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热头条丨《流浪地球2》,中国科幻电影这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只不过……
2023-01-23 21:25:45 来源: 新之AKIRA

赶着大年初一把小破球2看了,先上个简单粗略的快评吧:

看完《流浪地球2》,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说《流浪地球1》开启了中国的科幻电影类型,并且在很多人看来做到了“出道即高峰”,那么《流浪地球2》则是可以当之无愧地站在世界之巅——当前的武林之中没有与之匹敌的高手——作为一部硬核科幻作品,它向我们展现的剧情设定、视觉效果和格局在当下任何其他人都拍不出来也无法与之匹敌,包括人们心目中代表着科幻电影最高制作水平的好莱坞。对,2023年的好莱坞是拍不出《流浪地球2》这样的电影的,小破球2在小蓝星独步天下,这一点没什么可怀疑。

有了《流浪地球1》的成功给与的巨大信心和资源,《流浪地球2》在视觉效果和场面上有了巨大的升级,这也是上映后让众多专业影评人和普通观众都感到很振奋的事。科幻大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利用电影技术作为工具为人们的幻想“造梦”和“圆梦”——宏伟壮阔直冲云霄的太空电梯、如潮水般遮天蔽日的无人机与战斗机的空战、高空坠落的巨大空间站、沉入水底的北京鸟巢和链家门店、海平面上露出一点的上海外滩三件套、月球陨石像一个个火球令人绝望地飞向世界每一个标志性建筑……以上种种通过特效实现的视觉奇观可能是很多人曾经幻想中的“中国科幻电影”中的样子,而在今年春节档的影院中这些我们曾经的想象成为了现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在春节档预测那篇文章里提前举的两个例子现在回头看感觉非常恰当,《流浪地球2》之于《流浪地球1》,很像《终结者2》之于《终结者1》,《异形2》之于《异形1》,你应该懂我是什么意思了吧……

人物方面,这部电影我认为可以说是“三男主”平行的设定,吴京、刘德华和李雪健,三个人各自带领一条故事线在最后的“月球危机”中收束。这三个人物的塑造都很有说头:

首先是吴京。吴京可以说已经成为流浪地球这个IP的头号招牌,《流浪地球2》的“含京量”依然很高,而且这里面的刘培强继续毫不掩饰地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直男硬汉英雄的形象,里面的很多“梗”都非常吴京。

刘培强初遇韩朵朵时,女孩儿一个干净利落的过肩摔,刘培强立刻脑海里一套结婚生子连娃儿名字都想好了。和《战狼》里的冷锋一样,吴京式猛男对于战斗力强大的猛女毫无抵抗力。顺便说一句,此时韩朵朵的短发造型我觉得参考了吴京现实里的夫人谢楠。另外后面刘培强费尽心思策划的献花表白造型也恶搞了吴京那张著名的“万能海报”(其实是结婚艺术照),开战斗机在月色中送老婆回娘家也是吴京式的男人浪漫。

刘德华饰演的角色代表了《流浪地球2》另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那就是人工智能MOSS的前世今生(如果你即将要去看这部电影,记得一定要看彩蛋,彩蛋里有对故事伏笔的关键性交待)。刘德华通过这个角色证明了,他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完成了从偶像到影帝再到实力派老演员的转变。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是一个典型的“中间人”,他不算是刘培强那样的英雄人物,但是也不算是反派,在故事中间,他为了自己的亲情并不在乎人类的命运,但是在结尾他牺牲了自己,并且“亲情”在最后关头拯救了人类,而最后的彩蛋也暗示了这样一个看着木讷,擅长在阴影中隐藏自己真实想法,对于认定的目标有着顽固的执著的技术人员将成为后来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人物。

李雪健饰演的那个在国际舞台上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国旗、代表着中国纵横捭阖、杀伐决断又充满着柔软温情的“周”,很难不让人想到是在演绎另一个时空中作者同样事情,燃烧着自己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那个“周”,这个角色的作用也是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去宣讲,为什么“没有了人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我们要为了人类的明天付出这样的牺牲。这种穿越了时空的勇气和希望让人感到悲壮和感动。

在充分肯定了《流浪地球2》制作进步和江湖地位的前提下,我也要谈一谈我个人认为的“退步”和遗憾。

一方面,《流浪地球2》随着特效场面的升级,故事剧情也必须随之升级,不然会有“重武轻文”的感觉。但是,也正如我在春节预测里提到的大多数优质电影的“续集综合征”一样,《流浪地球2》的故事也随着投资的加大和对于收益“抗风险”的需求提升,在设定上变得保守,放弃了第一部很多很有灵气的设定。

全剧最大的戏剧冲突和泪点放在了对于亲情的渲染上,刘培强和韩朵朵的夫妻之情、图恒宇和图丫丫的父女之情,还有师傅徒弟之间的友情等等,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和死亡,这种“泪点”确实更加普世、绝对不会出错、也能够收获观众的共鸣和眼泪,但是编剧很刻意地回避了剧情设定中能够让冲突更加发人深思、电影更加耐人寻味的地方——这几个点电影都很刻意地一笔带过了——

第一是,贯穿电影的对于面对危机人类给出的两种方案:移山还是数字生存,电影的主线是站在移山计划那一边的,也就是后来的流浪地球计划,而给反对派的镜头仅仅是各种暴动中的“暴民”,联合国里一群代表的离场等等背景性质的东西,如果电影能够真正花哪怕15分钟的篇幅设计一两个具体的人物,通过两派的辩论博弈,还有数字生存派对于移山计划的破坏和舆论煽动……

第二,电影里一笔带过的“中方对于美方提出的抽签方式表示严正抗议”,也很潦草地回避了面对很残酷的生死选择,中美两国、或者说两种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和激烈的交锋,如何抽签、如何分配名额、精英主义还是人民至上……这些看似是科幻实际是在回顾历史的细节描写恰恰是刘慈欣小说的一大特色,《流浪地球2》完全可以用一两场很“刘慈欣”的具体场景描绘让电影的冲击力比现在的更大,但是电影都选择了回避,也就让《流浪地球2》越来越靠近大片,而越来越远离刘慈欣。这不能不让我看完之后有点怅然若失。

此外,第二部也没能创造出第一部“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样接地气、传播力特别强的梗了,反倒是在重复第一部里Made In China,”俄罗斯人在太空里是无敌的“还有贝加尔湖上的鲑鱼这样的老梗。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于这场浩劫之下的普通人的生活描写得太飘,唯一有印象的是那个致敬纽约帝国大厦建筑工人的镜头,但是他们的聊天台词依然写得不够好。

其实,通过一两个镜头和我们当下中国人生活很接近的台词来创造科幻设定中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让科幻具有本土味正是《流浪地球1》的强项,比如开篇短短几分钟的课文朗诵、烤串、地下城过年的场景等等,可惜2没有发扬,也没有继承。包括第一部里那个写出春节十二响的程序员角色,还有混血老外角色,第二部并没有创造出这样的鲜活的、功能性强的配角。

总而言之,《流浪地球2》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交出了一份让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答卷。但是奠定江湖地位的同时,“小破球2”也留下了不少遗憾,这份答卷离满分还有不少距离。随着结尾的伏笔越买越多,本系列的第三部似乎也呼之欲出,作为原著粉不禁要说一句:“这回可以拍地球叛军了吧”,希望已经站上巅峰的小破球,在下一步既能拥抱大片的同时也能继续拥抱刘慈欣,拥抱科幻精神中超越了电影工业生产线的那种冷峻和空灵。

责任编辑:zN_2354