分,突有一支日军便衣队在汉奸带领下袭至。

吴克仁亲自迎击,不幸中弹牺牲。

淞沪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的最终溃败而告终。

但中国军人自“九一八”以来压抑的血性,就在这一战中彻底又打了出来。

这一战,破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1937年的上海,每一寸土地,都饱浸着英烈们挥洒的热血。

回首整个8年抗战,中国哪一处不是如此?

长沙、武汉、台儿庄,南京,哪一处不曾沾染国人洒溅的鲜血?

正如“田野历史学家”关河五十州先生所说:

一寸山河一寸血。

先生真泣血之言!

吾辈当记之勿忘!

口耳续传于儿孙,使我中华后代咸知祖辈为佑我山河黎民,众志成城陨身不恤。

今天是淞沪会战85周年。

勿忘八一三!

勿忘会战中牺牲的那数十万中国军民!

向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英烈致敬!

参考文献资料:

1.蒋百里:《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

2.《大本营陆军部》日本防卫厅战史室

3.《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册

4.《简明日本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5.《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俞天任著

6.《“国军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系列之八一三凇沪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7.《郭汝瑰回忆录》

8.《抗战亲历者口述老兵鲜活记忆中的10大抗日战役,》白涩著,万卷出版公司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zN_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